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茎和根的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上的通气结构。为肉眼可以看见的褐色或白色的突出于器官表面的斑点和条纹,有的可深入在裂缝底部。由木栓形成层的活动而产生。一般发生在气孔或气孔群的下方,此处的木栓形成层与一般的木栓形成层不同,它的活动不向外形成木栓细胞,而是产生许多排列疏松的球形薄壁细胞,胞间隙十分发达,称补充组织。以后由于补充组织的不断增生,使其外方的组织(表皮或木栓层)胀破,形成唇形裂口,并向外突出 ...
绿藻门,接合藻纲,双星藻科。淡水中最常见的绿藻。藻体为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鲜绿色或深绿色,用手触摸有粘滑感觉。细胞圆筒状,具1个中央大液泡,细胞核借原生质丝悬挂于细胞中央。叶绿体1至数条,带状,沿细胞壁作螺旋状盘绕,每条叶绿体上有1列蛋白核,借丝状体断裂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其过程是:两条丝状体彼此靠拢,在对应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接合管;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浓缩,各自形成1个配 ...
对有亲缘关系的一个家族和家族中的成员所起的自然选择作用。它是在基因层次上起作用的自然选择,主要是对支配行为的基因起作用,因此有时它所增进的不是个体的适合度,而是个体的广义适合度。亲缘选择常用来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用达尔文的个体选择观点是很难解释利他行为的,因为利他行为所增进的不是行为个体自身的适合度,而是其他个体的适合度。如果应用亲缘选择的观点,利他行为便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为亲缘选择只对那些 ...
植物初生维管组织,在分化过程中,其组成部分成熟顺序的一种。即由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发育成熟。这种离心进行的发育方式,称内始式。如茎和叶的初生木质部,其最先形成的是最靠近轴中央的原生木质部,它们是这些维管组织中最老的部分。以后,后生木质部再形成于原生木质部的外方(远轴一侧)。 ...
亦称果孢子体(carposporoph-yte)。高等红藻的雌性生殖器官果胞受精后,在母体上发育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二倍体结构。在囊果内的产孢丝上的果孢子囊中,产生含二倍染色体的果孢子。结构简单的囊果,仅为由合子细胞分裂形成的许多产孢丝及产孢丝上的果孢子囊密集成的球状体,如海索面。结构复杂的囊果,除合子细胞分裂产生的辅助细胞、产孢丝及产孢丝上的果孢子囊外,外面还有由果胞附近的藻体营养细胞经多次分裂 ...
真蕨类植物孢子叶上成群集生的孢子囊。孢子叶与孢子囊基部相连的部分称囊托。有的囊群上覆盖有一层薄片状的结构,称为囊群盖,多由囊托处的叶表皮延伸形成,其形状通常和囊群一致。有的种类有由叶片边缘背卷形成的覆盖囊群的一层薄膜,称为假囊群盖或假盖。囊群的形状、位置和囊群盖的有无因种类而异,可作为真蕨类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如铁线蕨属的囊群着生在叶背面边缘的裂片上,有叶缘背卷形成的肾形假囊群盖覆盖,蹄盖蕨属 ...
人们所接受的解释水分在植物体(特别是高大的乔木)中上升的学说。水在一株植物中,从叶片的蒸发表面到根吸水表面,形成一个通过被水饱和的细胞壁和木质部成分的连续系统,即存在着连续水柱。当叶片细胞通过蒸腾丢失水分,细胞水势下降,于是就从其邻近细胞吸取水分,并依次传递到叶脉导管,向其牵引水分。蒸腾越强,丢失水分越多,水势就越低,从导管拉水的力量也越大。由于蒸腾失水,所以水柱上端总受到拉力,与此同时水柱内 ...
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是种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种子中胚是唯一有生命的部分,已有初步的器官分化,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1)胚芽位于胚的顶端,是未来植物茎叶系统的原始体,将来发育成为植物的地上部分。(2)胚轴位于胚芽和胚根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以后形成根茎相连的部分。在种子萌发时,胚轴的生长对某些种子的子叶出土有很大的帮助。(3)胚根位于胚轴之下 ...
