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体动物乌贼身体后端的外套腔内,靠近腹面的1个含有墨液的囊,开口于漏斗内,称为墨囊。墨囊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墨腺,一为墨囊腔。墨腺分泌的墨液贮于墨囊腔内。当乌贼遇敌害来不及逃跑时,墨囊腔内的墨液从漏斗口排出,使海水变黑,借以隐藏或迅速逃避敌害。由于黑液有毒,还可麻醉敌害。墨液可制作染料。
构成低等三胚层动物皮肌囊的一类肌肉组织,可分为环肌和纵肌两类。环肌的肌纤维环绕动物体的纵轴。收缩时,可使身体伸长变细。如蚯蚓的环肌收缩时,纵肌舒张,身体即向前伸长。
构成低等三胚层动物皮肌囊的一类肌肉组织,可分为环肌和纵肌两类。纵肌的肌纤维与动物体的纵轴平行,收缩时,可使身体缩短变粗。如蚯蚓的纵肌收缩时,环肌舒张,身体即向前缩短。
性成熟蚯蚓的前端,具有1个指环状的生殖带(环带),在生殖期它分泌的粘液形成外面的粘液管,里面能容纳受精卵,用以完成胚胎发育的一种结构,称为蚓茧。当蚓茧形成时,成熟卵即落入蚓茧中,蚯蚓开始向后蠕动,可从蚓茧中退出,在经过受精囊孔时,受精囊内的精子逸出,和蚓茧中的1~3个卵受精。蚯蚓继续向后蠕动,最后脱下粘液管和蚓茧。蚓茧脱下后,前后端封口,呈麦粒状,留在湿润的土壤中发育,外面的粘液管则自行解体。受精 ...
(1)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的环毛蚓,性成熟时,在第14~16节处的表皮增厚,多腺体,与其他体节极易区分,又称生殖带;蛭类的环带在10~13节上。(2)蕨类植物(如蕨)孢子囊上的一列厚壁的特殊细胞,也称为环带。孢子囊成熟时,环带因干燥收缩,能使孢子囊开裂,散出孢子。藓类植物(如葫芦藓)的孢蒴上,在蒴盖基部与蒴齿间的一圈厚壁细胞也称环带,当孢蒴成熟时,环带开裂,蒴盖脱落,蒴齿伸展,弹出孢子。 ...
一般将昆虫小颚与下唇以及甲壳类大颚与小颚上分节或不分节的分枝,称为触须。触须有触觉或味觉的功能。此外,哺乳动物如猫、虎等食肉目动物口旁的硬毛,也称触须。
某些昆虫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上具有许多鳞片和毛。多数种类的翅,由于各色鳞片构成各种线纹和斑纹,显得异常鲜艳,但其分布仍有一定规律。如蛾蝶类的翅。
一般是把虾、蟹、昆虫等体表坚韧的几丁质的骨骼称为外骨骼,它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有时也指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棘皮动物石灰质的板和棘。从广义上说,脊椎动物体外由皮肤衍生而成的一系列适应器官,也可称外骨骼,如由表皮形成的爪、蹄、虚角、毛、羽及爬行类的角质鳞等,真皮性的鱼鳞,鳄类及贫齿类犰狳的皮骨板等。
某些昆虫前翅的基半部为革质,端半部为膜质的翅,称为半鞘翅,如各种蝽象的前翅,均为半鞘翅。故将这类昆虫列为半翅目。
某些昆虫所具有的膜质的翅。不仅薄而透明,翅脉也很明显。很多目昆虫都有膜翅,如膜翅目的蜜蜂、胡蜂;脉翅目的草蛉、蚁蛉和蜻蜓目蜻蜓的前、后翅;双翅目蚊、蝇的前翅;直翅目的蝗虫;鞘翅目各种甲虫和半翅目的椿象等的后翅,都是膜翅。
有些软体动物的瓣鳃类和环节动物寡毛类的蚯蚓,在肠的背侧有一内折而成的纵沟,称为盲道。盲道同肠腔并不相通,具有扩大消化和吸收面积的功能。
节肢动物口的周围具有摄食、感觉等功能的附肢。甲壳纲的口器包括:大颚1对、小颚2对(颚足有时作口器,3对)。多足纲的口器包括:上唇1个、大颚1对、小颚1~2对(第2对常连合)。昆虫纲的口器包括:上唇1个、大颚1对、小颚1对、舌(上下咽舌)、下唇1个。蛛形纲的口器包括:螯肢1对、脚须1对。由于昆虫的食性极端复杂,口器形状变化极大,一般分为咀嚼式(如蝗)、嚼吸式(如蜜蜂)、刺吸式(如蚊、虱、蚤)、舐吸式 ...
节肢动物口器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大颚之后,1~2对,由头部的附肢变成。也称小颚。结构较上颚复杂,由轴节、茎节、盔节、叶节和下颚须5部分组成。可协助上颚撕碎食物和刮切、抱握食物。 ...
节肢动物口器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上唇后方,由头部的1对附肢变成,坚硬如骨,分化呈齿状和磨盘状,可切断和磨碎食物,为咀嚼食物的利器。也称大颚。
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动物中的蜈蚣(Scolopendra),在头部后方躯干部的第1体节上(实由2个体节合成),两侧的第1对附肢,变成颚足。颚足与其他各体节的步足不同,基部愈合,末节呈钩爪状,与体内的毒腺相通连,在捕捉和螫咬其他的动物时(有时也能螫人),可从顶端的开口放出毒液,故特称为毒爪。毒爪又称“毒颚”。 ...
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动物中的蜈蚣(Scolopendra),在头部后方躯干部的第1体节上(实由2个体节合成),两侧的第1对附肢,变成颚足。颚足与其他各体节的步足不同,基部愈合,末节呈钩爪状,与体内的毒腺相通连,在捕捉和螫咬其他的动物时(有时也能螫人),可从顶端的开口放出毒液,故特称为毒爪。毒颚又称“毒爪”。 ...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的排泄器官。位于大触角基部,故称触角腺。其内端有1个盲囊,经由绿色的皮部和白色的髓部合成的腺质部分,与外端的1个大膀胱相接,其分泌物从大触角第1节腹面乳突上的1个开口排出。又称绿腺。 ...
节肢动物头部多节的感觉器,称为触角。由附肢变成。甲壳类有大、小触角2对;昆虫只有1对。触角的形状多种,如昆虫的触角有丝状、棒状、念珠状、锯齿状、栉状和羽毛状等。每个触角分为柄和鞭两部分,触角柄2~3节,触角鞭细长,节数很多。甲壳类的触角有的柄部发出2条鞭。触角除触觉、嗅觉外,还有其他功能,如水蚤的触角可用来游泳等。 ...
昆虫口器的一种类型。左右下颚的外叶延长成虹吸式的喙,平时卷起像钟表的发条一样,吸食时借血淋巴液的压力即可伸直;下唇仅剩有3节的下唇须发达,上颚也退化或消失。伸直的口器能吮吸花中的花蜜,又可吸取水滴等。如蛾类和蝶类成虫的口器,即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
昆虫口器的一种类型。如蝉等的上下颚特化成口针,下唇延长成1个槽管,管内包藏口针,上颚口针粗,末端有倒刺,下颚口针细,内壁有槽管,合抱一起形成食物道和唾液管,整个口器形成针状的管。吸食时,仅将上下颚组成的口针插入植物组织中吸食液汁。雌蚊的下唇延长成针状喙,在背面的唇槽内藏有由上唇、上下颚和舌特化成的细长口针。食物道由上唇内凹形成。6条口针可用作刺吸其他动物体内的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