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耐受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

        互联网

        3695

           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 V.E.Shelford)于 1931年提出: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这种生物就会衰退或无法生存。如黄地老虎的幼虫在 -11℃以下便无法生存,大多数昆虫在 48 54℃高温下也会死亡。每种生物对每个生态因子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这个范围称为生态幅( ecologica amplitude),其幅度在这种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所能耐受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生态幅广的生物称为广生性生物,反之就是狭生性生物。例如,根据生物对温度、盐分和食性的耐受范围,可分别将其分为广温性生物、狭温性生物;广盐性生物、狭盐性生物和广食性生物、狭食性生物。每种生物的生态幅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来说,处于活动期的动物对温度只有较狭小的生态幅,处于休眠期的动物的生态幅就宽广得多。生物的生态幅可随驯化而改变,在水温为 5℃的容器中养殖的龙虾,到 27℃时全部死亡;而养殖在 25℃水温中的一组,有 50%的个体能耐受 30℃的温度。一种生物可能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很宽,而对另一因子却很窄。对多种生态因子具有宽广生态幅的生物分布范围也广。当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不处于最适合状态时,它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性限度可能下降。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