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组蛋白乙酰化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互联网

        6470
        组蛋白乙酰化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取决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之间的活性竞争。HDAC异常结合到特定的启动子区,从而抑制正常功能基因的转录,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HDAC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这也说明组蛋白的乙酰化与肿瘤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肿瘤发生时,组蛋白修饰出现异常是一个正在受到密切关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异常的研究最多。在这方面,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PML―RARa)融合蛋白导致急性白血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PML―RARa融合蛋白通过N―CoR(或SMRT)募集mSin3―HDAC复合物至相关基因部位,使其去乙酰化,阻断转录因子结合,从而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视黄酸可与PML―RARa竞争结合,使之不能结合于HDAC复合物,因而可治疗白血病。AML―ETO融合蛋白阻断造血细胞的分化,引起白血病的发生也是通过这一机制实现的。

        现有的一些证据表明HAT具有肿瘤抑制功能,如果HAT活性缺失或失调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病毒癌蛋白(E1A)可与p300/CBP结合,这一发现首先揭示了HAT活性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编码HAT的基因发生易位、扩增、过表达和突变。但有些实验也表明,HAT的过表达可能仅是肿瘤发生的一个诱因。

        有实验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与癌症的发生存在着明显的联系。有趣的是HDACl―3和HDAC7定位于染色体上易于断裂,或者易于通过突变、易位、缺失而发生改变的区域,这可能导致乙酰化状态失衡,从而致病。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