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基 小孩出生以后,要进行预防接种,为什么要接种呢?原来,预防接种是一种人工自动免疫,即有目的的给机体注入少许菌苗、疫苗、类毒素等物质(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刺檄机体产生针对这些疾病的抗体,一旦这些“敌人”向人体进攻,这些抗体就有足够的力量将它们消灭。比方说,宝宝出生后2~3个月,口服了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多价混合疫苗,体内产生了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
秦惠基 预防接种俗称打预防针。众所周知,人们患了某些传染病后很少再患第二次,如麻疹、白喉等。这是因为他们身体内产生了对这种病的抵抗力。但生病可对人体造成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以生病为代价来产生抵抗力不是预防的好办法,预防接种就是根据得过某种病后能对该病产生抵抗力的道理,把某些致病的病毒、细菌和细菌毒素制成减毒或无毒的疫苗或菌苗、类毒素等,通过打针或口服送入 ...
秦惠基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即疫情)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调查,将各类预防制品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达到控制和消除某些传染病的目的。做好儿童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中最主要的部分。因儿童年龄和生理特点,对许多传染病的抵抗力比成年人低,所以传染病如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常发生在儿童,我国自60年代以 ...
秦惠基 人们早就观察到很多传染病患者康复后,不再患同样的传染病:例如得过麻疹康复后不会再得麻疹。这是因为患病过程中。人体与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或其毒素、病毒等相互斗争,人体产生了抗体和细胞免疫。根据这个道理,用人工方法杀死细菌或用病素制成死疫(菌)苗,如伤寒菌苗、乙脑疫苗等;或选择自然弱毒或人工减毒的细菌或病毒制备活疫(菌)苗,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菌)苗 ...
秦惠基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的愿望,通过基因重新组合得到新的生物的一种技术。基因工程实验是先分离基因组内的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化。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DNA切割,然后在体外用“联接酶”联按以获得植入合适载体的杂交DNA分子,达到复制目的。此法可生产大量病毒DNA序列。经修饰的细菌,某些寄生虫亦可通过同样的制备方法产生出大量所需的基因,有了这些基因就可以制备出 ...
秦惠基 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患病机体有关部分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都会发生种种改变,这是研究和认识疾病的重要依据。病理学(pathology)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病因学,ethiology)、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病学,Pathogenesis)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 ...
秦惠基 各个器官虽然在功能和结构上互不相同,但在各种致病因子的影响下,不同器官却可呈现同样的基本反应和结构改变,这就是病理学总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例如,肝炎、肺炎、脑膜炎、阑尾炎、腹膜炎等,虽然各有其本身的病因和独特的病变,并发生于不同的器官,但却都属炎性疾患,都具有细胞、组织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性渗出和细胞、组织增生等共同的炎症的基本改变,其本质也都是病 ...
秦惠基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逐渐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它们的共同目的和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因此,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 ...
秦惠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 ...
秦惠基 病理学是在人类探索和认识自身疾病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的发展自必受到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制约。从古希腊的Hippocrates开始,经过2千多年的发展,直到18世纪中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医学的进步,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1682~1771)根据积累的尸检材料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约一 ...
秦惠基 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或pathophysiology)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在于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疾病过程中机能、代谢变化的发生机制(mech ...
秦惠基 就学科本身而言,病理生理学的范围非常广泛。举凡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以及在实验动物身上自发的或人工复制的任何疾病,无不都有病理生理学的问题。然而,应当强调指出,尽管疾病种类繁多,但是所有的疾病,或者是不同器官的许多疾病,都可以发生一些共同的变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而同一器官系统的疾病以至每一种具体的疾病,又各有其特殊的变化和特殊的规律。据此,可以把病理生 ...
秦惠基 当前,医学科学的各个学科,既各有专业范围,各有本身的特点,又愈来愈明显地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且,医学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般自然科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正因如此,现代医学才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机能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它和不少其他基础学科一样,也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 ...
秦惠基 在整个医学的漫长发展史中,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必然产物。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仅用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的方法,还不足以使人们对疾病的本质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于是有人开始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这就是当时开始兴起的病理学,为以后病理生 ...
秦惠基 有关疾病的学说,是医学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健康与疾病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而无绝对明显的界限。对于一个医生来讲,重要的是在一般范畴内能够无误的区分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 1.健康 健康(health)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医学从广义而言也应该是研究健康而不仅仅是探讨疾病的科学。“预防为主”就是体现这一概念的具体方针。但是,要给健康 ...
秦惠基 病因学是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学问。所谓致病原因(下称原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或特异性)的因素,而其他同时存在的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则为条件。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 从这样一个概念出发,医学家不仅需要探寻原因、发现原因,确立消除它们的途径。同时还需要注意那些有助于原因发挥作用的条件并排除它们。 ...
秦惠基 1.疾病时稳态的紊乱 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各器官乃至整个机体的各种机能和代谢活动,都在不断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保持着动态平衡,各种生理性的正常数值也就被控制在一个狭隘的波动范围之内。这就是稳态(homeostasis)。稳态的维持,是各种生物系统内存在着的各种自我调节(self-regu1ation)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稳态的维持,是整个机体 ...
秦惠基 疾病是一个过程,有其开始和终结,一般可以将疾病发展的过程分成四期: 1. 潜伏期 对传染病来说潜伏期尤其明显。各种传染病都有大致一定的(由几天到几年)潜伏期。潜伏期中患者没有症状。这一时期正是机体本身的防御或代偿机能与致病因子斗争的时期。如果机体的防御能力能够战胜病因,疾病即告终止,否则将继续发展,而呈现疾病征象。正确认识疾病的潜伏期有很重 ...
秦惠基 衰老也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不可避免的生物学过程。它既是生理的必然,又与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将衰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放在疾病概论中加以概述。 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凡属多细胞机体的个体生命,对于每一个物种,都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的时间限度,过此则死亡。这种不可逆转的生物学过程,对个体固然不幸,但对物种进化又大有益处。 任何一个动物机体,从诞生起直 ...
秦惠基 衰老时机体的变化,除了众所周知的外观上的变化,如白发、皱纹、耳聋、眼花、步履及行动迟缓、不耐负荷等外,主要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结缔组织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神经系统变化的特征在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胶质成分增加。神经元内有脂褐素沉着。神经元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末梢分泌递质减少,反射活动减弱。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记忆力减退,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