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实验22 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

        互联网

        4490

        实验22 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

          一、目的

          了解目及重要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及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二、内容

          (一)代表性及常见的两栖纲、爬行纲动物的识别。

          (二)鉴定术语及测量方法。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

          放大镜、解剖镜、解剖针、镊子、解部盘、直尺、卡尺。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实验所用的浸制和剥制标本绝大多数均已改变原有色彩,为使学生认识动物的真实形态,可播放有关录相片、幻灯片。

          (一)两栖类的外部形态及量度:

          1.无尾两栖动物(图22-1):

          体长:自吻端至体后端;

          头长:自吻端至颌关节后缘;

          头宽:左右颌关节间的距离;

          吻长:自吻端至眼前角;

          鼻间距:左右鼻孔间的距离;

          眼间距:左右上眼睑内缘之间最窄距离;

          上眼睑宽:上眼睑最宽处;

          眼径:眼纵长距;

          鼓膜宽:最大直径;

          前臂手长:自肘后至第三指末端;

          后肢全长:自体后正中至第四趾末端;

          胫长:胫部两端间的距离;

          足长:自内跖突近端至第四趾末端;

          2.有尾两栖动物(图22-2):

          体长:自吻端至尾末端;

          头长:自吻端至颈褶;

         

          头宽:左右颈褶的直线距离(或头后宽处);

          吻长:自吻端至眼前角;

          眼径:与体轴平行的眼径长;

          尾长:自肛门后缘至尾末端;

          尾高:尾最高处的距离。

          (二)两栖纲分类:现在生存的两栖动物可分为3个目:有尾目、无尾目和无足目。

        国内的有尾目各科检索

          1.眼小,无眼睑;犁骨齿一长列,与上颌齿平行成弧形;沿体侧有纵肤褶 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

          具眼睑;犁骨齿列不成长弧形;沿体侧无纵肤褶 2

          2.犁骨齿或为二短列或成“U”字形

          小鲵科(Hynobiidae)

          犁骨齿成“∧”形 蝾螈科(Salamandridae)

          大鲵(Andras davidianus):属隐鳃鲵科。又名蛙蛙鱼。是我国珍贵保护动物,为现存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最大可达180cm。头平坦,吻端圆,跟小,口大,四肢短而粗壮。生活时为棕褐色,背面有深色大黑斑。

          极北小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属于小鲵科。体较小。皮肤光滑,体侧的肋沟往下延伸至腹部。指、趾数均为4枚,无蹼。尾长短于头体长。

          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属蝾螈科。头扁吻钝,吻棱显著。四脚较长而纤弱,指、趾末端尖出,无蹼。尾略短于头体长。体背粗糙,具小庞粒。腹面朱红色,杂以棕黑色斑纹。全长不及10cm。

        我国常见种类的分科检索

          1.舌为盘状,周围与口腔粘膜相连,不能自如伸出

          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

          舌不成盘状,舌端游离,能自如伸出 2

          2.肩带孤胸型 3

          肩带固胸型 5

          3.上颌无齿;趾端不膨大;趾间具蹼;耳后腺存在;体表具疣

          蟾蜍科(Bufonidae)

          上颌具齿 4

          4.趾端尖细,不具粘盘;耳后腺存在

          锄足蟾科(Pelobatidae)

          趾端膨大,成粘盘状;耳后腺缺,大部分树栖性

          雨蛙科(Hylidae)

          5.上颌无齿;趾间几无蹼;鼓膜不显

          姬蛙科(Microhylidae)

          上颌具齿;趾间具蹼;鼓膜明显 6

          6.趾端形直,或末端趾骨呈Т字形 蛙科(Ranidae)

          趾端膨大呈盘状,末端趾骨呈Y字形

          树蛙科(Rhacophoridae)

          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属盘舌蟾科。鼓膜不存在;瞳孔三角形。体背有刺疣,上具角质细刺;背面呈灰棕色,有时为绿色;腹面具黑色、朱红色或橘黄色的花斑。

          大蟾蜍(Bufo bufo):属蟾蜍科。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皮肤极粗糙,全身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疣;耳后腺大而长。体色变异很大。

          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又名华雨蛙,属雨蛙科。体细瘦,皮肤光滑。肩部具三角形黑斑,第3趾的吸盘大于鼓膜。生活时为绿色。体侧及股的前后缘均具有黑斑。

          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属姬蛙科。皮肤厚而光滑,头和口小;吻圆而短,鼓膜不显。前肢细长,后脚粗短,趾间无蹼。

          金线蛙(Rana plancyi):属蛙科。背面具侧皮褶。足跟不互交,大腿后面具明显的白色纵纹。生活时背面绿色,背侧褶及鼓膜棕黄色。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属蛙科,俗称青蛙。背面具侧皮褶。足跟不互交。但大腿后面不具白色纵纹。生活时背面为黄绿色或棕灰色,具不规则的黑斑。背面中央有1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纵纹。背侧褶处黑纹浅,为黄色或浅棕色。

          中国林蛙(Rana chinensis):属蛙科。背面具侧皮褶。两后肢细长,两足跟可互交。两肋无明显黑斑。在鼓膜处有黑色三角形斑。体背及体侧具分散的黑斑点。四肢具清晰的横纹。

          牛蛙(Rana catesbeiana):属蛙科。体型特大,体长可达10~20cm。背棕色,皮肤较光滑。鼓膜大。产于北美洲,很多国家引入进行人工养殖。

          斑腿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属树蛙科。雌蛙大于雄蛙。皮肤背面光滑,大腿后方有网状花斑。吻棱和鼓膜显著,指吸盘较趾吸盘大。

