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第十二节 心肌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虽然某些心肌炎由于在终期可过渡为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而被某些学者视为继发性心肌病,但在发病学上心肌炎毕竟是可区分的疾病类型。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心肌炎的分类颇不一致,兹根据 ...
网络 第十一节 心肌病 近年来,临床和病理学家将原因不明而又非继发于全身或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的心肌原发性损害定名为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它是非风湿性、非高血压性、非冠状动脉性心肌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其病理过程属于代谢性而非炎症性,在发病机制上与其它已知病因引起的心脏病无关。相反,若心肌病变与已知病因有关,或继发或 ...
网络 第十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 ...
网络 第九节 心瓣膜病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是指心瓣膜受到各种致病因素损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后常导致心功能不全,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心瓣膜病大多为风湿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结局。主动脉粥样硬化和梅毒性主动脉炎亦可累及主动脉瓣,引起主动脉瓣膜病 ...
网络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心瓣膜表面形成的血栓(疣赘物)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因素有:①病原体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并侵袭心内膜;②心瓣膜异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③防御机制的抑制,例如肿瘤患者使用 ...
网络 第七节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non-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指不是由病原体直接引起的心内膜炎;在心瓣膜上形成无菌性血栓性疣赘物。风湿性心内膜炎就是一种常见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此外,还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赘疣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赘疣性血栓性心内膜炎(endocarditis verrucothrom ...
网络 第六节 风湿病 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呈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本病为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即胶原病的一种。心脏、关节和血管最常被累及,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急性期称为风湿热(rheumatic ...
网络 第五节 动脉瘤 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称为动脉瘤(aneurysm)。动脉瘤可依病因、形状和动脉瘤壁的结构进行分类(图8-18)。依病因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梅毒性、细菌性、外伤性和先天性动脉瘤,以及夹层动脉瘤。 图8-18 动脉瘤的类型 1.囊状动脉瘤;2.梭形动脉瘤;3.蜿蜒状动脉瘤;4.舟状动脉瘤;5.夹层动脉瘤;6 ...
网络 第四节 动脉炎 一、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大分支的炎症。主动脉炎包括梅毒性主动脉炎、高安动脉炎、风湿性主动脉炎及类风湿性主动脉炎,其原因有所不同,但其病理变化,无论肉眼观或组织学变化,均非特异性,且都颇为相似,因此不能简单地从肉眼变化及组织学来确定病因。 (一)梅毒性主动脉炎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 ...
网络 第三节 动脉中膜钙化 动脉中膜钙化(medial calcification)亦称Mбnckeberg中膜硬化,为原因不明的变质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中膜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好发于老年人的下肢大动脉,上肢动脉也可被累及。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其发生似乎与年龄变化有很大关系。钙化开始于内弹性膜间隙区,然后 ...
网络 第二节 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50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120万人。广义而言,体循环长期持续的不正常的血压升高称为高血压。 正常人的血压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幅度。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是,舒张压升高不明显。因此,舒张压升高是判 ...
网络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疾病谱正在变化,传染病已减少,人均寿命在延长,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率较30年前有明显升高。1985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前三位死因均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由于我国城乡肺心病死亡率均较高,经调整后,前三位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 ...
网络 第十三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肿瘤病因学研究引起肿瘤的始动因素,肿瘤发病学则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与肿瘤发生的条件。要治愈肿瘤和预防肿瘤的发生,关键问题是查明肿瘤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关于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多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对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某些 ...
网络 第十二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为极其重要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诊断、组织来源以及性质和范围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包括: 一、常规的病理形态学检查 1.脱落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有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子宫颈癌,痰涂片检查肺癌,胸、腹水离心后作涂片检查胸腔或腹腔的原发或转 ...
网络 第十一节 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有的肿瘤实质由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组织构成,称为混合瘤。最复杂的混合瘤是畸胎瘤,基肿瘤实质由来源于三个胚层的各种组织混杂在一起构成,有如一个畸形的胎儿。还有肾胚胎瘤也是比较多样的一种肿瘤。癌肉瘤也属混合瘤之一种。现分述如下: 1. 畸胎瘤(teratoma) 畸胎瘤是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的肿 ...
网络 第十节 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由神经外胚叶起源的肿瘤种类很多,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肿瘤(详见第十六章)、能分泌多肽激素及其前身的APUD系统来源的肿瘤(包括类癌、化学感受器瘤、嗜铬细胞瘤等,详见第十五章)、神网膜母细胞瘤、黑痣和黑色素瘤等。现仅将后三者分述如下。 1.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是 ...
网络 第九节 间叶组织肿瘤 一、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这类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硬高及颜色等均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生长慢,呈膨胀性长长,一般都具有包膜。现分述其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1.纤维瘤(fibroma)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排成束状,互相编织,纤维间含有细长的纤维细胞(图7-15)。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 ...
网络 第八节 上皮性肿瘤 从上皮组织(包括覆盖上皮与腺上皮)发生的肿瘤最为常见,其中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癌)对人类的危害最大人体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来源于上皮组织。 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乳头状瘤(papilloma)由覆盖上皮发生,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长,形成许多手指样或乳头状突起,并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外观。肿瘤的根部常较狭窄成蒂与正常 ...
网络 第七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人体任何部位、任何组织、任何器官几乎都可发生肿瘤,因此肿瘤的种类繁多,命名也复杂。一般根据其组织发生即组织来源来命名。良性肿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瘤”字,例如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瘤称为纤维瘤(fibroma),来源于腺上皮的良性瘤称为腺瘤(adenoma)等。有时还结合肿瘤的形态特点命 ...
网络 第六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综上所述,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上是明显不同的,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良性肿瘤一般对机体影响小,易于治疗,疗效好;恶性肿瘤危害较大,治疗措施复杂,疗效还不够理想。如果把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就会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造成复发、转移。相反,如把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也必然要进行一些不必要、不恰当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