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生态区分 ecological division of theriver
互联网
684
根据栖息于江河的生物生活方式、生理特性、种类组成以及环境条件等作综合地鉴别,而对江河空间场所所进行的区分。传统方法是按照江河的流程划分为若干区段,其以鱼类为指标的小鳟鱼 ( trout)流域、茴鱼( gragling)流域、四须淡水鱼( barbel)流域、鲤科淡水鱼( bream)流域的区分,早已为欧美各国所应用。日本的天鱼流域、丁斑鱼流域、鲤鱼流域的区分,也是根据这种做法。最近又提出了温泉及其泉口附近( crenon)、月平均水温为 20℃以下、石砾河底的水流迅速的溪流( rhiron),及平均水温为 20℃以上、泥砂底的水流缓慢的小河( Potamon)等的划分方法( J. Illies, 1954: Illies和 L. Botosaneau, 1963)。然而要完全适合于这种区分方法的江河是受到较大限制的,例如在日本,采用这种区分,就不适用于本州西部、四国、九州以外各地的江河。江河生态区分的另一种方法是,首先可以大体区分为流水性良好的和岩石底的江河浅滩( rapid),以及阻水性强的大量泥砂沉积的江河深渊( river- pool)。如以水生昆虫为例,则江河浅滩的中央,石面圆滑,或固定原处,而以在石面和石间活动或捕食者为主体;另一方面,则以在江河深渊中央,埋入泥砂中者占居多数。可儿藤吉( 1944)而以江河浅滩和深渊的形状与分布为基础,从上游至下游以江河流程进行划分。在上游部分,河流的 S形区间有许多浅滩和深渊( A型);水流从浅滩流向深渊,呈瀑布状态跌落( a型);及至中间部分, S形区间各为一个浅滩和深渊( B型);浅滩仅起波浪,而流入深渊( b型);而下游部分也属 B型,但浅滩不起波浪,不易与深渊区别( C型)。如果根据这种浅滩和深渊的景观,反过来可以对上游流域、中游流域和下游流域分别给以定义,那么对于生物的分布也是充分适合的,而且在平原部分贫乏的日本江河流域, Bc型部分大都较短,以这种共同的标准衡量,也是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