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某个国家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植物区系)的分类学专著。一般依分类系统编排(如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记载植物物名称(学名、通用名和别名)、文献出处、形态特征、产地、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经济意义等,并有分科、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科、属说明和插图等。例如《中国植物志》、《河北植物志》、《北京植物志》等。此外,尚有一种称为植物手册(manual)的便携式袖珍植物态,形态描述简明扼要,有科、属、种的 ...
真菌中最大的一个亚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腐生、共生或寄生。寄生种类诱发高等植物的多种病害。少数为单细胞,不形成菌丝或形成假菌丝,大多具发达的分枝菌丝,有横隔,单核、双核或多核。无性生殖大多产生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单生或聚集在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内或子座上。分生孢子为单倍体。少数芽殖(如酵母菌属)、裂殖(如裂殖酵母属)。最简单的子囊菌有性生殖仅通过两个营 ...
包括细胞壁(内皮层凯氏带除外)、细胞间隙及木质部导管等部分。属于植物体的非生命部分,水和溶质可在其内自由扩散。由于内皮层凯氏带的存在,使其在根内是不连续的。内皮层凯氏带以外的质外体亦称自由空间(free spece),这是由于水分及溶质不必穿过质膜就可从外界扩散进入其中。 ...
单子叶植物纲,棕榈科。常绿乔木,具不分枝的主干,树干有环纹。叶簇生于干顶,叶片圆扇形,掌状分裂,裂片直伸,具长叶柄,叶柄坚硬,叶鞘裂成纤维状。花较小、淡黄色,雌雄异株,圆锥花序外托以佛焰苞。核果球形或近肾形。分布于秦岭、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四川、东至台湾。性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石灰性、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著名观赏树。叶鞘纤维可生产棕皮,耐水湿,可制绳索、垫褥、毛刷、床榻、蓑衣和扫 ...
完整植株叶的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是根系主动吸水的表现。水分通过叶脉末端的水孔而溢出。产生的条件是水分供应充足,地温适宜、土壤通气良好、大气湿度较高。这样植株吸水量大于蒸腾失水量,在清晨或傍晚常见到小麦、水稻和番茄等有此现象。植株生长健壮,根系活动较旺盛,吐水量也常常较多。水稻栽培上常作为秧苗恢复的指标。它对植物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偶尔还会引起伤害,因为液滴蒸发会使盐分聚集在叶缘或是盐分 ...
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与束缚水两种状态存在,由于存在状态不同,其特性也不同。因此,在细胞中所起的作用各异。由于两者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到原生质的物理性质,进而影响代谢的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越大,使原生质的粘度越小,且呈溶胶状态,代谢也愈旺盛。 ...
被子植物子房内胚珠着生的部分,为心皮壁所形成的肉质突起。由于组成子房的心皮数目不同,以及心皮连合的情况不同,有几种不同类型:(1)边缘胎座,胚珠着生于单心皮或离生心皮形成的?一室子房内壁的腹缝线上。如豌豆、蚕豆。(2)侧膜?胎座,胚珠着生于合生心皮形成的一室子房内相邻心皮结合处。如黄瓜、罂粟、三色堇。(3)中轴胎座,胚珠着生在合生心皮形成的多室子房的中轴上。如茄、水仙、百合。(4)特立中央胎座 ...
亦称集光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在光合作用中,那些只能吸收光能及传递光能,但不能将光能转换的色素。包括绝大部分的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藻胆素。它们好似收集信号的天线或聚光于焦点的透镜。因此而得名。 ...
亦称异种抑制作用。一般是指植物分泌一种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的现象。例如,胡桃树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醌的物质,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所以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上没有其他植物生长。植物分泌的他感作用物质,多属于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性化学物质。他感作用的深入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物质基础,对于应用他感物质控制危害、发展农林业均有重要意义。 ...
已经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当受到创伤或进行离体(也受到创伤)培养时,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又重新恢复分裂,细胞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失去原有结构和功能,成为具有未分化特性的细胞。 ...
