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 但这种特异性不是绝对的 如胰岛素受体除结合胰岛素外 还可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除同糖皮质(激)素结合以外 还可同其它甾类激素结合 反之亦然。这种受体与配体交叉结合的现象称为受体交叉。 ...
对酶的活性部位、受体的结合位点进行特异标记的方法。试剂A-X的A基团和X基团可分别与不同的位点进行结合从而将两种物质交联在一起。如用亲和标记法分离细胞表面受体时 先将细胞与超量标记的激素(配体)混合以饱和所有特异受体的激素结合位点;洗去多余的激素然后加入能够与受体和配体结合的共价交联剂将激素与受体进行共价交联达到分离的目的。 ...
从细胞表面受体接收外部信号到最后作出综合性应答是一个将信号逐步放大的过程,称为信号的级联放大反应。组成级联反应的各个成员称为一个级联(cascade)主要是由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酶组成。信号的级联放大作用对细胞来说至少有两个优越性:第一同一级联中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受同一分子调控如糖原分解级联中有三种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都是直接或间接受cAMP调控的。第二:通 ...
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而将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s)。第二信使至少有两个基本特性: ①是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膜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②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细胞内有五种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酰甘油(diacylgly ...
是G蛋白偶联系统的一种信号转导途径。信号分子作用于膜受体后,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产生第二信使cAMP后激活蛋白激酶A进行信号的放大。故将此途径称为PKA信号转导系统。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很小的水溶性的胺它们在结构上没有相同之处并作用于不同的膜受体 但都能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最后通过蛋白激酶A进行信号放大。 ...
与GTP或GDP结合的蛋白质又叫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从组成上看有单体G蛋白(一条多肽链)和多亚基G蛋白(多条多肽链组成)。G蛋白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细胞通讯、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小泡运输、蛋白质合成等。G蛋白偶联系统中的G蛋白是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异源三体三个亚基分别是α、β、γ 总相对分子质量在1 ...
所谓效应物是指直接产生效应的物质通常是酶如腺苷酸环化酶、磷酸脂酶等它们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催化单位。效应物通常也是跨膜糖蛋白。 ...
动物在一定的胚胎发育时期 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作用称为胚胎诱导 或称为分化诱导。能对其他细胞的分化起诱导作用的细胞称为诱导者或组织者。如将正常的能够发育成神经组织的细胞从两栖类原肠期的早期胚胎中切下,然后移植到另一个胚胎的可以发育成表皮的区域中,结果,移植来的细胞发育成了表皮而不是神经细胞。 同样,将可以分化发育成表皮组织的细胞移植到能够发育成神经组织的胚胎中,移植的细胞发育 ...
从单个受精卵开始,细胞一方面以时间为主轴有序地进行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另一方面又严格按照形态建成所预定的整体构造蓝图进行增殖、迁移、排列以及和其他类型细胞组合,生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至最后形成成熟的个体。因此在不断分裂和移动中的细胞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瞬间空间位置并依此决定分化方向或调整移动路径,如脊椎动物肢芽(limb bud)的形成。
携带决定细胞分化方向相关信息的可扩散的物质。形态发生素是以连续的浓度梯度分布的,因而形成各种浓度阈值,细胞根据所处环境的形态发生素的浓度阈值决定分化方向。形态发生素是决定细胞发育的基因表达产物,如果蝇中的合子基因。
分化完成的细胞可以产生抑素(chalone),这种化学介质可抑制附近的细胞进行同样的分化。例如 把一个正在发育的蛙胚放到含有一片成体蛙心组织的培养液中培养 胚胎不能发育出正常的心脏。若没有这片蛙心 胚胎就可以正常发育。这种分化抑制是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负反馈调节现象,它和分化诱导共同协调作用,维持正常细胞的分化和胚胎的发育过程。 ...
一般胚胎细胞一旦决定 沿着特定类型进行分化的方向是稳定的 但在果蝇中发现了某种突变体或培养的成虫盘细胞中有时会出现不按已决定的分化类型发育 而生长出不是相应的成体结构 这种现象叫转决定。转决定同基因突变不同 它是一群细胞而不是单一细胞发生变化。转决定的细胞可以回复到决定的原初状态 但更多的是突变成其他类型的结构。如触角成虫盘细胞变成翅或腿等。 ...
分化细胞保留着全部的核基因组 它具有生物个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即能够表达本身基因库中的任何一种基因 也就是说分化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称为全能性。 ...
又称去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在动物中 去分化细胞具有胚胎间质细胞的功能。在植物中 去分化细胞成为薄壁细胞 称为愈伤组织(callus)。去分化往往随之又发生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
生物体的整体或器官受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 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与功能上相同的结构 这一修复过程称为再生。再分化是再生的基础 也就是说 在再生过程中 有些细胞首先要发生去分化 然后发生再分化 形成失去的器官或组织。生物在正常非生理条件下也要不断更新某些组织或细胞 如上皮细胞的脱落和置换 血细胞的更新等 这一现象虽与再生有些相似 但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是由于干细胞的增殖对衰老 ...
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少的基因 如编码组蛋白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基因、线粒体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的基因等。这类基因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都进行表达,因为这些基因的产物对于维持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
指细胞分化过程中,奢侈基因按一定顺序表达,表达的基因数约占基因总数的5%~10%。也就是说,某些特定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生成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另一组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出现另一类型的分化细胞,这就是基因的差别表达。其本质是开放某些基因 关闭某些基因,导致细胞的分化。 ...
即组织特异性(tissue-specific gene)表达的基因。这类基因与各类细胞的特殊性有直接的关系 是在各种组织中进行不同的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如表皮的角蛋白基因、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基因和肌球蛋白基因、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基因等。 ...
基因活性调节的一种方式。这种调节主要是根据DNA片段在基因组中位置的变化,即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从而改变基因的活性。最熟知的两个例子是酵母交配型的控制和抗体基因的重排。
一类含有同源框的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水平对于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类基因的突变,就会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导致某一器官异位生长,即本来应该形成的正常结构被其他器官取代了。例如,果蝇的同源异型基因Antp(触角基因)的突变,导致果蝇的一对触角被两隻腿所取代。已发现的 Hox基因的产物基本上都是转录因子,同源框的蛋白产物呈螺旋-转角-螺旋的立体构型,可以和DNA双螺旋的主沟吻合,附着于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