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1. 了解爬杆回避实验(pole-jump test)原理。2. 掌握爬杆回避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以灯光(和/或声音)和电击为联合刺激,使实验动物由被动回避到建立主动的条件反射。记录此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的主动回避反应指标可反应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实验对象】成年小鼠,大鼠。【实验器材】爬杆实验装置为25cm×25cm×40cm的实验箱,箱底铺有电栅,可以通电,箱中央树立 ...
成瘾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行成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因此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模拟制作动物模型.(1) 躯体依赖: (主要是阿片类 可以制作镇静催眠药和大麻类) 包括自然戒断和催促戒断然后观察阶段综合症(主要限于阿片类) 还有更精细的方法比如采用程序控制行为长期给药后突然停药或者使用受体拮抗剂后动物的反应速度明显减慢或者被abolish。(2)精神依赖:很多种动物模型,比如研究药物强化能力的自身给药技术(s ...
抗抑郁药的临床前动物行为学实验检测指标及注意事项: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及小鼠。基本原则是以整体动物行为药理学方法为基础,根据在研抑郁药的基本药理作用,选择神经化学、电药理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整体模型有许多种,测什么指标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仔细的实验设计,在此只能列一提纲,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行为学实验有如下几种:1 大鼠强迫游泳实验指标:不动时间。注意:A 应同时检测 ...
实验动物科学诞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它是融合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科学,并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学的成就发展起来的。因此这门科学是综合性的,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它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不仅要以生物学、医学、药学、兽医学、畜牧学等为对象,以遗传学、育种学、病理学、生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还要引用机械工程学、环境卫生学、建筑学等科学, ...
【摘要 】目的 诱导焦虑反应模型 观察焦虑反应对大鼠行为活动的影响。方法 条件恐惧训练 行为检测。结果 连续 4d的条件恐惧训练后 与对照组相比 F344大鼠在木僵行为实验中木僵反应增多884% ( P 小范围探究运动减少 88% ( P 进入开放壁的次数和在开放壁停留时间分别减少 75% ( P 踩格子数和在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减少 47% ( P 探究活动能力下降 它是一种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较理 ...
【摘要】目的研究芒果苷(mangiferin)对实验性行为绝望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应激实验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结果芒果苷在60.0,30.0,15.0 mg·kg-1剂量下显著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芒果苷60.0 mg·kg-1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结论芒果苷在小鼠行为绝望模型实验中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关键词】芒果苷 ...
【摘要】本文对大小鼠游泳实验的方法( 强迫游泳、 负重游泳、 水迷宫等) 、 评价指标( 不动时间、 负重游泳时间、 逃避潜伏期等) 及模型大、 小鼠生理生化的变化进行了综述,为进行抗抑郁、抗疲劳和益智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还对计算机技术在大小鼠游泳实验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 关键词】 大鼠; 小鼠; 游泳大小鼠游泳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抑郁、抗疲劳和益智药物的芍 ...
1.神经行为评分在梗死后24h按照MasaoShmiizu-Sasamata的方法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自主活动的程度②左前肢偏瘫③提尾时左前肢伸不直④抗侧推能力⑤向左倾斜度⑥向左环行度⑦对触须的反应。以上指标无异常为0分中等异常为1分严重异常为2分将各项评分相加总分为0~14分。2.动物行为学评定①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②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③2分:向瘫痪侧转圈 ...
摘要:颈髓病是由于脊柱退行变造成的脊髓的慢性部分受压所致。不管怎么样,慢性颈髓受压的确切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有效的新的没有锥板切除的慢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来复制临床过程。系在一块塑料板上的聚乙烯线,用来绑在一个月大的大鼠的C4椎体上,缠绕三圈。术后,随着椎管和椎体的生长,聚乙烯线逐渐长入椎管背侧的骨头里,而产生脊髓渐进性的压缩。结果表明:在形成颈椎管狭窄9个月后,颈椎管狭窄 ...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一、常用的麻醉药(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二)常用全身麻醉剂 ...
1、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有创血压测量值>无创血压测量值。据对比观察,收缩压在100 mmHg -150 mmHg,两者结果相仿;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就有差别。一般认为,对于血压正常者来说,有创法测得的动脉压比无创法略高,收缩压常常会高出5 mmHg~20mmHg。胡星兰等对20例进行有创血压测量的成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有创血压值高于无创血压值,而且收缩压差异较大,与年龄相关性小,而舒 ...
