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槲蕨科(Drynariaceae)

        互联网

        1481
        陆生植物。根状茎横走,粗壮,肉质,内有一圈穿孔的网状中柱3密被鳞片;鳞片通常大而狭长,基部盾状着生,边缘有睫毛状锯齿。叶常二型,基部不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深羽裂或羽状;叶脉粗而明显,一至三回形成大小四方形的网眼。孢子囊群不具囊群盖。孢子囊和孢子同水龙骨科。染色体:X=36,37。8属,除槲蕨属有20余种外,其余多为单种的属。分布于亚洲的热带、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澳大利亚。我国有3属,约15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已知药用的2属,7种。
        槲蕨(骨碎补、石岩姜)(Drynaria fortunei (Kze.) J .Sm)是常绿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流苏状。叶二型;营养叶棕黄色。革质,卵圆形,羽状浅裂,无柄,覆瓦状叠生在孢子叶柄的基部;孢子叶绿色,长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7一13对,基部裂片缩短成耳状;叶柄短,有狭翅。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叶背主脉两侧,各成2-3行,无囊群盖。分布于中南、西南地区及台湾、福建、浙江等省。附生于岩石上或树上。根状茎入药,能补肾坚骨,活血止痛。同属植物有:中华槲蕨 D. baronii (Christ)Diels 与上种主要区别:营养叶稀少,羽状深裂;孢子囊群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也作骨碎补入药。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