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植物组织与外液接触时发生水分交换时,若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外液的渗透势,则 ψ植物=ψS。 一、 原理 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 ...
一.实验目的 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技术性强,要求无菌操作,通过本实验可初步掌握常规的组织培养技术,加深对无菌操作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 植物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生长分化成为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称为植物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利用植物的全能性进行离体无菌植物培养的一门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按其原始意义,就是指愈伤组织培养。但发展至今,其范围日益扩大,已包括植物和它的离体器官、组织、 ...
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固体培养基的配制;2. 掌握胡萝卜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二.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培养植物体的一个离体器官、离体的一种组织,或单个细胞,这些离体的器官组织,或单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不断生长,并经过转移,能够一代一代的延续生长下去,它的方法与微生动物培养技术相似,全部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组织培养 ...
从低等的藻类到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的各类、各部分都可采用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一般裸子植物多采用幼苗、芽、韧皮部细胞,被子植物采用胚、胚乳、子叶、幼苗、茎尖、根、茎、叶、花药、花粉、子房和胚珠等各个部分。 由于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常被霉菌和细菌污染,故材料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一般用漂白粉溶液(1~10%)、次氯酸钠溶液(0.5~10%)、升汞溶液(0.01%)、乙醇(70%)或过氧化 ...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应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部分,也即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的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入含有合成培养基的瓶中,在无菌条件下使之生长或发育的方法。这项工作自动控制50年代后期至今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诱导培养胡萝卜的体细胞分化成完整植株,由曼陀罗的花药培养形成了单倍体的植株。 从而证明了植物每个体细胞都有形成整体植物的潜在能力,如植物 ...
化学合成培养基大致由6种成分组成:(1)糖类,(2)多种无机盐类,(3)微量元素,(4)氨基酸、酰胺、嘌呤:(5)维生素;生长素。此外,有些培养基还可添加天然的汁液,如椰子汁、酵母提取液、水解酪蛋白、麦芽浸出液等,培养基中如加入0.5~1%的琼脂即为静止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否则为悬浮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不同植物材料常需要改变配方,如维持生长和诱导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配方就不同,因此配方的种类很多,目 ...
从低等的藻类到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的各类、各部分都可采用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一般裸子植物多采用幼苗、芽、韧皮部细胞,被子植物采用胚、胚乳、子叶、幼苗、茎尖、根、茎、叶、花药、花粉、子房和胚珠等各个部分。 由于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常被霉菌和细菌污染,故材料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一般用漂白粉溶液(1~10%)、次氯酸钠溶液(0.5~10%)、升汞溶液(0.01%)、乙醇(70%)或过氧化 ...
上世纪30年代white首次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验证了l902年Haberlandt提出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所谓植物细胞全能性就是每个植物细胞就像一粒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20世纪50年代——诱导培养银胶菊愈伤组织得到天然橡胶从胡萝卜体细胞培养出完整植株。从曼佗罗花药培养出单倍体植物从而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存在,为后来植物细胞工程及其在各领域中 ...
毛状根(hairy roots)是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双子叶植物后,其Ri质粒上的T—DNA片断整合进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诱导产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型,近10年来已发展成一种新的培养系统。 发根农杆菌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侵染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少数单子叶植物及个别的裸子植物,诱发被感染植物的受伤部 ...
一、葡萄嫩梢采集与消毒 将大树或扦插苗长出5—7片叶的嫩梢,取5—10厘米长,去掉幼叶。用自来水冲洗3—5分钟,在70%酒精中浸泡30—40秒钟,用蒸馏水冲洗2—3次,再放入0.5%氯化汞溶液中消毒7一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后备用。 二、培养基制作与筛选 (一)茎尖培养 方1 1/2ms培养基+6—苄基嘌呤(6—ba)0.5一lppm个荼乙酸(naa)0.0 ...
愈伤组织的培养 一般来说,从接种外植体到出现愈伤组织,需要经过2周时间。2周之内就可以看到外植体上逐渐长出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瘤状愈伤组织。首次培养愈伤组织时,恒温箱的门应该关闭,不必见光,因为在无光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2周以后,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已接近耗尽,必须更换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进行继代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和培养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相同。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接种 ...
快速繁殖优良植物株系 组织培养具有时间短、增殖率高和全年生产等优点,比大田生产快得多。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个体。例如兰花(Cymbidium)、桉树(Eucalyptus)、杨树、秋海棠等植物,用一个茎尖或一小块叶片为基数,经过组织培养,一年内可以增殖到10000~100000株,繁殖速度如此快,说明组织培养对于短期内需要大量繁殖的植物,如引入的优良品种、优 ...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在细胞学说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要在试管中人工培育植物。他预言离体的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能够发育成为完 ...
(一)温度: 对大多数植物组织20~28℃即可满足生长所需,其中26~27℃最适合。 (二)光: 组织培养通常在散射光线下进行。光的影响可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些植物组织在暗处生长较好,而另一些植物组织在光亮处生长较好,但由愈伤组织分化成器官时,则每日必须要有一定时间的光照才能形成芽和根。有些次生物质的形成,光是决定三因素。 (三)渗透压: 渗透压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很有关系。在培养基 ...
①根据配方要求,用量筒或移液管从每种母液中分别取出所需的用量,放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粗天平称取蔗糖、琼脂放在一边备用。 ②将①中称好的琼脂加蒸馏水300~400毫升,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煮沸溶解呈透明状,再停止加热。 ③将①中所取的各种物质(包括蔗糖),加入煮好的琼脂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培养基。 ④用1N的氢氧化钠或盐酸,滴入③中的培养基里,每次只滴几滴,滴后搅拌均匀,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 【目的】:学习和掌握共培养过程关键技术环节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要求】:以烟草叶片为材料,与对数生长期的带有外源基因的农杆菌共培养,遗传转化烟草叶片,筛选抗性再生植株。 【内容】:1、烟草无菌苗的准备 2、带有外源基因农杆菌的培养 3、烟草叶片与对数生长期农杆菌的共培养 4、抗性再生植株的筛选 【用具】 ...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在晚秋和早春时期发生的冻害和冷害两种低温危害,常常给越冬作物和果木造成严重伤害。冻害由0℃以下低温造成,冷害由0℃以上低温引起,冷害对植物的伤害程度,除取决于低温外,还取决于低温维持时间的长短。植物抗寒性的强弱决定其生长季节,因此蔬菜作物利用抗寒品种,可以将露地栽培提前,提早供应市场;而选育抗寒性强的果树品种,不仅是寒带果树育种者的主攻方向,而且也是温带甚至热带果树育 ...
一、原理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和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简称TEMED)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通过改变聚丙烯酰胺单体的浓度和交联度可以控制凝胶孔径的大小。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控制凝胶聚合的速度。本实验采用不连续的电泳体系。以聚丙烯酰胺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即凝胶孔径的不连续性、缓冲液离子 ...
一、原理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是一切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盐溶法是提取DNA的常规技术之一。从细胞中分离得到的DNA是与蛋白质结合的DNA,其中还含有大量RNA,即核糖核蛋白。如何有效地将这两种核蛋白分开是技术的关键。DNA不溶于0.14mol/L 的NaCl溶液中,而RNA则能溶于0.14mol/L 的NaCl溶液之中,利用 ...
一、实验目的了解高等植物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学习并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 玉米(Zea mays)2n=20、水稻(Oryza sativa)2n=24、蚕豆(Vicia faba)2n=12等作物的花药,任选一种。 三、实验原理 在植物的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的一些细胞分化为小孢子母细胞(2n),每个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