概括在动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迷宫是很常用的一种仪器。文章介绍了迷宫的发展历史、类型以及应用的研究领域,并讨论了未来迷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迷宫在实验动物心理学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迷宫已经成为心理学家测试动物能力时常用的仪器(啮齿类,猫,狗,以及灵长类)。迷宫任务对实验室测试特别适用,因为仪器本身可以告知动物需要它们做的是什么(类似于人类实验的指 ...
【实验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在新异环境中的自主行为、探究行为与紧张度。【实验器材】实验装置由旷场反应箱和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大鼠旷场反应箱高30~40cm,底边长100cm,内壁涂黑,底面平均分为25个4cm×4cm小方格,正上方2 m处架一数码摄像头,其视野可覆盖整个旷场内部。旷场光照为全人工照明,可人为设定“白天”和“黑夜”,白天由两侧墙壁的4只节能灯发出约2001ux照度来模拟 ...
辨识学习之T型迷宫实验原理在以上所述的实验方法中,动物对于刺激条件无法选择,它们只能有一种条件刺激。以下介绍的方法描述了用于辨识不同刺激形式的特殊技术。这些实验既可以称为同时辨识模式,也可以称作连续辨识模式。T型迷宫实验原理:最简单的辨识学习是动物对两个对称刺激的区别,刺激强度不同可以引起对称刺激结果的不同。T型迷宫实验的方式很多。观察指标:动物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每次探索和前一次不同臂的比例。 ...
主动回避实验之爬杆法原理主动回避学习是一种基本的行为现象。正如在其他行为学仪器条件下动物通过对厌恶刺激前的条件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学会控制非条件刺激的应用。回避学习的第一步通常是逃避,由此成为终止非条件刺激的一个反应。研究者认为主动回避实验主要反应了动物的非陈述记忆的能力。爬杆法该装置由一竖着的木杆和电栅底板组成。电击为非条件刺激,某种信号为条件刺激,动物在电栅底受到电击一定时间内爬杆为逃 ...
主动回避实验之穿梭箱回避实验原理主动回避学习是一种基本的行为现象。正如在其他行为学仪器条件下动物通过对厌恶刺激前的条件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学会控制非条件刺激的应用。回避学习的第一步通常是逃避,由此成为终止非条件刺激的一个反应。研究者认为主动回避实验主要反应了动物的非陈述记忆的能力。穿梭箱回避实验(双路穿梭箱)原理:与跑道回避相比,穿梭箱回避(双路穿梭箱)更加困难。由于在实验期间实验者不必触摸 ...
主动回避实验之跑道回避原理主动回避实验原理主动回避学习是一种基本的行为现象。正如在其他行为学仪器条件下动物通过对厌恶刺激前的条件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学会控制非条件刺激的应用。回避学习的第一步通常是逃避,由此成为终止非条件刺激的一个反应。研究者认为主动回避实验主要反应了动物的非陈述记忆的能力。1.跑道回避原理:在简单的回避环境条件中,加以有特征的使动物逃避危害的难度。直接的回避环境为一个固定的 ...
向上回避实验原理: 许多种类动物都具有向上性,即将动物放在倾斜的表面时,动物有向高处定向移动的趋势。当把大鼠或小鼠一头朝下放在斜板上,它们一定会转过头,迅速地向上爬。观察指标:潜伏期。优缺点:向上回避实验为现有的抑制性(被动)回避方法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补充形式。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于药物或手术导致的感觉—运动协调能力减弱的动物,而其他的抑制性(被动)回避方法对这些动物可能都不适合。 ...
两室实验原理:啮齿类动物在一个开阔的领域,喜欢进入墙壁内的任一凹陷处并藏在那里。将它们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盒子通过一个小口与一个小暗室相连,动物可以迅速发现暗室的入口并进入到暗室中,然后它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暗室中。记录动物呆在明室和暗室中的时间,第一次进入到暗室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并将动物从一个室进入到另一个室的次数作为一个辅助指标。观察指标:动物在大室与小室内的时间。优缺点:简便易行, ...
避暗实验原理原理:利用小鼠或大鼠具有趋暗避明的习性设计的装置,一半是暗室,一半是明室,中间有一小洞相连。暗室底部铺有通电的铜栅。动物进入暗室即受到电击。观察指标:首次受电击的潜伏期、24小时后进入暗室的动物数、潜伏期、一定时间内受电击的次数。优缺点:简便易行。根据需要设计反应箱的多少,同时训练多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以潜伏期作为指标,动物间的差异小于跳台法。对记忆过程特别是对记忆再现有较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