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亚门的1纲,通称兽类。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 19目123科1042属423 ...
亦称为悟性学习、洞察学习。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动物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是得用经验去解决问题,因而是高等动物具有的能力。如:把食物昆虫和螳螂用玻璃隔开,螳螂发现食物后不会绕过玻璃去捕捉食物,而只在玻璃上乱撞。如果把食物香蕉等放在玻璃另一侧,猴子则只一次就会绕道拿到食物。把食物挂在猩猩够不着的高处,它一观察到食物则会推木箱或用粗细两根不同的竹杆相接去获得食物。 判 ...
模仿是动物通过观察模仿同类动物的行为,是通过模仿来间接地获取经验的一种行为。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的方式索食。年幼的黑猩猩会模仿成年的黑猩猩用沾水的小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了英国的山雀“偷奶”,经过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清早送奶人送到每个居民门口奶瓶的薄铝盖被戳破,牛奶也减少了,开始也许是某只山雀的偶然行为,然后在山雀群中得到模仿所致。模仿学习的意义是从同类中学习经验 ...
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如著名奥地利生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对灰腿鹅(或幼鸭)进行了一项不寻常的实验。他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作两组孵化。第一组由母鹅孵化,孵出的雏鹅最先看到的活动物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母亲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那儿。第二组鹅蛋放在人工孵化器里,雏鹅出世后不让它们看见自己的母亲,而让它们最先看到劳伦兹本人。于是劳伦兹走到哪儿,小鹅跟到哪儿,小鹅把劳伦兹当作“妈妈”了 ...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
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本能是先天具有的固定性行为,它由刺激引起,但不完全由刺激所决定,还与动物体内的生理状况有关,并由遗传决定,但又必须是达到一定的发育阶段才能出现,本能在种的个体中表现大都相似。如有性生殖的动物,达到一定的发育阶段都有性欲和交配。各种织网蜘蛛,它们都能吐丝织网。蜜蜂的工蜂达到一定发育阶段都可以采粉,还有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都是本能。 某些本 ...
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趋光性、趋热性和趋化性等。趋性一般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如草履虫对有害的高浓度的盐水而避开,是负趋性,而它又趋于集中到有0.2%的醋酸的地方,这是正趋性。趋性根据刺激物性质的不同而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热性等。昆虫具有趋光性,但对光性质的反应却因种类而异。夜出性昆虫对灯光具正趋性,对日光是负趋性。寄生虫能辨认寄主,则是对寄主身上散放出来的特殊化学物质十分敏感, ...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在适当条件下,由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就能表现出来。如失去幼仔的母狗,它的哺育后代的本能并不消失,会把无母的小猫当作自己的后代给以抚爱、哺乳;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这种行为除特种遗传性以外,还和某些生理成熟有关,如垂体分泌催乳素等。
是指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考才能完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冷血动物是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一般体温不平,或者以行动来调节体温。因为冷血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同样重量的冷血动物只需要1/10-1/3的能量过活,因此也只需要同样少的食物。冷血动物繁殖期也比较短,因为它们比较容易积储足够得上能量。同样的环境可以有十倍的冷血动物存活,可是热血动物大多时候可以把冷血动物逼到绝灭,因为热血动物可以找食物的时间多。
是指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只在大脑皮层下的中枢即可完成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如:哺乳动物和人刚生下来的动物或婴儿就会吮奶;哺乳动物和人吃到东西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受到强光刺激时闭眼;婴儿生病打针时的哭叫等。
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物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点发生的,然后由发生地点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由于陆地本身的地理特征阻隔,导致各种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并不平均,相互相对隔离的不同大陆之间,野生动物的组成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差异。1857年,鸟类学家斯克莱特根据各地鸟类的差别,将全球分为六大鸟 ...
