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基 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20世纪是人类向现代文明大步跨越的世纪,也是全球卫生状况显著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世纪。昨天是本世纪最后一个世界卫生日,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状况,展望了21世纪公共卫生发展趋势。 一、全球人口状况 1955年,全球人口为28亿,而现在已近60亿。每年增加人口约8000万 ...
秦惠基 物理医学与康复(即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物理医学与康复”和 “康复医学”二词为同义语,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用物理医学与康复,其他各国则多采用康复医学名称。物理医学与康复一词,表征着本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从物理疗法到物理医学,再从物理医学到物理医学与康复,直至康复医学。它不仅在诊疗手段上不断扩展、充实,而且在理论体系、学科基础研究 ...
秦惠基 医学已从单纯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今天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因此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从生物学单方位研究及治疗转变到心理、社会、生物学全方位的研究及治疗,重视社会、心理、生物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影响,特别重视前二种因素的作用。精神(心理)卫生已成了21世纪卫生工作的重大课题。有60%~70%的人处于没有疾病却感觉不健康的“第三状态 ...
秦惠基 从以单纯生物病原因素明显的急性传染病过渡到社会、心理等多因素作用或影响明显的慢性疾病。目前全国平均每天约1.3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国总死亡的70%以上。人类卫生保健已经历了两次革命。 (一)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 1. 对象 急性传染病 寄生虫病 2. 武器 (1)预防接种: 1796年琴纳发现痘疫苗,1978年消灭天花,1988年第4 ...
秦惠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伊始,就对健康下了个比较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这是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重要标志。但是,人群能达到WHO的健康标准的只5%,因此,有些医学家认为可以把这标准放低一点,改为“心理和社会上能良好适应”。达到这一标准的也只有15%。不过,已确诊有病 ...
秦惠基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个衡量指标,谓之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总支出的比重。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武汉1997年为49.8%,1998年1~4月降至45.2%。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对卫生需求也不断增长、拓展。 1. 温饱时期:生存与发展,以生存为主,卫生需求只停留在有病 ...
秦惠基 主要反映在两大方面:人口数量与年龄老化。 1. 人口数量:人口过快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困难,是由于资源的相对匮乏,所以,计划生育是我国长远的基本国策,始终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将会减慢。1996年联合国经济社会信息和政策分析部人口处报告:1990~1995年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45%,明显低于1975~1990 年1.72% ...
秦惠基 据统计,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472万人因此丧命。环境恶化,不仅破坏我们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一切生命的发展,就是繁殖、变异和突变。引起突变的化学物质叫突变原,突变原作用于组织细胞,会造成性状上的病变,进而造成遗传上的变异。这种变异也许几代后才能看出来。 被动物学家认为是继人类和黑猩猩之后最狡猾的哺乳动物老鼠,面对滥施农药和 ...
秦惠基 197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破天荒地授予既不是医学家,又不是生物学家的两位科学家。一位是美国的物理学家科马克(Cormack), 另一位是英国的电气工程师杭斯菲尔德(Hounsfield)。他们发明了用电子计算机把X线穿透人体而造成的重叠在一起的影像展开技术,无创伤地取得了人体横断面的图像。虽然这次授奖的发布时间破例地比往年延长1小时,但毕竟工程技术对医学 ...
秦惠基 许多全球性或地区性卫生与健康问题,诸如全球流行的艾滋病等传染病,全人类共同的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危害全人类健康及安全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以及其他灾害,许多国家面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只有靠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因此,国际分工、协作和交流日益加强,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类微观研究到地球生物圈这类宏观研究都是由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是所有国家协作进行 ...
秦惠基 人类正在迈向21世纪,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十分发达的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家预言,21世纪,不仅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而且高新技术在医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届时,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里应用程度的广泛深入,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 ...
秦惠基 20世纪已经结束,回顾20世纪的科学发展史,不难看出,上半个世纪,科学发展主要在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现代物理学推到了光辉的顶峰;但在下半个世纪,科学的重心显然偏向生命科学。自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以来,生命科学成果迭出。截止1989年,已有22位科学家共9 次在此领域获得诺贝尔奖。1989年~1997年除1990年默里和托马斯因 ...
秦惠基 免疫系统好比人体的“万里长城”,它保障人体平安无事,延长人的寿命。免疫系统主宰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那么这座“万里长城”包括哪些部分呢?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就好象万里长城有主要关口、烽火台、了望台以及各个哨卡等一样。 1.免疫器官:按其免疫功能的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 ...
秦惠基 1. 第一道防线:人类生活在大自然里,受益于阳光、空气和水,但同时又处于各种病菌和病毒的包围之中。所幸的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筑起了能抵御外侮并就地歼灭入侵之敌的万里长城,医学上称这道万里长城为免疫系统,人体的皮肤和粘膜。构成了人体万里长城第一道防线,阻挡着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皮肤组织还有许多汗腺和皮脂腺,汗腺排泄出的乳酸对病原体生长不利;皮脂腺 ...
秦惠基 所谓抗原,是指能在体内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某一物质能否成为抗原,首先是由它本身的某些性质决定的。凡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具有异物性(抗原与所刺激的机体自身物质的差异)等等。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异种天然蛋白质等多具有上述性质,所以都是良好的抗原。 例如,细菌、病毒等能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事实上,每种微生物均为 ...
秦惠基 机体内有一整套严密的防御能力,称为免疫力或免疫性。根据其获得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先天性免疫:这种免疫性生来就有,人人都有,是遗传的。它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入侵的微生物作斗争而逐渐建立起来并传给后代的。这种免疫力的特点是作用广泛,能对抗多种微生物,无专一性或针对性,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例如,吞噬细胞 ...
秦惠基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是由一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来执行的。人的免疫功能也是由组成免疫系统的各器官、组织和细胞来执行的。免疫器官因分工不同而分为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前者如骨髓、胸腺,它们是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和增殖、分化、成熟的场所。各种免疫细胞的祖先在上述场所受局部的激素刺激和微环境的影响,分化成熟,并形成许多功能不同的亚群,发挥着不同的免疫效应,后者如脾脏、淋 ...
秦惠基 K细胞是kil1er cell的缩写,又叫杀伤细胞。K细胞是由骨髓的多能干细胞直接衍化而来。在人体外周血中,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0%,在腹腔渗出液、脾脏中较多,淋巴结中较少,在胸导管淋巴液中没有K细胞。 K细胞虽有杀伤作用;但只能杀伤被抗体(IgG)覆盖的靶细胞。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IgG)与靶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时 ...
秦惠基 抗体是人或动物受抗原物质(如细菌或其毒素、病毒等)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抗体是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重要武器。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Behring发明了用含白喉抗毒素的动物血清注射给白喉患儿,使其治愈。此后医学家们用含有不同抗体的动物血清或人血清来治疗或预防多种传染病。由于Behring开创了抗体治疗传染病的方法,对防治传染病作出了卓 ...
秦惠基 补体是人体万里长城的重要成员之一,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成分,而是由许多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又叫做补体系统,因其英文为Complement;所以取其第一字母C代表补体。补体本身固有成分按阿拉伯字母序号分别称为C1,C2,C3…C9,还有两种分别称为B因子及D 因子的成分;平常我们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开的化验单上写有C3,就意味着要对血中补体第三成分进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