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生化分析的自动化,一方面减少了填写检验报告的误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测定结果进行审核的要求。审核结果主要是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 如酶多项增高个别降低,往往提示酶活力过高导致酶反应底物耗尽,应检查反应曲线加以判断;葡萄糖、碳酸氢根过低、同时钾离子过高,往往提示标本未经分离放置时间过长所致;LDH、AST、TP升高,ALT升高不明显,GGT、Bil下降,往往提示标本严重溶血;值过低或负值的肌酐、尿酸常提 ...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饮食、标本采集、实验方法等外,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的影响,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原发病所致),从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另一些药物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与检验试剂起反应,从而干扰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或多种无法解释的结果。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会使医师诊断困难,贻误病情和治疗,严重者危及生命。 特别是 ...
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止血与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无论在基础理论,或在临床应用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使疾病的诊断方法、药物检测手段及血栓病的防治措施层出不穷,如今止血与血栓的研究已远远超过以往出血性疾病的范畴涉及到临床各科。面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积极开展血栓与止血试验检测,推广临床应用,无凝 ...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免疫荧光染色的标本制备非常重要,常常由于标本的制备过程中出现人为非特异性荧光干扰(尤其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中)或细胞浓度低等检测结果。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方法如下。 (1)确保标本上机检测前的浓度为1×106/ml,细胞浓度过低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2)使用蛋白封闭剂,封闭非特异结合点,尤其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时必不可少。常用的蛋白封闭剂为0.5%牛血清白蛋白和1%胎牛血清。 (3)荧光抗体染色后 ...
众所周知,目前定量检测室内质控的主要工具为质量控制图。工作中经常遇到对质量控制图的理解和应用问题,下面谈一些基本认识,供同道们参考。 一、“事后检查”与“予防为主” 日常工作中,当每批检验结果出来后,都会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检查有无漏项、填错结果等等,并对一些异常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显然这对保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无误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这种复核制度有许多局限性,例如患者间的结果各不相同,检测结果出来前,无法知道每一患者 ...
血液粘度对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有重要意义。依我科室血流变仪的操作程序和经验,现提出有关血液粘度测定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1、仪器的选择与标准血液是含有各种微粒的液体,是非牛顿流体,它的表观粘度与切变率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血液的粘度计应有较宽的切变率范围,可以选择旋转式粘度计或切变率可凋的毛细管粘度计。旋转式粘度计可以给出确定的切变率,而切变率可调的毛细管式粘度计反映的是平均切变率。 选择粘度计要进行仪器 ...
仪器稳定性及维护也是做好生化质控的一个重要因素医学检验作为一个技术性特别强的学科,其技术发展日医学教育网新月异,尤其是生化检验,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在大中型医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多个国家的不同厂家的设备纷纷进入中国,而很多医院设备科缺乏对各种设备的信息比较,对其性价比缺乏相应的了解。 加之国家也无权威机构对此加以论证和指导,造成我国引进的生化设备国别多,型号杂,质量差别也较大。这给生化质控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既影响 ...
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生化分析的自动化,一方面减少了填写检验报告的误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测医学教育网定结果进行审核的要求。审核结果主要是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 如酶多项增高个别降低,往往提示酶活力过高导致酶反应底物耗尽,应检查反应曲线加以判断;葡萄糖、碳酸氢根过低、同时钾离子过高,往往提示标本未经分离放置时间过长所致;LDH、AST、TP升高,ALT升高不明显,GGT、Bil下降,往往提示标本严重溶血;值过低或负值的肌酐 ...
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住院病人必须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检验目的及送验日期等;门诊病人必须先编号后采集标本,并且编号务必保证当天是唯一的,有条码的尽可能使用条码。 2.采集标本前、后及送验前均应仔细遂项核对检验单,以防发生差错,并应向病人说明检验项目的有关事宜。以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3.采集各项标本均应按照规定要求做到:及时采集,标本要新鲜,量要准确,按时送验 ...
