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许多植物需经过一定的光周期(photoperiod)才能开花。并已知叶是感受光周期影响的器官。在一定的光周期条件下,叶内形成某些特殊的代谢产物,传递到生长点,导致长点形成花芽。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人为地给予植物以短日照、间断白昼、间断黑夜等处理,以了解昼夜光和黑暗的交替及其长度对苍耳、大豆、水稻等短日作物开花结实的影响。 二、 材料与设备: 1. 大豆幼苗或苍耳幼苗; 2. 黑罩(外 ...
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IRGA)工作原理:许多由异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对红外线都有特异的吸收带。CO2的红外吸收带有四处,其吸收峰分别在2.69μm、2.77μm、4.26μm和14.99μm处,其中只有4.26μm的吸收带不与H2O的吸收带重叠,红外仪内设置仅让4.26μm红外光通过的滤光片,当该波长的红外光经过含有CO2的气体时,能量就因CO2的吸收而降低, ...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 ...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叶绿体色素是进行光合作用光能吸收、传递与转换的主要物质,与作物光合作用及产量形成关系密切。不同作用作物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有差异,栽培措施、营养状况等条件的改变都会通过影响叶绿体色素的状况而影响光合。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组成与含量,无论对于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还是对于作物育种与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理 真空渗入法可使叶肉细胞间隙充满水分而下 ...
LI-6400系列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由美国LI-COR公司生产,是国内外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权威仪器,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农学、林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下面以LI-6400P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为例对其功能、构造、使用等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LI-6200光合系统简明操作程序
叶的光合作用的简易实验,此实验材料容易准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是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有效手段。
简介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一项措施
光合作用的基础试验操作系列四:氧电极法测定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的基础试验操作系列四:红外线C02分析法测定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的基础试验操作系列一:用叶圆片沉浮法观察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改良半叶法)的操作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的鉴定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的试验操作
简介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简介了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根据能量转变的性质,将光合作用分为三个阶段: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主要由原初反应完成;2.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由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3.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由碳同化完成。
原初反应使光系统的反应中心发生电荷分离,产生的高能电子推动着光合膜上的电子传递。电子传递的结果,一方面引起水的裂解放氧以及NADP+的还原;另一方面建立了跨膜的质子动力势,启动了光合磷酸化,形成ATP。这样就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简介了碳同化。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碳同化。根据碳同化过程中最初产物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以及碳代谢的特点,将碳同化途径分为三类:C3途径(C3 pathway)、C4途径(C4 pathway)和CAM(景天科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途径。
简介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简介了光合效率与农业生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