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免疫荧光组化技术

        丁香园论坛

        3737
        免疫荧光组化技术

        一、荧光的特征
                分子都含有电子,电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根据量子理论,运动着的电子可以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电子遵守一定的规则,要以从一个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并伴随着与能级差相对应的特定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激发 当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
              这个过程叫激发。
        发射 以辐身方式跃迁时,能量转化成相
              应波长的光,这个过程叫发射。
        荧光 跃迁到激发态的电子,大多处于单重激发态。如果电子直接从单重激发态以辐身方式跃迁到基态,由于单重激发态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发射持续的时间也很短,这种发射光,叫荧光。
        二、荧光素
                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称为荧光色素,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
        1、具备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条件
        (1)应具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结合后不易离解,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易排除。
        (2)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荧光
           素质量下降不多。
        (3)标记后对抗体的免疫学性质和生化
           性质无影响。
        (4)结合方法简便而快速,并且较稳定。

        2.荧光素的种类
        (1)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分子量390D,最大吸收光谱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谱为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分子量389.4。
        (2)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是罗达明的衍生物,易溶于水,最大吸收光谱为550nm,最大发射光谱为620nm,呈橙红色荧光。
        (3)四乙基罗达明(RB200) 呈褐红色粉末状,溶于乙醇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最大吸收光谱570nm,最大发射光谱596~600nm,呈明亮橙红色荧光,分子量580,RB200不能直接和蛋白质结合,要先经五氯化磷反应,转化成硫酰氯,再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
        (4)1-二甲基氨基-5-硫酰氯
        (5)4-乙酰胺-4-异硫氰酸-2-硫酸芪(SITS)
        (6)得克萨斯红(Texas red)
        (7)藻红蛋白(PE)
        (8)花青(Cyanine,Cy2,Cy3,Cy5)
        三、荧光素标记抗体的方法
        (一)FITC标记抗体的方法
        1.Marsshall法
        (1)原理:当FITC在碱性溶液中与抗体反应时,主要是抗体分子上的赖氨酸å -氨基与FITC上硫碳胺键结合,一个IgG分子中有86个赖氨酸残基,一般最多能结合15~20个。

        (2)操作流程
           抗体与荧光素比例为50-100:1
        抗体的准备:20mg/ml,碳酸盐缓冲液为总
                    量的1/10。
        荧光素的准备: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
                      0.01mgFITC/1mg抗体。
        结合:边搅拌边将称取的荧光素加入抗体
              溶液中。
          透析
          过柱 Sephade×G50或 G25
          保存 4℃ -40℃等量甘油分装保存。
        2.Chadwick法
        3.改良法
        4.透析标记法
        (二)四乙基罗达明标记抗体方法
        (三)藻红蛋白标记抗体方法

