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的一个关于「导师建议硕博连读应否答应」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图片来源:知乎截图有网友建议不要硕博连读,风险太大;有网友认为硕博连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缩短学制。是听从导师的建议继续读博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或者他人的建议逃离科研?从客观上来看,支持和反对者内心挣扎和矛盾的点都在于无法对于未知的研究和平台存在的风险做提前预判。我们无法预知科研的平台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碰到的老板人品和学术能力是否过关、自 ...
今天,这样一则新闻让笔者极为惊讶。图片来源:搜狗截图原来,科睿唯安近日更新了最新 10 月份 SCI 期刊变化。其中 SCIE 期刊数据库删除了 2 种期刊,笔者也去了解了一下所删除的 2 本 SCIE 期刊。图片来源:科睿唯安一本是 Geofisica Internacional,影响因子 0.82,可能因为自引率过高而出局、另一本确实声名显赫,是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logical Scien ...
已知引起间日疟原虫的寄生虫通过附着在细胞表面的达菲抗原优先入侵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额外的,必要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现已被确定。与疟疾最常见的特征之一是在感染后数月或数年内疾病的反复发作,但并不是所有感染人类的疟原虫都会导致这些复发。大多数复发的疟疾病例是由间日疟原虫引起的。这是间日疟与由更致命的物种——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的几个不同之处之一。间日疟原虫疟疾这种症状的复发是因为一些寄生虫可以在肝细胞内长期休 ...
BMC医学的副主编安娜·洛佩兹最近参加了在加拿大美丽的惠斯勒举行的癌症免疫治疗:提高临床效益的机制研究论坛。在这里,她报告了在活动中分享的令人兴奋的癌症免疫治疗进展。今年,癌症免疫治疗重点研讨会,是由四个女性科学组织者在这一领域的杰出相关性。Padmanee Sharma使用了一种反向翻译方法来了解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Aviv Regev通过单细胞研究非应答患者的生物学;Crystal L. Mackall的工作重点是提高 ...
做人难,做科研更难,身为学生做科研是难上加难。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提高毕业标准的大形势下,在「翟天临事件」的恶劣影响下,全日制硕博生的处境雪上加霜:不但毕业论文提高要求,连毕业要求发表的期刊论文也相应提高要求。这果真应验了那句老话:论文论文,学生的命根。凡事赶早不赶晚,发表期刊论文也好,完成毕业论文也罢,既然都跟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那么学生着急上火,也是正常的。然而很多时候,导师不给力,好好的论文被拖起。这该怎么办呢?有的 ...
相信做 qPCR 的研友经常会碰到以下令人抓狂的时刻:三个重复的 Cqmax 和 Cqmin 能差到两个循环;提的样本中总是含有很多 PCR 抑制剂,导致 Cq 值偏大;极低丰度样本的 Cq 值总是游走在 40 和 N/A 边缘,让人崩溃;绝对定量时需要的标准品既没有商品化,自己制备起来又很费时费力……数不胜数的坑,等着有人来跳……那真的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归结起来,qPCR 实验中碰到的难题无非是重复性差、扩增易受抑制、灵敏度低和需要标准曲线等,接下来介绍的 Digital PCR(数字 PCR ...
前阵子 Science 报道了一起奇怪的病例:一名不喝酒的中国男子常常出现醉酒的情况,食用完高碳水或高糖的食物后他甚至会醉昏过去。有意思的是喝可乐会醉酒的现象在他身上真实地发生了。图片来源:Science2014 年 6 月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接待了一名 27 岁的男子,他身上的奇怪病症激起了研究员们的强烈兴趣。这名男子 10 年前开始会莫名其妙的醉酒,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该男子的母亲对其进行过严格监控,确定他是滴酒未沾,奇怪的是呼吸检测显 ...
2019 年 11 月 6 号,世界前十药企的日本制药巨头武田药品 (Takeda) 的团队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a Tetravalent Dengue Vaccine in Health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的论文,介绍了他们所研发四价登革热疫苗 TAK- 003 的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实验结果1。该研究是针对所有四种登革热亚型设计的疫苗,TAK- 003 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来极高的有效性。 ...
「生活中爱笑的女孩,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科研工作者。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一个不苟言笑,冷若冰霜;另一个乐观积极,喜笑颜开。那么猜猜看,到底谁更可能做出比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呢?或许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科研本来就是件严肃认真的工作,不苟言笑、古板严肃才应该是科学家的正统形象,似乎唯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做出最好的科学,不苟言笑的人应该会更可能做出令人惊叹的科学成就。然而有研究表明,对科研工作者来说,爱不爱笑, ...
在接种疫苗之前,几乎每个儿童都曾感染过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并一度导致了数百万人死亡。自 1963 年麻疹疫苗问世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工作已使 MV 感染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呈对数下降趋势。然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麻疹依然在流行,每年有 700 万人会感染 MV,并导致 10 万人死亡。值得注意的是,MV 感染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某些抑制反应。除了在急性感染期间引起的短暂淋巴细胞减少外,免疫系统在 MV 被清除和淋巴细胞恢复 2-3 年后仍然处于抑制 ...
