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DNA指纹”与法医鉴定

        互联网

        1813
        网络
         

         

        第五节 “DNA指纹”与法医鉴定

          1979年Teffreys根据β珠蛋白基因座位近旁出现的RFLP频率同测定的核苷酸总数,推算出人体 基因组 的遗传异质性约为每100个核苷酸中有一个差异。后在人体DNA随机片段的文库中分离出高度变异的超变区。从1982年起,分别在人的胰岛素基因,α类珠蛋白基因,肌动蛋白基因和C-Ha-ras-1基因中陆续发现了这些超变区。这是一些很短的顺序或称“小卫星顺序”串联重复所组成。不同等位基因的重复数目也不相同。只要用重复顺序内不含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就可产生长度不等的限制性片段。

        短的重复顺序分别长16、17、32、33、37、41、62、64和376bp,但这些重复顺序几乎都共有一种“核心顺序”。“核心顺序”长10~15bp。如果人工合成很短的重复顺序作为DNA分子杂交的探针,同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人体DNA作Southern印迹杂交,可以得长度不等的杂交带。杂交带的数目的分子量大小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会完全相同的,因此把这种杂交带的图型称为“DNA指纹”(DNa finger-printing),意思是DNA的杂交带型同指纹一样,也是每个人所特有的。

          表23-8比较了用两种探针进行印迹杂交后,出现杂交带的长度和数目。根据计算,如果只用一种探针,则A个体DNA所呈现的杂交带型,同样出现在B个体DNA中的概率为3×10 -11 。如果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比较,则两个个体完全相同的概率小于5×10 -19 。目前全世界人口为50亿,即5×10 9 。因此,两个个体的DNA杂交带型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极小。

        表23-8 随机匹配的个体间“DNA指纹”相同的概率

        探针

        DNA片段大小(k)

        每一个体中片段

        出现的数目±SD

        A个体中的片段也出现于B个体的概率

        A

        10~20

        2.8±1.0

        0.11

        6~10

        5.1±1.3

        0.18

        4~6

        5.9±1.6

        0.28

        B

        10~20

        2.9±1.0

        0.08

        6~10

        5.1±1.1

        0.20

        4~6

        6.7±1.2

        0.27

        1985年Teffreys等将“DNA指纹”应用于法医鉴定。他们从血斑、精斑或新鲜毛发根部抽提微量DNA后作印迹杂交。从4年前的精斑、血斑样品中仍能提取出来未降解的DNA,特别是设计出一些方法可从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把混在里面的精子分离出来。从中提取DNA后可明确无误地鉴定谁是精子的供体。为法医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Drake JW, et al.Updating the theory of mutation. American Scientist, 1983; 71:621

        2.Jukes TH, et al. Evolutionary nucleotide replacements in DNA.Nature, 1979;281:605

        3.赵寿元.自然科学年鉴.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

        4.Maniatis T, et al. Molecule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ing Harbor Laboratory, 1982

        5.Myers RM, et al. Dctection of single base substitutions by ribonuclease cleavage at mismatches in RNA:DNA duplexes. Sicence, 1985;230:1242

        6.Mullis K, et al. Specific enzymatic amplificaton of DNAin vitro.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a on Qantitative Biol,1986; L1:263

        7.金冬雁,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8.孙乃恩,等编著.分子遗传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邱泽生,主编.基因工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张昌颖,主编.核酸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1.杜传书,刘祖洞,主编.医学遗传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谭骏 郭华阳)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