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化学生物学实验技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

   为下丘脑中促垂体激素的一种。其成分为肽类。等克分子量的谷氨酸,组氨酸及脯氨酸结合成三肽,即:焦性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酰胺。分子量为362。TRH广泛分布于下丘脑以外的脑脊髓部分。为内源性中枢刺激物。如低等脊椎动物无垂体但体内TRH含量多,表明其原始作用为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可能作为递质存在。由下丘脑分泌的TRH经垂体门脉运至腺垂体,作用于腺垂体的促甲状腺细胞,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代谢调节(metabolic regulation)

  生物代谢不断经受多种形式的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同,代谢调节大体上可分神经、激素和酶三个水平,而最原始、也最基本的是酶水平的调节。神经和激素水平的调节最终也通过酶起作用。代谢调节遵循最经济的原则。产能分解代谢的总速度不是简单地依细胞内燃料的浓度来决定,而受细胞需能量的控制。因此,在任一时期,细胞都恰好消耗适合能量需要的营养物。例如,家蝇全速飞行时,由于飞行肌对ATP突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多线染色体(polytenechromosome)

   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的唾腺细胞、肠细胞、气管细胞和马尔比基小管细胞中的巨大染色体。上述类型细胞永远处于间期阶段,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DNA)连续多次复制,而无核及胞质之分裂,故产生多股细长的染色单体,并列构成较体细胞染色体大百倍以上的巨大染色体。DNA含量为体细胞的千倍。多线染色体上有许多横行带纹,由DNA纤维上经一定间隔、有规律的袢环区整齐而致密地排列在一起所形成。带纹处DNA含量高、着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

  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皮质激素的产生。其化学成分是3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4500道尔顿。不同种属动物ACTH氨基酸组成略有差异。腺垂体中贮存ACTH量很少,人垂体约含ACTH50单位(0.25毫克活性肽),每天分泌1~5单位(5~25微克),紧张情况下分泌量增加。循环中ACTH半衰期短,人约10~25分钟,血浆中ACTH有昼夜规律变化,上午6~8时为高峰,下午6~11时最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促胰液素(secretin)

   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为一种碱性多肽。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11种不同氨基酸。贝利斯与斯塔林(Bayliss与Starling)等于1902年发现。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为“S”细胞,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少量分布在空肠、回肠和胃窦。近来已在脑中提纯,因此亦加入脑-肠肽行列。作用为刺激胰腺分泌大量含丰富碳酸氢盐的胰液,对人、狗、猪产生最大刺激的促胰液素剂量,为一次静脉注射或每小时每公斤体重静脉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

  亦称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自下丘脑提取的一种激素。为10个氨基酸的肽,目前已能人工合成。能使黄体生成素释放,也能使促卵泡激素释放。较集中分布于正中隆起外侧区,弓状核、下丘脑视前区、多突室管膜细胞、松果体等处也有分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腺垂体促性腺细胞特异受体结合,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

  为神经垂体及下丘脑中含有的能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的物质。在垂体门脉血液中,末梢血中发现也有此类因子。其合成部位尚不太清楚。由于其不太稳定,影响了纯化过程。主要作用于促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细胞受体,通过cAMP系统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其活性以下丘脑正中隆起最高。电刺激杏仁核区下丘脑结节部、乳头部,可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各种传入性影响主要以改变下丘脑CRH的合成和释放,来改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

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组中重复出现的核苷酸序列。大体可分成3大类。(1)高度重复序列:重复几百万次,一般是少于10个核苷酸残基组成的短片段。如异染色质上的卫星DNA。它们是不翻译的片段。在小鼠中约占基因组的10%。(2)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为几十次到几千次。在小鼠中约占20%。如rRNA基因、tRNA基因和某些蛋白质(如组蛋白、肌动蛋白、角蛋白等)的基因。(3)单一序列:在整个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少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胞内酶(endoenzyme)