          (三)爬行纲分类:现在生存的爬行动物,可分为喙头目、龟鳖目、有鳞目及鳄目。喙头目仅见于新西兰,其余各目检索如下:

          龟鳖目(Chelonia或Testudoformes):龟鳖目体被背腹甲。大多为水生,但在陆上产卵。

        我国常见科的检索

          1.附肢无爪;背甲无角质甲,而被以软皮,并具有7纵棱;

          形大;海产 棱皮龟科(Dermochelyidae)

          附肢至少各具1爪;背甲纵棱至多3条,或不具棱 2

          2.体外被以角质甲 3

          体外被以革质皮 鳖科(Trionychidae)

          3.附肢呈桨状;趾不明显,仅具1~2爪;形大;海产

          海龟科(Cheloniidae)

          附肢不呈桨状;趾明显,具4~5爪;非海产 4

          4.头大;尾长;腹甲与缘甲间具缘下甲

          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

          头小;尾短;腹甲与缘甲相接,无缘下甲

          龟科(Testudinidae)

          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属棱皮龟科。无爪,背甲无角质板而具7纵棱。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属海龟科。吻侧扁,上颌钩曲;前额鳞两对,背甲共13块,缘甲的边缘具齿状突;幼时背面甲板呈覆瓦状排列。前肢有2爪。

          金龟(Chinemys reevesii):又名乌龟、草龟,属龟科。头颈后部被以细颗粒状的皮肤;背甲有3个脊状隆起。指、趾间全蹼。

          鳖(Trionyx sinensis):又名甲鱼、团鱼,属鳖科。背腹甲不具角质板,而被以革质皮肤,背腹甲不直接相连,具肉质裙边。

          有鳞目(Squamata):此目分为蜥蜴亚目和蛇亚目,主要区别如下表: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我国常见科检索

          1.头部背面无大形成对的鳞甲 2

          头部背面有大形成对的鳞甲 5

          2.趾端端大;大多无动性眼睑 壁虎科(Gekkonidae)

          3.舌长,呈二深裂状;背鳞呈粒状;体形大

          巨蜥科(Varanidae)

          舌短,前端稍凹;体形适中或小 4

          4.尾上具2个背棱 异蜥科(Xenosauridae)

          尾不具棱或仅有单个正中背棱 鬣蜥科(Agamidae)

          5.无附肢 蛇蜥科(Anguidae)

          有附肢 6

          6.腹鳞方形;股窝或鼠蹊窝存在 蜥蜴科(Lacertidae)

          腹鳞圆形;股窝或鼠蹊窝缺 石龙子科(Scincidae)

          壁虎(Gekkojaponicus):又名守宫、多疣壁虎,属壁虎科。为原始的蜥蜴类,趾端具由鳞片构成的吸盘,瞳孔垂直,不具活动眼睑,身体被以小颗粒状的角质鳞。麻蜥蜴(Eremiasarguta):又名丽斑麻蜥,属蜥蜴科麻蜥属。背鳞不具棱;股窝7个或更多;背鳞小,呈颗粒状。

          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属石龙子科。体形中等,四肢发达。体鳞圆而光滑,前后肢具5指(趾),尾基部粗壮。鼓膜下陷,耳孔明显。

          蛇亚目(SerPentes或Ophidia)(图22-3):此亚目包含种类很多,在我国的南方,种类和数量均很多。

        我国常见科检索

          1.头、尾与躯干部的界限不分明;眼在鳞下,上颌无齿;身体的背、

          腹面均被有相似的圆鳞;尾非侧扁

          盲蛇科(Typhlopidae)

          头、尾与躯干部界限分明;眼不在鳞下;上下颌具齿;鳞多为长方形 2

          2.上颌骨平直;毒牙存在时恒久竖起 3

          上颌骨高度大于长度;具有能竖起的管状毒牙

          蝰蛇科(Viperidae)

          颏沟缺 钝头蛇科(Amblycephalidae)

          5.后肢退化为距状爪;头部背面被以大多数细鳞

          蟒科(Boidae)

          后肢无遗留;头部背面被以少数大形整齐的鳞片 6

          6.额鳞后缘与成对顶鳞相接触 游蛇科(Colubridae)

          额鳞后缘与单个形大的枕鳞相接触;背鳞较大,15行

          闪鳞蛇科(Xenopeltidae)

          7.尾圆形 眼睛蛇科(ELapidae)

          尾侧扁 海蛇科(Hydrophiidae)

          蟒(Python molurus):属蟒科。是一种大型无毒蛇,身体背面和侧面具大斑纹。有明显的残留后肢痕迹。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属蝰蛇科。体呈灰色,具大的暗褐色菱形斑纹。眼与鼻孔间具颊窝。头上有大而成对的鳞片。尾骤然变细。毒蛇。

          火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属游蛇科。背面为黑红交错的横斑;腹面橙黄。

          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us):属游蛇科。体青绿色;背面有4条黑色纵纹,腹部具明显黑斑;两眼后方有黑条纹。

          眼镜蛇(Naja naja):属眼镜蛇科。背鳞不扩大,尾下鳞双行;颈部能扩大,背面呈现眼状斑。毒蛇。

          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属眼镜蛇科。背鳞扩大;体表具黑色和黄色相间的环纹。毒蛇。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属蝰蛇科。主要特征为吻尖上曲。颊窝明显。背面灰褐色,有菱形方斑。毒蛇。

          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属蝰蛇科。头顶被以细鳞(无大形对称鳞)。头呈三角形,颈细。周身绿色。毒蛇。

          鳄目(Grocodiliai):体被大型坚甲;体形较大;尾部强而有力;雄性具单一支配器官。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吻钝圆;下颌第4齿嵌入上颌的凹陷内。皮肤具角质方形大鳞。前肢5指,后肢4趾。

          五、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