种子植物的大孢子囊,为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被在子房内,以珠柄着生于子房内壁的胎座上。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地着生在大孢子叶上。一般呈卵形。其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被子植物成熟的胚珠,包括珠心和珠被两部分。珠心是胚珠的最重要部分,内有胚囊和卵。珠被是珠心外围的保护组织,通常分为外珠被和内珠被两层。胚珠起源于子房壁内表皮下的一团细胞,称胚珠原基。原基前端发育成珠心,基部形成珠柄,并在 ...
(1)藻类和真菌产生配子的细胞或结构。其中,产生精子的称精子器或精子囊,产生卵子的称卵囊或藏卵器。(2)某些真菌有性生殖过程中,菌丝体上的一些不分化为配子、但能彼此融合形成接合孢子的多核细胞。如根霉有性生殖过程中,( )、(-)菌丝体相遇时,各自形成一些膨大的短枝,在短枝顶端的细胞即配子囊。当( )、(-)配子囊顶端接触时,端壁融解消失,细胞内容物(细胞质和多个细胞核)彼此融合,形成一个具有许 ...
亦称体细胞胚或体胚。在体外,由体细胞产生的类似胚胎的结构。某些植物以特定部位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产生胚状体。其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类似,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胚等几个阶段。在其发生的最早阶段就具有两极性,即根端(胚根)和茎端(胚芽),并且与母体细胞或外植体的维管束无直接连系,这与器官发生不同。由此说明胚状体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植物的雏形,可通过根端或类似胚柄结构 ...
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配子和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苔藓植物配子体世代发达,习见的植物体为其配子体,孢子体寄生在它上面。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称原叶体,虽能独立生活,但生活期短,跟孢子体相比,不占优势地位。种子植物的配子体即花粉粒和胚囊,仅由很少细胞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 ...
植物体的初生保护组织表皮上的通气结构,指两个特化的保卫细胞合围而成的胞间隙。气孔和保卫细胞总称气孔器。广义的气孔概念即指气孔器。广泛分布在植物的茎、叶和花果的表皮上,但以叶表皮上数量最多。气孔既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根外施肥和喷洒农药时,水液也由气孔进入。一般双子叶植物叶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下表皮上;浮水植物如睡莲等叶上的气孔只分布在上表皮上;沉水植物,如眼子 ...
成长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后,液泡体积增大,造成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在其形成的同时,细胞壁也形成与其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压力,此时细胞处于紧张状态。当细胞吸水饱和时,细胞处于最紧张状态。膨压的存在,可以维持叶片、花及幼茎固有的挺立姿态。保卫细胞膨压大小的变化,可以调节气孔起闭或开度的大小。 ...
植物体中任何一个携带全套染色体的细胞均具有再生完整植株的潜力。因此,当植物的体细胞离开母体,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可重新再分化形成与原来母体类似的植株,而不须经过有性生殖过程。动物细胞至今未发现具有全能性,这是动植物细胞重要区别之一。它对植物生物工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植物快速繁殖(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等均以其作为理论依据。 ...
几种盐类按一定比例和浓度配制的不使植物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这种配制的溶液是使其中各种盐类的阳离子之间表现它们的拮抗作用。对于一般植物来说,土壤溶液即是。对海藻来说,海水即是。 ...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内主要具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糖类、蛋白质等)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他们来完成。韧皮纤维质地坚韧,抗曲挠能力较强。为韧皮部中担负机械支持功能的成分。伴胞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母细胞,其旺盛的生理活动与筛管的输导功能有关。韧皮薄壁细胞常含有结晶和多种贮藏物 ...
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分子式C22H25O6N。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 ...
由于环境因素的刺激,使正在生长着的植物器官的不同部位,在生长速率上表现不同而引起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引起前者的是单方向的刺激;引起后者是刺激强度或程度的变化,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
亦称燕麦试法。是以燕麦为材料,定量测定生长素的最古典的方法。属于生物测试(bioassay,即用生物体对化学物质的反应计算该物质的量)。燕麦试法的理论依据是生长素在胚芽鞘切段内的运输是垂直向下的,如用生长素处理胚芽鞘一侧,使胚芽两侧生长速率不同,处理一侧生长快,而使芽鞘弯曲,其弯曲度与生长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将含有生长素的植物材料或合成生长素置于洋菜(即琼脂)小块上,使生长素扩散到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