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条长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的有机物。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各种不同脂类中,已分离出百多种脂肪酸。脂肪酸简称脂酸,在生物体中以游离方式存在的只有微量,它们使大多数脂类具有不溶于水和油腻的性质,并可通过化学的或酶的水解作用,从它们中释放出来。天然脂酸多含偶数碳原子,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分布最广的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软脂酸)和硬脂酸。分布最广的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较常见的不饱和脂 ...
指1分子葡萄糖(含6个碳原子)酶促降解成2分子丙酮酸(含3个碳原子)的过程,共包括10步连续的酶促反应。酵解是在动植物和许多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糖分解代谢途径。不同物种的糖酵解过程的差异,仅在于其速度的调节方式和产物丙酮酸如何进一步代谢。酵解后,丙酮酸有3条重要去路。在需氧生物中,酵解仅是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的最初阶段。酵解生成的丙酮酸进一步氧化,经以CO2的形式丢失其羧基,转变成乙 ...
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各种生物均含有水解蛋白质的蛋白酶或肽酶,这些酶的专一性不同,但均能破坏肽键,使各种蛋白质水解成其氨基酸成分的混合物。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主要是脱去其氨基。根据目前所获得的资料,这个脱氨基过程分两步进行,其中谷氨酸及其脱掉氨基后生成的α-酮戊二酸起着关键的作用。先是各种氨基酸经专一的转氨酶催化,将其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分子上,使之转变成谷氨酸,而氨基酸本身则转变成相应的 ...
指许多氨基酸单位用肽键互相连接构成的长链。肽和蛋白质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把只含有数十个或更少个氨基酸单位的多肽叫做肽,把氨基酸单位比较多的多肽叫蛋白质。常把多肽中的氨基酸单位叫做氨基酸残基,因为这些单位在互相连接时已失去分子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氨基酸了。只有肽链两端的氨基酸残基才含有自由的α-氨基或自由的α-羧基。有自由α-氨基的末端残基叫做氨基末端(或N端)残基,有自由α-羧基的末端残基叫 ...
指伴随着生物氧化过程的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作用。具体说,就是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与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转化成ATP的反应偶联。氧化磷酸化有不同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ATP的生成与电子传递体系(呼吸链)的偶联,此作用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是需氧生物获取ATP的主要方式。从生物体内ATP转换速度之大,可以看出氧化磷酸化的重要性。如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体重70公斤的正常成年 ...
指只含1个多羟基酮或醛单位的、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的糖单位。根据羰基的特点,可将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两类。又根据其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分别叫做丙醛糖、丙酮糖(含3个碳)、戊醛糖(含5个碳)、己醛糖、己酮糖(含6个碳)等。除二羟基丙酮(丙酮糖) 外,所有单糖分子都含有手征性碳原子,即连接着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因此单糖都有光学活性异构体。丙醛糖有1个手征性碳原子,因而有2种立体异 ...
指多个单糖基以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多聚物。有些多糖的长链是线形,另一些多糖含有支链。各种多糖的差别在于所含单糖单位的性质、链的长度和分支的程度。多糖又称聚糖,可以分为两类。只含有一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如淀粉叫做同多糖;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叫做杂多糖,如透明质酸。多糖一般没有精确的分子量,其中的单糖单位可因细胞的代谢需要增加或减少。多糖没有还原性,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有的与水形成胶体溶液 ...
指糖类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人和动物体内的糖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特别是小麦、大米、玉米等主食中的淀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供给能量。能量是在糖氧化分解过程中逐步释放的。食物中的淀粉及其他糖类先经消化道中的酶水解成单糖,再吸收入血液输送到各种组织。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但不少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能产生纤维素酶。反刍动物能食草,就是因为胃中有 ...
糖类的还原端和其他非糖组分以共价键结合的产物,包括糖蛋白与糖脂,又称糖缀合物。糖复合物的结构多样,功能各异。糖蛋白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其含糖量差异很大。一般将糖的含量少于蛋白质的叫糖蛋白,而将糖的含量大于蛋白质的叫蛋白聚糖,其中肽链较短的也称肽聚糖。糖蛋白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动物血浆中的绝大多数蛋白质为糖蛋白;酶和具有运载功能的蛋白质有不少为糖蛋白。另外,很多激素、血型物质,作为结构原料或起着保护作 ...