   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酶,这些酶在细胞内常与颗粒体结合并有着一定的分布。如线粒体上分布着三羧酸循环酶系和氧化磷酸化酶系,而蛋白质合成的酶系则分布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亲水的极性分子和离子等代谢物质借助膜运输蛋白顺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糖、氨基酸,核苷酸等水溶性水分子一般由载体蛋白运载。载体蛋白是多回旋折叠的跨膜蛋白质,它与被传递的分子特异结合使其越过质膜。其机制是载体蛋白分子的构象可逆地变化,与被转运分子的亲和力随之改变而将分子传递过去。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载体与被转运分子的复合物发生180°旋转,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胞外酶(ectoenzyme,lyoenzyme)

  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酶。如人和动物的消化液中以及某些细菌所分泌的水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这种酶在细胞质中以游离状态存在,能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并能用蛋白质分级分离的一般方法提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形成梯度。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叫被动运输。被动运输的动力是物质浓差,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如水解ATP所释放的能量)或其他能量。自由扩散、促进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

   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产生的氨,一部分供微生物或植物同化,一部分被转变成硝酸盐。很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能分泌蛋白酶,在细胞外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氨基酸和氨(NH3)。其中分解能力强并释放出NH3的微生物称为氨化微生物。氨化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有氧(O2)或无氧条件下,均有不同的微生物分解蛋白质和各种含氮有机物,分解作用较强的主要是细菌,如某些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假单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氨基酸碳链的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nskeletons of amino acids)

  构成蛋白质的20种天然氨基酸具有不同的碳链,因此它们也通过不同分解途径降解。其中,丙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通过丙酮酸降解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及亮氨酸的部分碳链在代谢过程中可以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然后转变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5种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可转变成α-酮戊二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

  人和动物由食物引入的蛋白质或是组成机体细胞的蛋白质和在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都必须先在酶的参与下加水分解后才进行代谢。植物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动物不同,一般并不直接利用蛋白质作为营养物,但其细胞内的蛋白质在代谢时仍然需要先行水解。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体内的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用以合成机体自身所特有的蛋白质、多肽及其他含氮物质;另一方面可通过脱氨作用,转氨作用,联合脱氨或脱羧作用,分解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三磷酸腺苷(ATP)

  又称腺苷三磷酸,是腺苷酸(AMP)的磷酸衍生物。腺苷酸的末端磷酸基再连结一个磷酸基为二磷酸腺苷( ADP),ADP再连结一个磷酸基为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每摩尔ATP水解生成ADP和Pi(无机磷酸)时可释放自由能7.3千卡(30.5千焦尔);它是能量代谢的中心物质。所谓自由能是在恒温恒压下可以作功的能。复杂的营养物分子含有较多的自由能。葡萄糖和细胞的其他能源物质在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元素

  指生物体中存在的化学元素。在92种化学元素中只有27种是不同生物所具有的。大多数生物元素的原子序数较小,只有3种超过34。按占总原子数的百分比计算,生物中最丰富的元素是碳、氢、氧和氮,这4种元素加在一起占大多数细胞重量的99%以上(例如,人体中氢约占63%,碳约占9.5%,氧约占25.5%,氮约占1.4%)。人体最丰富的10种元素也是海水最丰富的10种元素。这说明,含碳、氢、氧、氮的化合物是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有机化合物

  即碳氢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简称有机物。除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几乎全是有机物,如淀粉、蔗糖、油脂、蛋白质、核酸以及各种色素。过去误以为只有动植物(有机体)能产生有机物,故取名“有机”。现在不仅许多天然产物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而且可以从动植物、煤、石油、天然气等分离或改造加工制成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象塑料、合成纤维、农药、人造橡胶等。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种类众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真核生物蛋白激酶

真核生物中发现的蛋白激酶很多,根据其底物蛋白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种类,可将它们分为5类,即①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蛋白质的羟基被磷酸化;②酪氨酸(Tyr)蛋白激酶:蛋白质的酚羟基作为磷受体;③组氨酸蛋白激酶:蛋白质的组氨酸、精氨酸或赖氨酸的碱性基团被磷酸化,主要出现于“双组分信号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system);④色氨酸蛋白激酶:以蛋白质的色氨酸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