植物的器官(叶、蕾、花、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自然分离的现象。它可由衰老或成熟以及环境的信号(如缩短日照长度)所启动。外界条件的恶化(如缺乏水分或无机营养等)也会引起。是适应性的表现,有利于植物种的保存。双子叶植物的叶柄、花柄在其基部一般具有离区。组成离区的薄壁细胞通常小于周围的细胞,单个的维管分子也较短,此外,维管束中可能没有纤维。现已证明内源乙烯是控制叶子脱落的主要激素。离区远轴端的 ...
一种植物激素。化学名为3-甲基-5(1'-羟基-4'氧-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顺-4反-戊二烯酸。分子中具有1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个旋光异构体。植物体中产生的主要为右旋,具生物活性。人工合成的为右及左旋异构体等量的混合物,左旋者亦具有某些生物效应。极难溶于水,溶于碱性溶液、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在酸性条件下失去活性。具有抑制根和茎生长、种子萌发和芽的开放,促 ...
部分植物种子中由珠心发育来的与胚乳相似的营养组织。如苋科、藜科和蓼科的一些植物,在成熟的种子中仍保留有一部分由珠心细胞发育成的贮藏营养物质的外胚乳。 ...
简称形成层。植物侧生分生组织的一种。通常存在于裸子植物、木本双子叶植物和少数蕨类植物的根和茎中,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部位,细胞具持续分裂能力。组成形成层的细胞有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行平周分裂,所增生的细胞,在外方(离心方向)的陆续分化形成次生韧皮部,在内方(向心方向)的陆续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合称次生维管组织;后者亦主要行平周分裂,所增生的细胞,向外向内分别形成韧 ...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内,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及其周围的机械组织所构成的束状结构。是植物体内负责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输送,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复合组织。维管束有规律地分布在初生植物体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各器官中,形成彼此相连、错综复杂的维管系统。叶脉就是肉眼看得见的分布在叶片中的维管束。在幼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各自独立成束。维管束所含的组织和组织中的成分,常因 ...
体内具有维管组织分化的植物类群。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
又名花旗参。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纺锤形。茎单一,高20~60厘米。掌状复叶3~4轮生茎端;小叶通常5,有柄,倒卵状长圆形,下面一对卵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伞形花序单生茎顶,着花6~20朵;花小,黄绿色;萼有5齿;花瓣5;雄蕊5;心皮2,子房下位,2室,花柱2。浆果状核果,熟时鲜红色。原产北美,我国近年有引种栽培。根含人参皂苷、人参皂草精醇及少量挥发油、树脂等。性寒,味 ...
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在有次生生长的植物(大多数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维管组织包括来源于原形成层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合称初生维管组织)及来源于维管形成层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合称次生维管组织)。在只有初生生长的植物(大多数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维管组织只包括来源于原形成层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植物系统学中,把体内具有维管组织的 ...
气体分子通过小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是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是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由孔表面向外扩散时,存在着边缘效应。即在边缘处扩散分子的相互干扰比中间部分要小,因此边缘的扩散速率比中间部分要快。而大孔的边缘与面积的比值小,当大孔缩小时比值增大(因面积以半径的平方缩小)。故将大孔分散为等面积的若干小孔时,通过边缘扩散的量就会占较大比例。边缘效应能够表现,必须在孔之间有一定距离使扩散 ...
小脑损伤病人症状表现之一。小脑损伤患者,随意运动出现障碍:运动过度或不足、乏力、方向偏移、失去了运动的稳定性,特别是动作的开始、停止和改变方向更受到障碍,表现出一种所谓共济失调性震颤(ataxic tremor)。例如临床指鼻试验时,发生辨距过度或不足,方向发生偏移。又如令患者从鼻尖移动其手指去接触检查者的手指时,出现明显的震颤运动。如附图所示,当患者移动手指接近检查者手指时,震颤性运动表现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