目前全球肥胖呈高发趋势,且肥胖会引起多种代谢综合征,如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阶段临床治疗中,病人能够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近几年在 2 型糖尿病治疗中,降糖药出现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稳态的情况。而一旦血糖无法控制,大量的并发症随之而来,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存质量。同时,目前临床上没有有效阻止胰岛 β 细胞死亡的药物,已有的促胰岛素分泌激素,也因为被证实有加速胰岛 β 细胞死亡的 ...
癌症是儿童疾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中神经母细胞瘤约占儿童癌症相关死亡的 15%。约 25% 的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 MYCN 癌基因扩增和相应的 N-Myc 癌蛋白的过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研究发现,Myc 癌蛋白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转录来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长期以来,人们对 LncRNA 的研究尚浅,认为其不具有任何生物学功能,只是作为转录过程的副产物而存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LncRNA 被作为新的研究热点。最新的研究表明,LncR ...
在马拉维湖首次报告了生物phalaria,并在马拉维的Mangochi区证实了肠道血吸虫病的出现。研究结果强调了马拉维湖的曼氏血吸虫的本地传播,并修订和更新了对使用该湖的海岸线社区居民和游客的健康和旅游建议。血吸虫和蜗牛的背景血吸虫病也被称为血吸虫病或血吸虫病,由寄生在血液中的血吸虫引起。血瘤感染泌尿生殖道,曼氏血吸虫感染肠道。血吸虫病的传播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某些淡水螺在血吸虫病 ...
今年四月,英国寄生虫学学会与荷兰寄生虫学学会和比利时寄生虫学与生殖学学会联合举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春季会议。这三个协会举办了一系列会议和主题,包括;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生态与生态系统、人类干预、细胞生物学和科学传播。正如我们的孩子诺埃尔(Noel)所观察到的那样,曼彻斯特并不以其气候而闻名。诺埃尔让他的弟弟唱歌:“你可以等一辈子,才能享受到阳光。”然而,乌云散了,风停了,春天终于来了,正好赶上英国寄生虫学协会2019年 ...
二十年来,阿苯达唑一直用于淋巴丝虫病的大规模治疗项目。一份最新的Cochrane综述调查了阿苯达唑治疗淋巴丝虫病的有效性。淋巴丝虫病淋巴丝虫病是一种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疾病,由蚊子传播,由寄生的丝虫病感染引起。幼虫一旦感染,就会成长为成虫,并通过交配产生微丝虫(mf)。然后蚊子在吸血时将mf病毒收集起来,这种感染可以传播给另一个人。感染可以通过检测循环mf(微丝血症)或寄生虫抗原(抗原血症)来诊断,或者通过超声 ...
你的睡眠质量是最好的吗?对我来说,答案是响亮的“不”,而“光”就是罪魁祸首。随着科技与生活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人们越来越难以避免。在这篇博客中,尼克·哈斯奇讨论了电子设备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几乎每台设备都会释放出一定容量下的恒定辉光。即使我找到了黑暗,我也会一直盯着手机,直到一天的最后几分钟,这对我的睡眠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与你有关吗?如果是这样,也许是时候重新考虑你的睡眠习惯了。让我们来谈谈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利用昼 ...
珍妮·布朗博士是大象生殖生物学方面的世界权威。在这里,她讨论了她的最新研究,最近发表在BMC动物学,并回顾了什么导致了致力于研究和保护这些宏伟的动物的职业生涯。我们的论文发表在《BMC动物学》杂志上,这是一项充满爱的工作,对我来说,30年前我偶然闯入了大象的世界。1987年,我在位于贝塞斯达的制服服务大学(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做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大鼠和绵羊的睾丸功能。他有一个年轻的 ...
在这里,David MacIntyre博士和Phillip Bennett教授,一篇发表在BMC医学上的文章的共同作者,解释了他们关于激素和炎症对早产和产程的影响的研究。最近,早产已被确认为世界范围内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大多数国家的早产率仍在继续上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控制人类劳动时间的机制的认识不完全。子宫内的激素和炎症信号都被认为可以调节子宫收 ...
喝咖啡上瘾了?Rafael Franco和他的同事介绍了一种受体,这种受体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蛋白质家族的成员——g蛋白偶联受体——是我们药店里许多药物的靶点。他们的最新发现表明,不同的腺苷受体亚型如何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浓度感应装置,这突显出,不同的g蛋白偶联受体组合可以产生怎样的新特性,以及用药物靶向这些新特性的潜力。1909年,剑桥生理学家约翰·纽波特·兰利(John Newport Langley)提出了一种介导药物作用 ...
生物医学中心生态学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获得了2011年生物医学中心研究奖。这项研究由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Munich)、布伦斯威格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Braunschweig)和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Malaya)的克里斯托夫•冯•贝伦(Christoph von Beeren)及其同事完成,获得了“植物、动物科学和兽医研究”的类别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