室内质量控制(IQC)是实验室人员采用一系列方法,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确定报告能否发出,是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采供血机构检测抗HCV、抗HIV、HBsAg均采用ELISA法,ELISA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灵敏度较高,同时影响因素也较多,这就更需加强质量控制。本文就实验室内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报告如下。 1 质控物室内质控的开展要求有高质量的质控物,质控物的好坏直接影响监测,一般基层单位均选用 ...
干扰因素 严重脂血、严重溶血、高胆红素、高尿酸、抗坏血酸,肌酐、EDTA可能干扰测定。 质量控制 每批测定都使用贝克曼公司(与相应仪器配套的质控品)质控品做质量控制,且每天做二个水平的质控。 分析范围: 当样本∶试剂为1∶30时,血清、脑脊液:0.3-38.8mmol/L,超出此范围应用蒸馏水稀释后再测定。
测定的局限性及干扰因素 1.本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先后作为AACC和SSCC的推荐方法,该底物的溶解度小,难以达到酶动力学反应的最适浓度,只能采用较低的基质浓度;甘氨酸对GGT的反应有抑制作用,所用的双甘肽制剂中不应含有甘氨酸; 2.试剂中的游离对硝基苯胺和其他不纯的物质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可用吡啶抽提不纯物质,如果试剂空白过高,底物应该重新结晶; 3.甘氨酸对GGT的反应有抑制作用,所用的双甘肽制剂中不应含有甘氨酸; ...
根据临床实验室的定义,临床实验室的作用就是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有益的、重要的及科学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临床实验室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因此临床实验室成为医疗机构完成医疗任务重要的支持部门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医疗机构没有临床实验室提供信息能顺利完成医疗任务。 (一)临床实验室 ...
卫生部即将颁发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03年制定的IS0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一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及美国国会1988年通过的《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简称CLIA88),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临床实验室做出了如下的定义:所称临床实验室是指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 ...
成功的临床实验室管理者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实验室希望达到的目的或目标 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是以经济的和对患者伤害最小的方式,提供有效、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满足临床医师对患者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需求。当然,不同实验室的工作目标也有所不同。目标确定以后,实验室应进一步确定分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这些分目标应紧紧围绕总目标而制定,如检验质量水平的分目标、检验周转时间的分目标、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营利水平的分目 ...
管理者是指在一定组织中担负着对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决策筹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责的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质如何,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科学,管理职能的确定和运用是否合理等,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实验室管理者要在管理活动中有效的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一定的权利和能力,实验室管理者的权利通常是通过医院领导任命和授权取得的,但我们不应忽略实验室管理者本人的威信和声望所获得的影响力也是权利的一个 ...
现今的医疗环境要求实验室的工作应具有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而实验室的检验项目、检验技术、分析仪器、实验人员等工作环境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在不断变化,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模式可以相对稳定,现就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建议如下: 1.在与医院领导、临床科室及医院有关部门商议后,明确实验室能够提供的检验服务和水平。 2.配备足够的设备和人员等资源满足医师、患 ...
实验室管理是整合和协调实验室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通常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阶段组成。计划阶段主要指确定实验室工作目标,实行目标管理;组织阶段则是指对实验室内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分配;领导阶段是指实验室管理者应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并依据有关规定领导实验室人员的具体工作;以建立的文件对已做的工作进行对比检查,协调、控制整个检测过程,并修正已建立的目标及相关程序,此为控制阶 ...
为了保证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美国国会于1967年通过了一个专门针对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法律——《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ct l967,以下简称CLIA67)。在实行此法案20年后,1988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对CLIA67的修正案——《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88,以下简称CLIA88)。并于1992 ...
我国政府对临床实验室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 (一)组建临床检验中心,负责临床实验室管理 70年代末,我国临床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少、方法学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试剂应用混乱、专业队伍人员缺乏、临床检验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要求。为了提高我国临床检验工作水平,卫生部于1981年12月正式批准成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全国临床检验管理、业务指导和科学研究,其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