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真蕨类 Ferns

        互联网

        1157
        真蕨类 Ferns 绿色维管植物之一纲。全世界约9000种,日本约有450种。如除去木本蕨其茎全为根状茎,长于地下和地表,从根状茎生根长叶。叶为大型叶,从单叶到蕨形的4—5回羽状复叶都有。多数在叶的背面或边缘形成孢子囊群。叶一般为平面的,极少数是孢子叶和营养叶互相合起形成的立体结构,其基部成为总柄(phyllomophore)[如: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而槐叶苹(Salvinia natans)则成为根状的水生叶。分为薄囊蕨类——孢子囊为单层细胞,及厚囊蕨类——孢子囊为多层细胞。孢子囊产生于囊群(囊堆)中,孢子囊产生四面体或蚕豆状的孢子,其直径为30—60微米。孢子通常在10℃以上即萌发成原丝体,以后其顶端细胞增扩为扇状而形成绿色的倒心形的原叶体。具有许多鞭毛的异形孢子的水生蕨类,从有性生殖器官来看,在系统上与裸子植物近似。从担叶体和短枝间维管束系统二叉分枝的相似性表明瓶尔小草目和银杏(Ginkgo biloba)的关系性(前川文夫,1945)。从瓶尔小草目的孢子叶和营养叶带立体感结构及其维管束的分布走行方向来看,都表现与古生蕨类(Primofilices)和裸蕨类植物(Psilops-ida)的亲缘关系(A.Chrysler,1945)根据化石已知古生蕨类出现于泥盆纪到二迭纪,特别是繁盛于石炭纪,叶为立体的叉状分枝的小枝,无叶肉,有特异形式的维管束,孢子囊生于叶顶端,这些都类似于瓶尔小草目,但有环带。叶分枝,叶迹在中柱的维管束分离时,往往在薄壁细胞弯缺(parenchymatoussinus)处开口,这被认为是叶隙的开始。这类植物叶肉发达,认为已达到现代蕨类的大叶状态。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