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免疫学范畴的自身和非己的分辨

互联网

11281
    1.什么是“自身”  生物学中的定义是:机体胚系基因(gene in germ-line)的编码产物。免疫学中还要加一条,机体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遭遇过的物质。
 
    根据后一定义,属于“非己”的外来成分一旦接触未成熟的免疫系统,有可能被视为“自身”。
例如,向尚未完成免疫系统发育的新生小鼠输入同种异型细胞,受者免疫系统会将该细胞表面的非己抗原视为自身。小鼠长大后,可接受该同种异型细胞供者的移植物而不予排斥(图l―6)。这里,“非己”转化为“自身”,关键是动物在胚胎期或新生期遭遇了“非己”。
新生动物皮肤移植实验
通过脾细胞注射,在新生期获得对棕色品系小鼠免疫耐受的白色品系小鼠,成年后可接受该棕色鼠的皮肤移植物,但排斥另一黄色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右侧照片所示为实际实验的结果,可见带有棕黑色毛的皮肤移植物生长良好。
 
    2.自身―非己分辨的差错和失衡引发疾病  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将非己视为自身,造成免疫系统对非己清除不力,表现之一是免疫功能低下。典型例子是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感染。细胞癌变如果因病毒感染或基因突变所致,产生的抗原并非由胚系基因编码,是为“非己”,恶变细胞能逃脱免疫监视而成为肿瘤,说明免疫系统无力清除此类肿瘤抗原,原因之一,可能是识别“非己”上出了毛病。病原体更是常用各种策略(包括频繁突变和对抗原的遮蔽),诱导免疫系统对非己的分辨出错,使病原体不能被有效地清除。在另一方面,机体一旦将自身视为非己而着力进行攻击,“自己和自身过不去"(bodyagainstitself),将演变成自身免疫病。
 
    简单化,是因为无论肿瘤还是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由多因素所决定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已远远超越了抗感染。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