        四、荧光抗体的质量控制
        主要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两个方面的鉴定。
        1.特异性染色效价测定
        2.非特异性染色测定
        3.吸收试验
        4.F/P比值的测定方法
        五、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1.直接法 简便、快速,用已知特异性标记荧光的一抗与组织细胞内抗原结合。
        操作流程:(1)冰冻切片经固定,凉干PBS洗;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消化30min,PBS洗。
        (2)适当稀释荧光抗体滴加在组织切片上,湿盒内37℃温育1h,PBS洗3×3min。
        (3)0.01%伊文氏蓝衬染1~3min,PBS洗3×3min,蒸馏水洗2次,除去Nacl结晶。
        (4)pH9.0缓冲甘油封片。
        (5)镜检
        2.间接法 是直接的重要改进,先用标记的已知特异性一抗与组织细胞内抗原结合,随后用间接荧光标记二抗与一抗特异性结合。
        操作流程
        (1)冰冻切片经固定,凉干后PBS洗;石蜡切片脱蜡至水,PBS洗,酶消化,PBS洗3×3min。
        (2)适当稀释特异性一抗,37℃孵育1h,或室温4h,或4℃过夜,PBS洗3×3min。
        (3)荧光标记二抗适当稀释37℃ 30min,PBS洗3×3min。
        (4)0.01%伊文氏蓝衬染1~3min,PBS洗3×3min。
        (5)封片,镜检。
        六、荧光显微镜检查方法
            1.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基本工具。它是由超高压光源,滤片系统(包括激发和压制滤板),光学系统和摄影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是利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标本发射荧光。
        (1)光源 光源的亮度应根据荧光素的类型选择。小功率汞灯可满足激励一般荧光染料的要求。对于免疫荧光染色需用大功率超高压汞灯。其工作时,两个电极间放电,引起球内水银蒸发,经过5~15min,球内气压升至50~70标准大气压,此时达到最高亮度,成为稳定工作状态。
        (2)滤片系统 是荧光显微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特定波长光,清晰的荧光影像和发挥显微镜最佳性能之关键。了解滤片性能,正确地选择滤片是观察荧光效应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滤片系统包括激发滤片,阻断滤片、隔热滤片,分光镜和其他一些中性滤片。
        荧光显微镜的滤片系统
        2.标本制作要求
        (1)载玻片厚度应在0.6~1.2mm之间
        (2)盖玻片应光洁,厚度在0.17mm左右
        (3)标本不能太厚,如太厚激发光大部分消耗在标本下部,而物镜直接观察到的上部不能充分激分。
        (4)封片剂 常用甘油,必须无自发荧光,无色透明,荧光的亮度在pH8.5~9.5时较亮,不易很快褪去。甘油和0.5mol/L pH9.0~9.5的碳酸盐缓冲液等量混合作封片剂。
        荧光信号增强封片剂
            mowiol 40-88 4.8g
            甘油 12ml
            蒸馏水 12ml
            0.2mol/L Tris(pH8.5) 24ml
            上述混合(加热溶解),5000g离心,15min,最后加入1.4-diazobicydo-[2,2,2]-octane(DABcos),终浓度2.5%(约1.25g),溶解后,分装存于-20℃中。
        (5)镜油
        3.使用荧光显微镜注意事项
        (1)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不要随意改变程序。
        (2)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
        (3)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在调整光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4)检查时间每次以1~2h为宜,超过90min,超高压汞灯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减弱。
        (5)荧光显微镜光源寿命有限,标本应集中检查,以节省时间,保护光源。光源关闭后必须在30min后才能再启动光源,一天中应避免数次点燃光源。
        (6)标本染色后应立即观察。
        (7)荧光高度的判断标准,分四级“ -”为阴性,“ +”为仅能见明确可见的荧光;“ ++”为可见有明亮的荧光;“ +++”为可见耀眼的荧光。
        七、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常用方法:
            1.动物脏器粉末吸收法
            2.透析法
            3.Sephadex G-50柱层析法
            4.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
            5.荧光抗体稀释法
            6.纯化抗原方法
            7.纯化抗体方法
            8.伊文氏蓝衬染方法:0.01%伊文氏蓝
        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新产品。
            实现了对细胞内部非侵入式光学断层扫描成像,从而对被检物体样品从停留到表面单层,静态平面的观察进行到立体,断层扫描、动态全面的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迅速应用。
        1.仪器构成
          (1)计算机系统:控制着机械,光学、声学系统及各种外围设备。
          (2)激光照射系统:氩离子激光器和声光调节器。


        3.光信号接收和成像方式
        (1)光信号接收 生物样品发出的荧光通常有二种接收方式:①由光电倍增管(PMT)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②利用电荷耦合器(CCD)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2)成像方式 ①载物台运动成像:以直径很小的激光束照射样品,照射点发出的荧光信号经PMT变成电信号,然后载物台移动到下一点,记录该点的荧光强度。该方法无轴向像差,成像时间长;
        ②反射扫描成像方式,通过转动反射镜使激光连续照射样品,由CCD摄像机记录下照射点所发射的荧光,成像速度快。
        4.参数的选择
           基本参数:Confocal,pinhole,detector,
        PMT,Stepsize, X points, Y Points, scanstr,speed,LaserPwr,Auto zoom, Display, BR subval,Samples/pt等
        5.性能特点: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图像存取方便,可进行光切片的观察,可进行定量荧光分析。
        6.应用
        (1)组织光学切片 可对活的或固定的细胞及组织进行无损伤的系列“ 光学切片”,得到其各层面的信息-“ 显微CT”。
        (2)三维图像重建
        (3)细胞物理和生物化学测定
        (4)荧光的定量、定位分析
        (5)Ca2+、pH及其他细胞内离子的实时定
           量测定
        (6)粘附细胞的分选
        (7)激光细胞显微外科及光陷阱技术
        (8)荧光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
        (9)胞间通讯的研究
        (10)细胞膜流动性测定
        (11)光活化技术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