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苞虫
互联网
916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弄蝶科。种类较多,我国仅有7种,常见的为直纹稻苞虫( Parnara guttatus),成虫体长 17~ 19毫米,黑褐色带有金黄色光泽,前肢有 8个半透明的白色斑点,排成“一”字形,又称“一字弄蝶”。后翅有 4个白斑,排成 1列,飞行能力较强。幼虫纺锤形,中部肥大,绿色,头部正中有“ W形”褐色花纹。 1~ 2龄幼虫多在水稻叶尖或叶缘处吐丝,将稻叶卷折成苞躲藏其中,晚间外出取食稻叶。 3龄以后,食量增大,能把几片水稻叶片用丝粘连成圆筒形的苞,故称“稻苞虫”或稻弄蝶。粘结的苞,影响水稻抽穗结实。 5龄幼虫的体侧有白色分泌物。在北方 1年可发生 2~ 3代,在南方 1年可发生 8代。也为害竹、大麦、玉米、高粱、等;也食芦苇、稗草等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