【别名】马山甲鱼 珍珠马甲鱼【科属】攀鲈科【原产地】亚洲的泰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珍珠鱼体呈长椭园形,侧扁,尾鳍呈浅叉形,体长可达12厘米。鱼体颜色为银灰色,全身和各鳍均布满珍珠型斑点,故称其珍珠鱼。嘴的下部及胸部为闪亮的金黄色,从嘴到尾柄基部,沿体侧线,在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由贺斑点组成的黑公纵向条纺。臀鳍前部为金黄色,腹鳍已演化为丝状触须,呈金黄色。 珍珠鱼是美丽的、最受欢迎的大型热带鱼之 ...
【别名】樱桃鱼【科属】鲤科【原产地】亚洲的斯里兰卡 红玫瑰鱼体呈纺锤形,稍侧扁,尾鳍呈叉形,体长可达5厘米。红玫瑰鱼从头的前端起至尾柄基部有一条两边呈锯齿状的黑色纵向条纹。背部为紫红色,腹部为淡黄色,全身基本为玫瑰红色,故称为红玫瑰鱼。红玫瑰鱼在发情时出现的婚姻色更加鲜红,如同樱桃花一样,故又称为樱桃鱼。红玫瑰鱼色极艳丽,小巧玲珑,深得热带鱼爱好者的喜爱。 红玫瑰鱼的雄鱼有互相排斥的习惯, ...
澎泽鲫是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选育研究出的新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增肉倍数高达5.4倍,比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快20%,杂食性,抗逆性强,体型美观,营养价值高等特点。鱼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体型为纺锤型,下颌底部与胸鳍基部呈缓弧型。体长与体高比为2.31~3.03,体长与头长比为2.96~4.87,体长与尾柄高比为2.51~5.25,头长与眼径比为3.71~6.40,背鳍条数为4.16~4. ...
白鲫原名源五郎鲫或河内鲫、大孤鲫。原产日本琵琶湖,1976年引进我国。其体色银白,故名“白鲫”。白鲫体型大,高而侧扁,其背部隆起较明显,似驼背,头稍小,尾柄较细长,体色银白。鳃耙较多达102~120,肠管为体长5.6倍,雌雄比例为1:1。白鲫主要食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由于白鲫生活于水体中上层,因而易捕捞。白鲫二龄左右性成熟,产粘性卵。
银鲫原产于黑龙江流域,生活于水体中下层,主食动物性饵料。其特点生长速度快,肉厚味美,起捕率高。银鲫鳃耙数为40~57,肠管与体长比为3.5,体长与体高比为1.9~2.45,平均在2.2左右,侧线鳞为29~33,平均30.4,雌雄比为4:1,最大个体为2.5千克。
据对20多种香粉的调查和化验发现,很多香粉均程度不同地含有铅,从16个品种的雀斑霜中均查出了有毒重金属汞,有些化妆品还含有砷。这些物质都具有极高的毒性。化妆品中的铅、砷、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化妆品增白剂中的氯化汞、碘化汞会干扰皮肤中氨基酸类黑色素的正常酶转化。汞的慢性毒害很大,特别是抑制生殖细胞的形成,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有些国家化妆品质量中规定,化妆品中不得配用汞及其化合物。生发剂、染 ...
在我们“一白遮百丑”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增白化妆品是化妆品中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类。其品种远远超过了其它两类。目前有四种美白成分是公认合格的:维生素C磷酸镁复合物;胎盘素;维生素糖苷和熊果素。应当明确的是即使合格的成分使用后的效果也不一样,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肤色一般是无法改变的,权威人士认为,这些经常使用的美白成分仍有许多限制,而且黑色素是肌肤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过分干扰或者长期阻止其生长 ...
不会的,否则眼科医生每天都会是红眼睛。传染性结膜炎虽然有很强的传染力,但也要经由接触到病患之眼泪或眼分泌物才会传染,不论是经由手、毛巾或是其它物品皆可传染。所以,患者常洗手、不揉眼睛是防止传染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