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门、杉科、杉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以上。主干笔直,大枝近轮生。叶条状披针形,革质,长3~6厘米,边缘有锯齿,上下两面均有气孔带。叶螺旋状着生,但在侧枝上叶的基部扭转成二列状。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族生枝顶,卵圆形,苞鳞大于珠鳞,苞鳞和珠鳞的下部愈合,苞鳞上部边缘有不规则细齿。珠鳞先端3裂,腹面有3个胚珠。球果近圆球形或卵圆形。种子两侧具窄翅。杉木为我国特产,分布于长 ...
亦称“公孙树”、“白果树”。裸子植物,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株高40米。树皮灰色,无树脂。枝有长枝与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状。叶扇形,顶端二裂,叶脉二叉分,叶柄长。雌雄异株,球花生于短枝叶腋。雄球花柔荑花序状,小孢子叶排列疏松,具短柄。雌球花具长梗,梗端二叉。种子核果状,卵球形、椭圆形或倒卵球形,外果皮肉质,成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具臭味,含氢氰酸等有毒物质。中种皮骨质, ...
蕨类植物门、楔叶亚门、木贼科。孢子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根状茎、其上有不定根。每年春季,从根状茎上首先生出生殖枝,浅褐色,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叶鳞片状,在节部轮生,且侧面彼此连合成鞘状,褐色。在生殖枝端产生1个毛笔头状的孢子叶穗,故也称笔头菜。它是由很多叫做孢囊柄的特化孢子叶聚集而成。每个孢囊柄上有1个六角形的盘状体,下部中央有一柄着生于孢子叶穗的穗轴上。每个孢囊柄的六角形盘状体下 ...
又称“九死还魂草”、“老虎拳头”。蕨类植物门、石松亚门、卷柏科。孢子体为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根状茎集生成直立的短干,棕褐色,其上生有很多不定根。顶端分枝丛生成莲座状。分枝有背腹之分,叶小型,鳞片状,在枝上排列成4行,背面有2行叶,斜向上,称为中叶,两侧各有1行侧叶。每个叶片基部的近轴面均有1个舌状突起,叫叶舌。在枝端有孢子叶聚集而成的4棱锥形的孢子叶穗。其中小孢子叶的叶腋各具1个小孢子 ...
苔藓植物门、地钱科。配子体为扁平的绿色叶状体。多次二叉状分枝,枝宽1~2厘米,每个分枝前端凹入,生长点位于此处。叶状体背面可见很多菱形网纹,每个网纹即为内部的1个气室,每个气室中央有1个气孔。叶状体腹面有紫色鳞片和单细胞假根。假根有两种类型,平滑假根和舌状(或疣状)假根。地钱有营养繁殖,在叶状体背面有杯状结构叫做胞芽杯,其内产生很多胞芽。胞芽脱落后就可在湿地上萌发,产生叶状体(即配子体)。地钱 ...
苔藓植物门、藓纲、葫芦藓科。植物体(即配子体)矮小,直立丛生,一般高1~2厘米,有茎、叶分化,为茎叶体。茎的基部生有多细胞假根。叶舌形或卵形,多生于茎的上部,整个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但在叶片中央有1条中肋,是由多层细胞构成的,主要起支持作用。它不同于叶脉,不是输导组织。植物体的分枝较少,常为1~2个。通常雌雄同株。精子器桔黄色,棒状,数十个集生于雄枝顶端,在精子器之间还有单列细胞组成的隔丝, ...
古代石松亚门的蕨类植物。封印木科。大约出现于距今3亿年前的石炭纪早期。植物体(孢子体)为乔木,高达30米,直径60厘米。主干圆柱形,不分枝,或仅在顶端有少数分枝。叶线形,长可达1米,有叶舌。叶脱落后在枝干表面留有六角形叶基。茎内有形成层,具次生结构。孢子叶穗大,长达15~30厘米,由大、小孢子叶组成,在大、小孢子囊中分别产生大、小孢子。封印木可能起源于古代的鳞木类,能适应二迭纪较为干旱的条件。 ...
石松亚门中的古代蕨类,鳞木科。出现于距今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植物体(孢子体)为高大乔木,高30~50米,主干直径2米,二叉式分枝。叶针形,螺旋排列,叶具叶舌,老叶脱落后,在茎枝表面留有菱形或纺锤形的叶基,故称鳞木。叶基中有3个叶痕和1个叶舌痕。茎内具形成层,所以具次生构造。树干基部具二叉状分枝的根座,其上密生不定根。在小枝顶端产生孢子叶穗,亦有大、小孢子囊之分,大孢子囊中通常产生8~16个大孢 ...
亦称紫薸、红浮萍等。蕨类植物门、满江红科。常见小型水生蕨类。孢子体漂浮水面,根状茎横生,羽状分枝,生有须状不定根。叶小形,无柄,互生,覆瓦状排列,梨形、斜方形或卵形,长约1毫米,全缘,并常分裂为上、下两片,上片肉质,绿色,有膜质边,下面有一共生腔,其中有鱼腥藻共生,该藻具异形胞,可以固氮。下片叶通常单层,无色或仅含少量叶绿素,沉入水中。上面的绿色叶片秋后多变为红色。大、小孢子果生于每个侧枝的第 ...