含有氨基的羧酸都是氨基酸,但在生物体中存在的氨基酸种类不多。组成天然蛋白质基本结构的氨基酸共有20种。这些氨基酸都是α-碳氨基酸,即氨基和羧基都连在同一个α-碳原子上。α-碳原子还连接1个氢原子和1个侧链基团。侧链基团通常用R表示。20种氨基酸的R基都不相同。氨基酸在生理pH(约为7)时为离子式,其通式是: 从式中可看出,除R=H(甘氨酸)外,氨基酸的α-碳原子是手征性(不对称)碳原子,是 ...
指含有两个单糖单位的糖。在大多数二糖中,2个单糖单位是用“糖苷键”连接的。即1个糖的羰基碳(如已醛糖的C1)与第2个糖的羟基构成化学键。糖苷键可被酸水解,但与碱不发生反应,因此当二糖与稀酸共沸时,可得游离的单糖组分。生物体中也有水解二糖产生单糖的二糖酶。自然界最普遍的二糖是蔗糖、乳糖和麦芽糖。麦芽糖含有2个D-葡萄糖残基。第1个葡萄糖的C1和第2个葡萄糖的C4连接。糖苷键中C1的构型是α,所以 ...
指蛋白质或肽中一个氨基酸单位的羧基与毗邻氨基酸单位的氨基脱水构成的酰胺(-CO-NH-)键。 ...
在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如脑和神经)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磷酸肌酸水解时,每摩尔化合物释放10.3千卡的自由能,比ATP释放的能量(每摩尔7.3千卡)多些。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其磷酸基转移到ADP分子中。当一些ATP用于肌肉收缩,就会产生ADP。这时,通过肌酸激酶的作用,磷酸肌酸很快供给ADP以磷酸基,从而恢复正常的ATP高水平。由于肌肉细胞的磷酸肌酸 ...
指用非极性溶剂(如氯仿或乙醚)从生物细胞或组织中提取的、不溶于水的油性有机物,又称脂质。脂类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有酰基甘油类(中性脂肪),磷脂类、鞘脂类、固醇与脂肪酸构成的酯(类固醇)及蜡。其他已知的脂类在动物组织中较少,如萜素的主要成分。脂溶性维生素A、E、K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脂类有多种生物功能。最丰富的脂类是三酰基甘油(脂肪),它们是多数生物的主要燃料,是化学能的最重要贮存形式。磷 ...
电负性原子和与另一个电负性原子共价结合的氢原子间形成的键,与电负性强的原子连接的氢原子趋向带部分正电。在这种形式的键中,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原子间不等分配。与氢原子共价结合的原子为氢供体,另一个电负性原子为氢受体。在生物系统中,氢键是很普遍的,参与氢键的电负性原子是氧和氮。水分子就是通过氢键彼此缔合的。某些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也含大量氢键。氢键比共价键弱。据估计,液态水中氢键的键能仅约 ...
指在细胞内与物质结合,不易流动的水。水分子中部分正电荷。水分子的偶极性质让它们彼此间及水分子与其他极性分子间容易形成氢键。如Na 离子带正电荷就可吸引分子的带负电的部分,使水环绕其周围形成水化的钠离子;Cl-带负电,可吸引水的带正电部分,从而与水形成水化氯离子。简单有机物的氨基、羧基、羟基或羰基均可与水结合。生物大分子往往兼有极性基(亲水)和非极性基(疏水),如蛋白质、核酸、极性脂类等。在水的 ...
又称生物大分子,指生物体内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脂类)和多糖4大类。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大肠杆菌的绝大多数固体物质为有机物,其中又以高分子化合物居多。其他活细胞中几类生物分子的含量与大肠杆菌细胞的比例大致相同。蛋白质组成生物细胞的最大部分,是基因的产物和基因作用的效应物。许多蛋白质具有专一的催化能力(酶);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的结构成分;有的蛋白质 ...
指在细胞和体液中可自由流动的水,是较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如血液含水83%,多为自由水,可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又把细胞的代谢废物运到排泄器官。血液凝固时,自由水变成结合水,不再能自由流动。 ...
指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水。每100克糖氧化时可产生55毫升水,每100克脂肪可产生107毫升水,每100克蛋白质可产生41毫升水。每天人体内生成的代谢水约为300毫升。鸡胚在封闭的蛋壳内发育成小鸡所需的水分全赖代谢水。骆驼的驼峰内贮存大量脂肪,氧化时提供的代谢水使骆驼能耐干旱,可在沙漠中较长期行走。 ...
指在无氧或相对缺氧的条件下,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又称无氧氧化。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较少,因其终产物是未经彻底氧化的二碳或三碳化合物。无氧氧化是生物界普遍具有的供能途径,如人在激烈运动时,高等植物在水淹时,均采取此种低效率的供能方式以应急需。无氧氧化可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古老代谢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