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又称乳腺纤维囊性病(fibrocystic disease of breast)或乳腺病(mastopathy)等,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35~40岁为其发病年龄高峰。其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失调使性激素不平衡,主要是黄体酮减少而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乳腺组织过多增生所致。依其增 ...
佚名 乳腺癌很常见,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而居女性癌瘤的第二位,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常发生于50岁左右的妇女,20岁以前很少见。患者女性亲属中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常人2~3倍。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与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本癌半数以上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和区上象限。 类型 乳腺癌形态结构十分复杂,类型很多。一般根据组织发生 ...
佚名 肉芽肿性睾丸炎(granulomatous orchitis)比较少见,多发生于中年人。病因尚未阐明,患者常有睾丸损伤史,故可能为生殖细胞损伤后,产生或释放某种物质引起肉芽肿的形成,临床上可呈急性经过,睾丸呈明显的炎性肿痛,亦可进展缓慢,似睾丸肿瘤。 病变 肉眼观,睾丸体积增大,鞘膜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鞘膜腔积液。切面可见病变睾丸呈弥漫或局限性灰白或黄褐 ...
佚名 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mumps orchitis)为约1/4的成人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而青春期前儿童患者合并睾丸炎者较少。病变的睾丸在急性期呈间质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细精管扩张,腔内含有同样炎细胞。40%~60%的病例可转变为慢性,细精管造精细胞消失,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并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因此睾丸萎缩而丧失生精功能。所幸本病大 ...
佚名 后天性梅毒第三期可侵犯睾丸,病变有两种,较常见的一种为树胶样肿(gumma);另一种为弥漫性炎症与纤维化。睾丸树胶样肿呈睾丸进行性肿大,无明显疼痛。直径一般为1~3cm,质较韧,切面为黄色不规则的坏死组织,周围包围一厚层纤维组织。镜下可见坏死组织中仍保持原有组织结构的痕迹,周围的纤维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亦可见多核巨细胞。树胶样肿旁和小血管内常可见 ...
佚名 精子性肉芽肿(spermatic granuloma)是由于附睾炎症或外伤,损伤输精管道致精子溢出至间质内而引起的病变。 病变 肉眼观,常在附睾的上极见一灰白色或灰黄色结节,直径一般在0.5~3cm。切面可见结节内含黄色或棕黄色物质。镜下,病变主要发生在附睾间质,早期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中央为溢出或退化的精子;晚期病灶为结核样肉芽肿,由类上皮细 ...
佚名 结核常侵犯附睾,梅毒常侵犯睾丸。附睾结核常为单侧,多系由肺结核、肠结核、泌尿系结核及精囊前列腺结核等散布所致。 病变 肉眼观,附睾肿大。切面可见孤立或密集的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灶。镜下可见典型的干酪样坏死及结核结节。晚期病变可发生纤维化及钙化。 ...
佚名 睾丸肿瘤多为恶性,其发生率约占所有男性癌瘤的2%。根据组织发生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起源于睾丸生殖细胞的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畸胎瘤、绒毛膜癌及内胚窦瘤等,较多见;另一类来自睾丸性索间质,包括睾丸间质细胞瘤和支持细胞瘤等,较少见。 ...
佚名 精原细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为睾丸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为单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发生于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本瘤为低度恶性。 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十余厘米,通常直径为3~5cm。由于睾丸白膜比较韧厚,未被肿瘤破坏,故通常睾丸 ...
佚名 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起源于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生殖细胞,为高度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在30~40岁,婴儿及儿童也可发生。 肉眼观,睾丸肿大,肿瘤常侵犯睾丸被膜及附睾。切面肿瘤实性,灰红或灰黄色,常有广泛出血坏死,偶见小囊腔形成。镜下,以癌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为特征。瘤细胞为未分化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细胞,细胞核大、染色深、染色质粗、 ...
佚名 前列腺增生症(hyperplasia of prostate)又称前列腺肥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依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男性均有不同程度增生,但多数无症状。 病因 一般认为和体内雄激素及雌激素平衡失调有关。在正常情况下,雄激素主要促进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分泌,雌激素则主要促进前列腺间质结缔组织、平滑肌纤维和部分腺体增生。尿道周围部前列腺也 ...
佚名 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我国远较欧美国家少见。美国报告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只占恶性肿瘤的0.3%左右。 病因 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激素特别是雄激素可能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各家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关系看法不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 ...
佚名 阴茎癌(carcinoma of penis)为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年龄为30岁。较阴茎乳头状瘤的患者大10岁,所以它在初期可能为乳头状瘤,经若干年后转移为鳞状细胞癌。患阴茎癌者绝大多数皆有包皮过长。 阴茎癌多发生于包皮内面、阴茎头和冠状沟等处。早期病变可呈湿疹样、小乳头状、确实的红斑或白斑,尔后逐渐增大,局部隆起,表面呈菜 ...
佚名 内分泌系统包括各内分泌腺体及弥散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APUD细胞)。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一方面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之间的调节机制所控制。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肽类激素,控制垂体许多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垂体的激素又控制着靶器官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反过来,靶器官所分泌的激素在血中的水平又对垂体及下丘脑相关激素的合成及分泌起反馈调节作用 ...
佚名 下丘脑和垂体在解剖与功能上有密切关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实际为一个解剖、功能单位。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即垂体后叶),该神经细胞合成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及催产素(oxytocin,OT),其分泌颗粒沿轴突运送到神经部,然后释放。下丘脑结节漏斗核等处的神经细胞,合成多种释 ...
佚名 下丘脑-垂体后叶轴任何部位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时,不论其病因及病变性质如何,都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功能异常,致使一种或数种激素的分泌过多或减少,临床上表现为各种综合征,例如尿崩症、性早熟症、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等。 (一)尿崩症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由于ADH缺乏,使肾远曲小管对水分再吸收功能显著降低,因而表现为多尿 ...
佚名 垂体前叶病变引起的功能亢进绝大多数见于前叶良性肿瘤即腺瘤。该腺瘤一般过多地分泌某一种激素,出现该激素功能亢进症状,偶尔同时分泌二种激素,如GH及PRL。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因受压而萎缩,分泌激素减少,临床表现为功能低下。 (一)垂体性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 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使生长激素介质增多,促进DNA、RNA及蛋白的合成,在青春期以前即 ...
佚名 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多由于腺垂体严重破坏所致,少数由于下丘脑遭肿瘤破坏,使各种释放激素的分泌减少所引起。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多数表现为全部激素的分泌低下,少数只表现为某一种激素的分泌低下。相对常见的综合征有: (一)Sheehan综合征 Sheehan综合征是分娩后垂体坏死,使垂体前叶激素全部分泌减少的一种临床表现。多由于分娩时大出血或休克引起。妊娠期垂体增生肥大 ...
佚名 (一)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垂体前叶腺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10%~15%,临床有特殊表现:①功能性垂体腺瘤分泌过多的某种激素,表现为有关功能亢进,但晚期可由于肿瘤过大压迫血管,引起大面积坏死而转为功能低下;②压迫正常垂体组织使其激素分泌障碍,表现为功能低下;③当直径超过1cm时,将使蝶鞍扩大,直径超过2cm时常向鞍上、蝶窦伸展,压迫视交叉及视神经,引 ...
佚名 非毒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使TSH分泌增多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根据地理分布可分为地方性(endemic)和散发性(sporadic)两种。地方性甲状腺肿以远离海岸的内陆山区和半山区多见,人群中约有10%以上的人患有该病,其发病人数是散发性的10倍以上。 祖国医学称甲状腺肿为瘿,隋朝名医巢元方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