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钴胺素 cyanocobalamin
互联网
维生素 B复合物之一,有强力抗恶性贫血的作用。是对细菌和动物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因子维生素 B12 的结晶所赋与的名称。除含 C, H, O, N外,还含有 P、 Co,为 5, 6-二甲基苯并咪唑( dimethe-rbenzimidazole)的 a-D-核糖结合体为其结构的一部分。 A. R. Todd等提出了结构式,如图所示,由于氰基是配位于钴上,所以称为氰钴胺素。在水溶液中最大吸收是 278, 361, 548毫微米。 1948年美国的 E. L. Rickes和英国的 E. L. Smith等,各自独立地从肝脏中提取得到结晶。此后,从某种放线菌( StrePtomyces griseum)中也获得了这种物质。也是猪和雏鸡的生长因子,和卵孵化时所必需的动物蛋白因子可说是同一物质。将维生素 B12 ,以 150微克给予恶性病患者,可使红血球约增加 2倍,给予 3— 6微克也可产生效果。在生物体内以与转钴胺素蛋白( a-球蛋的)结合的形态在血液中运输,在各组织中以辅酶形态存在。与叶酸一起,参于甲基转移和活性甲基生成的代谢。并成为嘌吟、嘧啶等生物合成的必需因素。除氰钴胺素以外,还发现好几种阴离子与钴原子结合形式不同的而具有维生素 B12 作用的物质,例如 CN用 H2 O置换所生成的 B12 ,即羟基钴胺素,它由 E. A. kaczka( 1949)分离得到,于 1971年完成其全合成。其他天然存在的钴胺素尚有核苷酸部碱基不同的 B12 类缘物质。腺嘌吟 -钴胺素、 2-甲基腺嘌吟 -钴胺素等,都是由微生物合成的。 B12 缺乏症是恶性贫血,但恶性贫血是由于内因子缺乏所致,因食物性缺乏者极为少见。普通每天的食物中含 8— 15毫克,而预防人的缺乏症、每天 1毫克即足,就不会引起 B12 缺乏症。 B12 缺乏是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特征,表现有神经症状,在尿中甲基丙二酸排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