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匪夷所思的「杀子案」—— 毫不相关的乙二醇竟成为凶器?
丁香园
孩子生下来不吃奶、不长体重、吐得厉害,这是生病吗?母亲携子看病,却被指控谋杀、锒铛入狱!科学家力挽狂澜,使其沉冤昭雪,其中细节令人啼笑皆非!这种新生儿罕见病,你们了解吗?
1989 年,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个母亲因为「用乙二醇(防冻剂主要成分)毒害自己三个月大的儿子」被捕入狱,然而,事实远非这么简单…...
长话短说,我们先来回顾这个美国「窦娥」Patricia 匪夷所思的惨痛经历(本故事纯属事实,如有雷同,其它的应该是小说改编,小编知道的就有一本《平淡人生》~)
1989 年 7 月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为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
6 周后
在一次探视中,Patricia 单独与儿子呆了一段时间。三天后,Ryan 再次入院,但是这次却不幸离世,其血液与奶瓶中再次检验出了大量的乙二醇。随后 Patricia 被被捕入狱,被指控谋杀。
Ryan 死后 3 个月
Patricia 发现自己怀孕了,并于 5 个月后生下第二个儿子,David。
David 出生几周后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David 出现了和他死去的哥哥一样的乙二醇中毒的症状。可是,投毒的人在监狱关着呢!问题来了,令两个孩子中毒的乙二醇究竟从何而来?
六月飞雪啊!!!!!!
故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位母亲是无辜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圣路易斯大学的教授 William 通过实验与分析,认为 Patricia 的两个儿子都得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病 — 甲基丙二酸血症 (MMA)。最终 William 教授通过不懈努力,为 Patricia 洗脱了罪名。
那么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的隐形遗传病,是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的甲基丙二酸蓄积而导致的疾病。(正常人血液 pH 为 7.35~7.45,孩子体内都是酸了,能不生病吗?)
事实上,甲基丙二酸血症目前在国内也有出现,山东、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该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国外报道的发病率,属于高发病种,比如潍坊地区到 2016 年的检出率已经达到 1:6000,也就是说 6000 个新生儿就有 1 个是这种疾病。因此,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罕见病-甲基丙二酸血症」并不罕见。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建议宝爸宝妈们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只需要简单的一滴血,有时候可能会多采一份尿,就能发现确诊包括 「甲基丙二酸血症」在内的 52 种疾病。
接下来简单介绍下 MMA 的患病机制
Patricia 与其丈夫都是患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他们的孩子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 MMA,很不幸,Ryan 和 David 都是这不幸的四分之一。一般而言,患者体内的甲基丙二酸是由于代谢出问题而蓄积,具体机制见下图。
简而言之,就是用来代谢甲基丙二酰辅酶 A(产生甲基丙二酸的那货)的甲基丙二酰辅酶 A 的变位酶和辅酶(维生素 B12)出了问题。
打个比方,双十一吧!如果把快递比作甲基丙二酸的代谢通路。那么就是这样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快递的卡车也有自燃的时候…. 甲基丙二酰辅酶 A 的变位酶缺陷就类似这样,快递烧了自然没办法再到你手上了。而维生素 B12 的代谢通路缺陷则类似于快递小哥病了,这个时候,只要换一个快递小哥(补充维生素 B12)就可以继续送货了,但是可能时效上或多或少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维生素 B12 有效型和部分有效型的区别了。
所以 MMA 也分为两大类,甲基丙二酰辅酶 A 变位酶缺陷和维生素 B12 代谢缺陷,前者比较严重,即使补充维生素 B12 也没有效果,而后者补充维生素 B12 则可以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病症。所以维生素 B12 有效型预后较好,其中 cblA 型预后最好,70% 健康生存;维生素 B12 无效型预后不佳,mut0 型预后最差,60% 死亡,40% 发育显著迟缓。
想必看到这,大家还是想了解,孩子血液中的乙二醇究竟从何而来,答案马上揭晓!
没错,是检测机构主观脑补出来的!!!你没看错,乙二醇是被检测人员臆想出来的,那么,他们是怎么样实现这一骚气无比的操作呢?小编这就为大家解答疑惑!
先上个乙二醇和甲基丙二酸还有丙酸的结构式,怕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吧,诸位应该不会认错。那么要检测血液里都有啥,当时的检测机构用的是啥呢?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GC-MS),是不是听着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常应用于医学、物理学,对未知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鉴定能力,且灵敏度极高,因此 GC-MS 是分离和检测复杂化合物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质谱分析仪中,在质谱仪中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样品的质量。
按理说用这样精确的仪器来检测应该是很稳妥的,因为乙二醇和丙酸的质谱图差别真不是一点大,然而怎么还是测错了呢?
因为检测准确程度取决于技术员对数据的解读,技术员很容易错误地从血液这样的复杂的混合物中检测出乙二醇来,特别是当他们认为血液中存在乙二醇时。此前医生通过 Ryan 的症状推测其乙二醇中毒,继而让商业机构检验是否有乙二醇存在,这样的诊断无疑会误导检测人员血液中含有乙二醇。事实上,在事后,William 教授再次将血液样品交到 7 家检测机构,仍然有三家机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那么,William 教授是怎么确定血液里没有乙二醇呢?很简单!William 教授通过一个定性实验(Purpald 反应)简单快捷地得出了结果。
问题来了,当我们信赖的科技手段因为某些原因出现错误时,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如果没有 William 教授的力挽狂澜,Patricia 就要面临终身监禁,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噩梦!对此,诸位看官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