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报警反应(alarm responses)

        互联网

        823

           对危险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作用是向其他个体报告危险。个体的报警反应通常是对自己的亲属表现出的一种利他行为。报警可采取视觉报警、听觉报警和嗅觉报警三种形式。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尾部有鲜明的白斑,奔跑时白色极其醒目,这是对其他个体发出的一种视觉报警信号,但同时也吸引了捕食动物的注意力。很多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会发出报警鸣叫,用声音向其他个体报警。报警鸣叫的声音特点往往使捕食动物很难确定鸣叫动物所处的位置。黄鼠和很多种小鸟最常使用听觉报警,而且这种报警鸣叫常常还能使其他种的个体受益。有些动物是靠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来报警的。当鱼(Notropis)被凶猛鱼类咬伤后,会从伤口组织中释放出一种惊吓物质,它可引起其他鱼的逃避反应。类似的报警物质在椎实螺、蚯蚓和海胆中也曾发现过。社会性昆虫在未受伤的情况下就能释放报警物质,玉米田蚁(Lasius alienus)所释放的报警信息素可引起其他个体的惊吓反应,但小黄蚁(Acanthomyops claviger)的报警信息素却能激发其他小黄蚁的侵犯行为,使群体在遇到危险时能很快投入战斗。报警反应可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防御行为,有利于保护同种其他个体免受捕食动物的攻击。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