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钩虫 Hookworm

        互联网

        2553
        佚名
         

         

        钩虫(Hookworm)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仍有9亿之多。感染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即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Dubini,1843)和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 Stiles,1902)。另外,锡兰钩虫偶可寄生人体,危害与前二种钩虫相似。古犬钩虫和巴西钩虫的幼虫可引起人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 larval migrans),其特点是皮肤上呈现出蜿蜒弯曲的线状皮疹,故称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 

            一、形态
            成虫:钩虫长约1cm,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其前端较细,有一口囊。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形态有许多异同点(参看下表可以鉴别二者)。

            腺体:
            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
            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胶原酶
            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

        钩虫1.jpg (23329 字节)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形
        口囊
        背辐肋
        尾刺

        “C”型
        钩齿
        远端分两支,每支又分三小支

        “S”形
        板齿
        近端分两支,每支再分二小支

            幼虫: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丝状蚴大小约为0.5-0.7×0.025mm,为感染阶段,当侵入人体时,其表面覆盖的鞘膜被脱掉。

        钩虫 Hookworm


         
            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从人体排出时,卵内多为2-4个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gcl.jpg (13328 字节)

            二、生活史

        hookwormlife.bmp (55172 bytes)

            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gcjs.jpg (23424 字节)

            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感染阶段:丝状蚴
            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
            体内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感染方式、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

            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
            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经胎盘、母乳感染
         
            三、致病

            钩虫的丝状蚴和成虫二个虫期均可致病,可引起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 钩蚴性皮炎(俗称 打粪毒)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手指、足趾间,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主要症状是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疱,最后结痂愈合。

            2. 钩蚴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局部出血及炎症。患者症状有咳嗽、痰中有血、并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持续干咳和哮喘。

            3. 钩虫病 病人可有消化道症状和 贫血 症状。

        hookgut.jpg (74571 字节)

            成虫以口囊咬附肠粘膜,造成肠壁的出血、溃疡等损伤,导致的消化道症状主要有:初期为上腹不适及隐痛、后发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食欲增加而体重却渐轻,少数患者有异食症:喜食一些不能吃的东西:生米、泥土、煤渣、破布等。补铁后些现象消失。
            长期失血造成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主要症状有: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和心慌等。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以下肢多见,所以中医又称本病为黄胖病、黄肿病等。
         
            4. 婴儿钩虫病 患儿可有腹泻、黑便,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死亡率高(4-7%)。

            四、实验诊断

            1.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   从粪便中查虫卵。

            2. 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5-7天。

            3. 痰中查钩蚴
         
            五、流行

            1. 分布地区:钩虫病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坝地区。其中以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徽、云南、海南和台湾省较为严重。

            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钩虫病和带虫者为传染源。用未处理的人粪施肥,赤足下地种植旱地作物,如红薯、玉米等时极易感染。由于条件适宜,矿井下也是感染钩虫的场所,如四川曾调查煤工人平均感染率高达52%
         
            六、防治原则

            1. 治疗患者:常用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

            2. 加强粪便管理、处理:如粪尿混合。

            3. 个人防护:穿鞋下地;涂沫防护药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1.5%左旋咪唑硼酸洒精等。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