蕨类植物门、蕨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在土中横走,黑色,表面密被深棕色茸毛。无地上茎。叶从根状茎上生出,幼叶拳卷,长大后叶高约60~150厘米,近革质,三角形,3~4回羽状夏叶,基部羽片最大,叶柄长。孢子囊聚集成线状的孢子囊群,生于小羽片的背面边缘,小羽片的边缘反卷形成假囊群益将囊群遮盖保护,呈褐色。每个孢子囊扁圆形,1层囊壁,但在孢子囊的中线有1列细胞,各具三面加厚壁,称为环带。孢子成熟时,由 ...
种类最多的一门藻类。它们的植物体有单细胞、各类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等多种类型。细胞均具真核。具各种形状的叶绿体,含叶绿素a和b,藻体一般呈绿色。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淀粉。细胞(包括营养细胞、孢子和配子)具鞭毛时,则每个细胞多为2条或4条,等长并着生在细胞的顶端。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3种类型。绿藻约有7500~8000种,广布于各种水体中,其中淡水种 ...
指古老而结构简单的绿藻门植物。它们在形态结构上可能类似于衣藻。原始的单细胞绿藻可能在距今10多亿年前出现,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发展成各种类型的绿藻植物。 ...
K(5)C5,0A5-∞G∞-1。双子叶植物纲,通常分为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和李(或梅)亚科。草本或木本,常有刺,叶常互生,有托叶,单叶和复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凸隆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常愈合成碟状、钟状、杯状、壶状或圆筒状的花筒(常称为萼筒),形成周位花:萼裂片5枚。花瓣5枚,分离,雄蕊常多数,花丝分离。心皮1或多数,分离或连合,子房上位或下位。果实有蓇葖果、核果、梨果、瘦果等。种子 ...
K2 2C2 2A2 4G(2∶1)双子叶植物纲。草本,基生叶旋迭式,茎生叶互生,无托叶,全缘或各式的羽状分裂。花两性,辐射对称,常成总状花序。萼片4枚,分离,花瓣4枚,十字形排列;花托上有蜜腺,常与萼片对生;雄蕊常为6枚,4长2短,称四强雄蕊;雌蕊1枚,子房上位,由2心皮结合而成,常为假隔膜隔成二室,柱头2个,胚珠多数,角果,2瓣开裂,少数不裂。种子小,无胚乳。主要产于北温带。我国各地均产,以西 ...
被子植物亚门中两大类之一。花的各部通常5或4数或为其倍数。种子的胚通常有两个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茎部维管束通常排成筒状,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叶有网状脉。其中包括大多数常见的植物,有很多种类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如棉、麻、大豆、落花生、向日葵、马铃薯、梨、苹果等。 ...
根据植物种类及植物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进行灌水的一种农业措施。例如水稻的需水量较大,而高粱的需水量较小,即使是同一种作物,品种不同需水量亦不同。同一种作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水量也不同,一般地说,在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需水量大。如禾谷类作物,从拔节到抽穗期、灌浆到乳熟末期,是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缺水,将使生殖器官形成受阻,灌浆困难,谷粒瘦小,影响产量。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看天、看地、 ...
根据植物种类及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并结合灌溉等措施,适时、适量地对植物施肥的一种农业措施。例如,叶菜类需氮肥多;豆类、番茄需较多的钙;甘薯、马铃薯需钾较多。施肥应根据作物需肥情况不同,合理施用。又如作物的苗期需要量较少,随着幼苗长大,吸收无机盐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开花结实时,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减少至成熟时停止。所以,施肥种类、数量和施肥时期,应根据植物不同种类、不同生育阶段和土壤肥力情况等因素 ...
合理密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密植要合理,也就是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密。太稀,群体内每个个体虽能得到较好发展,但单位面积上光能利用不充分,故单位面积不高。太密,叶片过多,互相遮蔽,下层叶片受光少;另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株间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生病害。所以密植要合理,才能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光能利用率,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环绕植株的枝干,剥去一定宽度树皮的作法。一般认为在树木主干上环割,由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养料的筛管,会引起根部饥饿而使树木死亡,故有“树怕剥皮”一说。但有些植物如梨、苹果等果树,以及杜仲、黄檗、厚朴等木本皮类药用植物,进行环割剥皮再生试验,获得成功。剥皮再生需要有适合的条件,如树木枝叶必须繁茂,生长旺盛;剥皮时间应在形成层活动旺盛时期,剥皮后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还要有正确的剥皮方法,尽 ...
在生产实践上去掉植物的顶芽,调整顶芽与侧芽的比例关系,破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而达到增产的一种农业措施。例如,种植棉花、番茄等作物,常采取摘心等措施,保证侧枝的发育;在果树栽培上,通过摘心打顶,使树形开展,多生果枝;对茶树、桑树,可多生低部位的侧枝,便于采摘;对行道树,可扩大遮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