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我国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的若干问题

血液病的诊断需要以实验室所提供的检验结果或数据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从检测血液、骨髓的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到血液学实验诊断项目的不断增加和更新,从简单的实验诊断项目如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发展成为多种方法、多种技术和多学科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液细胞计数分析与CRP检测的相关性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标记物,可用于补充血常规检测项目的不足。 CRP定量测定和WBC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两者起着协同诊断作用,但CRP定量测定结果比WBC计数更加敏感。对炎症和组织损伤在诊断、预后、疗效观察和部分筛选方面有均作为一个明确和敏感的指标,建议CRP定量检测,作为实验室常规检验项目,特别是新生儿感染以及手术后是否感染的观察、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CRP对细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异常尿液检验结果的处理

(1)黄疸尿、血尿、脓尿及混浊尿行测定时,仪器可能拒测。可将黄疸尿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按照一定倍稀释后进行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血尿、脓尿可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混浊尿可采用加热、加酸、加碱使尿液变清后进行测定。 (2)潜血测定以“+”为阳性标准。镜检红细胞与仪器测定潜血结果不符合时,可将尿液标本隔水加热煮沸10min后冷却,重新测定,以排除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 (3)尿蛋白测定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可用加热乙酸法进行鉴定,以排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于MCV和RDW的贫血分类法

MCV减低 MCV正常 MCV增高 RDW正常 REW增高 RDW正常 RDW增高 RDW正常 RDW增高 儿童 缺铁 成人 早期或混合营养缺乏 再障 叶酸/B12 慢性疾病 Hbs(2/3) 或地贫 慢性疾病 贫血性血红蛋白病 肝病 无贫血杂合子地贫 HbH病 无贫血的血红蛋白或酶异常 骨纤 免疫性溶血 肝病 CLL 冷凝集素病 MDS 新生儿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红细胞悬液的常用浓度配制

压积红细胞1滴加8滴生理盐水所配成的悬液约为10%,按此比例配制其他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2%的红细胞悬液一般用于滴定抗体效价。5%的红细胞悬液一般用于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及抗球蛋白试验等大多数血型血清学试验。10%的红细胞悬液一般用于测定抗体的亲和力试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超过600×109/L,多数患者超过1000×109/L,曾有病例达到14000×109/L.血小板常有形态异常:巨大血小板、形态奇特的血小板、染色淡蓝的血小板,以及颗粒减少的血小板均可见到。血小板平均容量增加。巨核细胞碎片也可出现在血涂片中。红细胞通常正常,慢性失血病例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存在脾萎缩时,可出现豪-周小体、靶形红细胞和畸形红细胞。可有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很少低于100g/L.有些患者血红蛋白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医学检验中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纤溶激活酶的作用下溶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部分血管内纤维蛋白的沉积和清除已在血管内沉着的微量纤维蛋白。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形成各种FDP碎片。r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D二聚体的升高,表示纤溶活性增强,提示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落细胞分级标准

尿脱落细胞学分级标准(巴氏分级国际标准)   Ⅰ级:未发现异型细胞。   Ⅱ级:细胞有异型性,但无恶性证据。   Ⅲ级:具有可疑的恶性细胞,但不能确定。   Ⅳ级:具有较明显的恶性细胞。   Ⅴ级:具有肯定的恶性细胞。 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疏漏,在Ⅱ级与Ⅲ级间增加一档Ⅱ~Ⅲ级,标准是涂片内有非典型细胞或异常细胞,且出现频率在10%以上。 按巴氏分级标准。 1级:细胞少,无不典型。 1~2级:有细胞,属非肿瘤的良性病理情况。 2级:细胞不典型,但结构良好。 3级:有可疑恶性细胞(细胞很不典型,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潘氏法)

1. 实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2.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 2.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3. 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试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液的生成以及主要成分

一、尿液的生成 尿液由肾脏生成,通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 肾单位是肾脏泌尿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与肾小管两部分,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当体内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分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约大部分水分、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乳酸及肌酸、部分硫酸盐、尿酸等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血;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从尿液中确定阿司匹林药效的ELISA测试

从尿液中确定阿司匹林药效的ELISA测试 血小板功能化验鉴定不适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个体 F. Jon Geske, Ivana J. Muncy, Luis R. Lopez, 与Daniel J. Tew 编译:王佳芳 阿司匹林是广泛使用的防止心血管疾病的辅助处方,因为它可以抑制血栓素A2 (TxA2) 的生成,TxA2可以有效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凝聚1,2。因此虽然阿司匹林每年在全世界被上百万人消耗,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并非所有的个体对于阿司匹林的反应都是一致的。 目前以血液为基础的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液蛋白质检查

