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 ...
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 ...
各种物质特别是生物大分子在各种生物结构中的特殊有序排列,是各种生命现象得以实现的基础。70年代初期,singer和nicholson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这一假想模型的基本内容是: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后者主要以а-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为成体动物,受一系列基因调控的结果。这些基因在发育过程中,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启动或关闭,对胚胎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进行调节。胚胎中一些发育事件在时间上受到精确的调控。有些基因在细胞分化的时间体调控中起决定作用,这类基因叫时间基因(chronogene)。受精卵经过卵裂形成胚盘(blastoderm),此后胚盘细胞便定向地向不同成体结构方向发展。果蝇在胚胎发育中,到胚胎晚期发育出体节,发 ...
微管是直径为24-26nm的中空圆柱体。外径平均为24nm 内径为15nm。微管壁大约厚5nm,微管通常是直的 但有时也呈弧形。细胞内微管呈网状和束状分布 并能与其他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纤毛、鞭毛、轴突、神经管等结构。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异源二聚体为基本构件 螺旋盘绕形成微管的壁。在每根微管中微管蛋白二聚体头尾相接 形成细长的原纤维(protofilament) 13条这样的原纤维纵向 ...
组成微管的蛋白质称为微管蛋白。微管蛋白是球形分子 有两种类型:α微管蛋白(α-tubulin)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 这两种微管蛋白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 能够紧密地结合成二聚体 作为微管组装的亚基。α亚基由450个氨基酸组成 β亚基是由455个氨基酸组成 它们的分子量约55kDa。这两种亚基有35~4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 表明编码它们的基因可能是由同一原始祖先演变而来。另外 这两种微管蛋 ...
是以单支存在的微管大部分细胞质微管是单管微管 它在低温、Ca2 和秋水仙素作用下容易解聚 属于不稳定微管。虽然绝大多数单管是由13根原纤维组成的一个管状结构,在极少数情况下,也有由11根或15根原纤维组成的微管 如线虫神经节微管就是由11或15条原纤维组成。 ...
常见于特化的细胞结构。二联管是构成纤毛和鞭毛的周围小管 是运动类型的微管 它对低温、Ca2 和秋水仙素都比较稳定。组成二联管的单管分别称为A管和B管,其中A管是由13根原纤维组成,B管是由10根原纤维组成,所以二联管是由两个单管融合而成的,一个二联管只有23根原纤维。 ...
见于中心粒(centrioles)和基体(basal bodies),由A、B、C三个单管组成,A管由13根原纤维组成,B管和C管都是10根原纤维,所以一个三联管共有33根原纤维。三联管对于低温、Ca2 和秋水仙素的作用是稳定的。
存在于细胞质中决定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组装的结构叫微管组织中心。在多数情况下MTOC有一对中心粒和一个中心体 但是某些表皮细胞和新受精的卵细胞,有很多MTOCs它们看起来并不像中心体。MTOC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大多数细胞质微管组装过程中的成核反应,微管从MTOC开始生长,这是细胞质微管组装的一个独特的性质,即细胞质微管的组装受统一的功能位点控制。MTOCs不仅为微管提供了生长的起点,而 ...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 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周质基质(pericentriolar matrix)。在细胞间期 位于细胞核的附近 在有丝分裂期 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
中心体的主要结构 成对存在 即一个中心体含有一对中心粒,且互相垂直形成"L"形排列。中心粒直径为0.2μm. 长为0.4μm,是中空的短圆柱状结构。圆柱的壁由9组间距均匀的三联管组成 三联管是由3个微管组成 每个微管包埋在致密的基质中。组成三联管的3个微管分别称A、B、C纤维 A管伸出两个短臂 一个伸向中心粒的中央 另一个反方向连到下一个三联管的C纤维 9组三联管串联在一起 形成一个由短臂连起来的 ...
基体是纤毛和鞭毛的微管组织中心,不过基体只含有一个中心粒而不是一对中心粒。基体又称动质体(kinetosome)负责鞭毛和纤毛的合成。 ...
γ微管蛋白是存于中心体的另一种微管蛋白 γ微管蛋白对微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遗传学的研究,发现γ-微管蛋白通过与β-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帮助微管的成核反应(nucleation)。即在微管的组装中γ微管蛋白先形成一个圆或形成钩环结构 γ微管蛋白的这种结构可指导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上去并进行微管的组装。 细胞中的γ微管蛋白大约有80%是一种25S复合体的一部分 这种复合体被称为γ微管蛋白环状复合体( ...
在细胞骨架纤维的组装过程中 构成骨架的基本构件(如微管蛋白、肌动蛋白)在一定的调节下形成一个核心 这一核心具有指导进一步装配的作用。 ...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 能够与微管特异性结合。秋水仙素结合到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上。在每一个二聚体上有一个与秋水仙素高亲和结合位点和一个低亲和的结合位点 后一个结合位点在秋水仙素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能没有作用。从机理上看 秋水仙素同二聚体的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可以阻止微管的成核反应。秋水仙素和微管蛋白二聚体复合物加到微管的正负两端 可阻止其它微管蛋白二聚体的加入或丢失。所以秋水仙素定位到微管的末端 改 ...
又称轮回是微管组装后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现象。微管的两端都可以加上αβ二聚体 或释放αβ二聚体。但在" "端 由于结合有GTP帽结构的存在 同二聚体的亲和力高 所以 新结合上去的比释放出来的快。但在"-"端 由于GTP已水解成GDP 同二聚体的亲和力低 释放出来的二聚体比结合上的快 这样" "端生长得快 "-"端生长得慢 结合上二聚体的GTP又不断水解 向"-"端推移。如果( )端结合上去的与(-) ...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 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 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
所谓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的临界浓度就是微管进行组装和去组装的转换浓度浓度高于此浓度进行组装 低于此浓度进行去组装。因为微管是动态结构 细胞中存在大量的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 其浓度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的两个亚基都能结合GTP 所以有两种形式的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 一种是刚从微管中脱下的 这种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是GTP-GDP型 另外一些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的两个亚基都结合有GTP ...
与微管特异地结合在一起 对微管的功能起辅助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微管结合蛋白 在微管结构中约占10~15%。一类主要的MAPs家族叫作装配MAPs(assembly MAPs) 作用是将微管在胞质溶胶中进行交联。这些MAPs的结构中具有两个结构域 一个是碱性的微管蛋白结合结构域 另一个是酸性的外伸的结构域。根据序列特点 将MAPs分成两个主要的类型:Ⅰ型和Ⅱ型(还有其他类型)。MAP1A和MAP1B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