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比浊与散射比浊是免疫比浊的常见的两种方法,其反应的原理一样,只是检测的光信号与仪器的检测器有区别。 两者各有优缺点,简述如下: 1、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周期较长。 2、散射比浊的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两者均采用的 ...
标准品是标记免疫分析定量的依据。标准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样品的测定结果。如果在连续测定中,或各实验室之间使用的标准品不一致,则可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比性。为此,对标记免疫分析所使用的标准品应满足如下要求。 1、化学结构:原则上标准品应与被测物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结构,包括相同的立体化学结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用化学结构完全相同的物质作标准品是十分困难的。这是由于一方面来源有限,另一方面有些被测物本身的化 ...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持点及测定原理,学会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实验原理 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温下培养,定时取样测数,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作出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该曲线表明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群体生长与繁殖的规律。一般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期四个时期,各时期的长短同菌种本身特征、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不同而异。 比 ...
【摘要】基于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性结合,形成一定大小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采用流动注射光度分析法联用单片机,优化了实验条件;采用合并带技术节省试剂与试样,寻找到了抗原抗体反应的最佳浓度比与最佳反应时机,从而建立了流动注射免疫比浊测定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的新方法。整个测试系统联用单片机,使测试过程实现程序操作。本法简便、快速,节省试剂和试样,进样频率高,每小时进 ...
类风湿因子(RF)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检测方法很多,国外主要采用免疫比浊法(IT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法(RIA)等,国内仍普遍采用乳胶凝集试验(LAT),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成本低,但只能进行半定量结果分析。本文采用ITA和LAT同时检测了RA和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清RF含量,并比较分析两种检测RF方法的结果。 ...
【摘要】 目的 评价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的可靠性,并与常规方法(微柱法)作相关比较。 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EP5-A、EP9-A文件要求进行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范围的评价试验。 结果 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CV<4%,试验总不精密度为:x(HbA 1c )为4.85%时,CV为2.8% ...
【摘 要】目的:评估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同时检测了80例各种患者血清中CRP浓度。结果:两种方法在8—20mg/L、20~40mg/L、40~80mg/L、80~160mg/L、160~300mg/L范围内测定C反应蛋白的相关系数是0.990、0.996、0.995、0.992、0.997.说明两 ...
【检测方法】 速率散射比浊法 【方法学原理】 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免疫球蛋白)在液相中可快速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颗粒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使反应液出现浊度。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CIC)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免疫复合物总量是逐渐增加的,而速率变化则由慢一快+慢,其反应速率最快的某一时间称为速率峰。当反应体系中的抗体(抗免疫球蛋白)量保持过剩时, ...
【摘要】目的:评价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放射免疫法作对照,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30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结果:以放射免疫法为金标准,快速免疫比浊法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2.4%,准确度为93.3%,两者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快速免疫比浊法作为一种方便、快速、定量的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方 ...
补体(complement,C)是由近20种不同血清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补体在血清中的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应答而增加,仅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才会发生波动。补体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9种血清蛋白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而分别命名为C1-9。补体是一个复杂的反应系统,除了溶解细胞和协助杀菌作用外,还可促进炎症反应,与其他生物活性系统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紊乱是导致 ...
特种蛋白分析仪是近年来国内常购的临床检验设备。其实特定蛋白的分析无论从思路还是技术上都不能算是新东东。由于观念和临床运用的滞后,使其在国内成了新生事物。 使用单一专门化的仪器在国外比较普遍,对于一些非专门化的仪器也常用作单一的测定,如色谱仪,众所周知只要更换分离柱,可以测定多种的成分,但在国外实验室里常用有数十台的色谱仪以避免和减少柱的更换。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首先,能提高效率。由于国外人工成本很 ...
【摘要】 目的 对透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D —二聚体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 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测定、回收实验以及干扰实验。结果 该D-二聚体定量测定试剂在精密度测定CV%小于5%,回收率在95~99%。线性测定良好,可达16ug/ml,回归方程为Y=1.0133X-0.0076,相关系数r=0.9997。对胆红素、血红蛋白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癌和胃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 MG)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大肠癌和30例胃癌以及3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β2 MG含量;动态检测大肠癌和胃癌手术前后β2 MG含量变化。结果 大肠癌组和胃癌组血清中β2 MG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l ...
目前,体液标志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放射免疫测定(Radio immunoassay,RIA)和胶体金层析法(俗称“金标”)这几种方法为主。ELISA方法虽然在临床上使用了近二十年,但它依然存在一些致命缺点,定量准确性差、操作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一般只能用于定 ...
一、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 ...
经典的沉淀试验有4个缺点无法克服,即操作繁琐、敏感度低(10~100μg/ml)、时间长和难以自动化。根据抗原与抗体能在液体内快速结合的原理,70年代出现了微量免疫沉淀测定法,即免疫透射浊度测定、免疫胶乳浊度测定和免疫散射浊度测定法。这3种技术皆已常规用于临床体液蛋白的检测,并已创造出了多种自动化仪器。 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