尿液蛋白为尿液化学成分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在曲小管时绝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随机一次尿中蛋白质为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蛋白尿,含量大于0.1g/L时定性试验可阳性。正常时分子量在7万以上的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分子量1-3万的低分子蛋白质虽大多可通过滤过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因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激活了凝血因子或血小板,从而引起了微血管内广泛性凝血,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同时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血小板减少,继而引起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成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使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加快。因凡而形成了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出血倾向。 纤溶机制是保持血液流动状态的重要因素。正常血液中存在有纤溶酶原,处于不活动状态。它可以被纤溶酶原活化物所激活,成为有纤溶活性的纤溶酶。纤溶酶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涂片复检对血细胞分析的意义及现状

作者:张勇 刘芳(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医院 554300) 【摘要】 分析目前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的现状,分析血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并分析目前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率偏低的原因,探讨增加检验人员对血涂片重要意义认识方法,分析提高检验专业人员对血涂片细胞学分析的能力,提高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及规范性。 【关键词】 血细胞自动分析 血涂片 检验 复检 伴随近年来血细胞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检测仪器不断更新,血细胞检测技术同既往发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守义作者单位: 甘肃会宁县中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血液细胞分析仪 质量控制 全自动 质控物 临床实验室 抗凝管 测试 血液凝固 采血部位 偏低 仪器与材料: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一次性Hb吸管、一次性离心管、一次性采血针及注射器、抗凝管等。 方法:仪器工作模式为封闭进样。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测试前产生误差最多的环节。因此,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当,样本的混淆、放置时间的过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尿产生的原因、诊断、评价及尿中红细胞的形态产生机制

血尿即为尿中排出大量红细胞,是一种常见临床表现。血尿的出现常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患的重要讯号,即便是轻微、间歇或无症状性血尿,临床上也常予以高度重视,以便尽早发现病因,及时给予正确诊断和施治。 血尿的发生,病变可涉及从肾脏、肾盂到远端尿道等一系列解剖结构,或起源于全身性疾患对肾脏和/或泌尿系统的继发影响。从病因学上看,血尿产生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在临床上既要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又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异形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鉴别

异形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鉴别� 1、形态、大小:前者大小很不一致,圆形、椭圆形,相对较规则;后者大小较一致,但形态可不规则,可以伪足突出。 2、细胞核 核形:前者较规则,核形变化不大;后者不规则,凹陷、折叠、扭曲常见,有大脑沟回感。 核仁:前者偶尔有,后者无。 核质:前者着色深,呈紧密块状排列;后者纤细网状,染色较淡,有起伏不平感。 3、细胞浆: 颜色:前者天蓝色,透明感,着色较深或表现为边缘染深蓝色,后一表现有人称之为滑边型异淋(DowneyⅡ型)。核周可有淡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常规镜检常见结晶形态及鉴别方法

1.非晶形尿酸盐结晶小的黄褐色颗粒,似沙子样。 2. 尿酸盐结晶小的黄褐色球形颗粒。 3. 尿酸饷结晶元色至1炎黄色的针状,单个或小堆状出现。 4. 尿酸结晶钻石形、立方形或堆积成攻瑰花形,薄的结晶常元色,厚的结晶呈黄色至红褐色。 5. 草酸钙结晶无色,大小各异,多数呈八面体形或信封状,单水草酸钙结晶呈小的卵圆形或哑铃形。 6. 胆红素结晶黄褐色,成束针状或小块状。 7. 脱氨酸结晶元色、六边形,边缘不整,折光性强,薄片状结晶。 8. 亮氨酸与醋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呈黄色、褐色,球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进一步规范恶性血液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医院 肖志坚 1887年,Ehrlich(德国)建立血细胞染色法,开包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20世纪20年代,经May,G1emsa及Wright等对Ehrlich的血细胞染色法进行改良后,成功建立May-Grunwald和Wright血细胞染色法后,血细胞染色法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前后,逐渐形成现代骨髓象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报告模式。1976年,法、美、英( Frenc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骨髓涂片如何区别抽取时被稀释和增生重度减低

一、骨髓稀释,即取材失败:如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如抽出的骨髓实际上就是血液,称为骨髓完全稀释。 具体特征如下: 1、完全稀释:与血涂片的细胞成分完全一样; 2、部分稀释:骨髓小粒、油滴少或不见,骨髓特有细胞少,有核细胞少,成熟细胞/幼稚细胞>3/5。 二、增生重度减低 有核细胞/红细胞:1:200,有核细胞数/HP<5,常见于AA、完全稀释等。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