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脓肿

佚名   病因  脑脓肿的致病菌既往以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需氧菌为多见,近年来厌氧菌属之链球菌,无芽胞革兰阴性菌,类杆菌等亦成为常见的致病菌。  感染途径  1.直接蔓延病菌通过颅骨骨折伤口或局部感染灶直接蔓延至脑而引起的脑脓肿,其中常见的局部感染灶为中耳炎、乳突炎和鼻窦炎。头皮炎症有时也可成为感染源。抗菌素广泛应用以来,上述病灶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脑脓肿来源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

佚名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的病毒种类繁多,病变可累及软脑膜、脑、脊髓,其中脑脊髓疾病常伴有脑膜反应,故脑脊液中亦可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发病前,临床上可有原发感染的前驱症状,如脊髓灰质炎时的非特异性胃肠炎;有的前驱症状不明显,如多灶性白质脑病。  基本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有以下几种基本变化:  (1)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疱疹病毒感染

佚名   此病毒为DNA病毒,其中能经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至少有四种:①单纯疱疹病毒(HSV),②带状疱疹病毒,③EB病毒,④巨细胞病毒,其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为多见。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是欧美常见的散发性脑炎,可见于新生儿(HSVⅡ型)或见于儿童和青年(HSVⅠ型)。发生在成人中的急性坏死性脑炎病情凶险,死亡率为30%~70%。病变多累及一侧或双侧颞叶或额叶下部,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肠原病毒感染

佚名   最重要的肠原病毒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Coxackie)病毒及ECHO病毒,它们都是小型RNA病毒,可引起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瘫痪性疾病。后者如脊髓前角灰质炎,多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也可由其他病毒引起。近年来由于积极开展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预防,柯萨奇病毒成为此病之常见病因。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脊髓前角灰质炎,临床上常伴有肢体瘫痪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虫媒病毒感染

佚名   目前已知的虫媒病毒有数百种之多,均为RNA病毒,其中能引起较严重疾病者有十余种。在我国常见的是由蚊传播的乙型脑炎和蜱传播的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夏季流行,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尤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约占乙型脑炎的50%~70%。乙型脑炎之称在于与冬季发生的昏睡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狂犬病

佚名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狂犬病的流行于犬、猫等(狼、蝙蝠等亦可感染),成为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人被病犬(或病猫等)咬伤,唾液中的病毒经伤口侵入人体,沿周围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至背根节经脊髓入脑而致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随伤口的部位而异,如面部咬伤者潜伏期较下肢被咬伤者要短得多。本病临床表现为创口疼痛、头痛、发热、不安、怕风,饮水时反射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佚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除选择性地破坏CD4+T细胞外,中枢神经系统也是HIV的靶器官,约有70%AID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AIDS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有下列数种:  1.病毒性脑膜炎 本病变出现在HIV感染的早期,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可自行缓解,表现为蛛网膜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脑脊液中单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

佚名   大多数慢病毒感染疾病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临床特点为潜伏期长(数月至数十年不等),起病缓慢,呈进行性、致死性发展。这类疾病有十余种,发生在人类者有4种。  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本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持续性麻疹病毒感染所致,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4~20岁),有麻疹病史,临床表现为精神和运动障碍、肌阵挛、抽搐,最后出现痴呆和去皮质强直。  病理变化:肉眼观,脑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缺氧与脑血管病变

佚名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均名列前茅。脑重量仅为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5%。加之脑组织不能储存能量,也不能进行糖的无氧酵解,因此其对氧和血供的要求特别高。缺血缺氧4分钟即可造成神经元的死亡。尽管机体存在一系列的代偿调节机制(如脑底动脉环的存在可使局部缺血区域得到一定程度的供血补偿;缺血缺氧时脑血管扩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缺血性脑病

佚名   缺血性脑病(ischemic 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低血压、心脏骤停、失血、低血糖、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脑损伤。  影响病变的因素  脑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的细胞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尽相同。不脑较脑干各级中枢更为敏感,大脑皮质较白质敏感。各类细胞对缺氧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中以皮质第Ⅲ、Ⅴ、Ⅵ层细胞,海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梗死

佚名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引起局部血供中断所致。大动脉,如颈内动脉、椎动脉之间存在脑底动脉环,故其中一支阻塞时一般不致引起梗死。中等大动脉,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其终末支之间仅有部分吻合,血管管腔阻塞可导致梗死,但梗死区小于该血管供应区。小动脉,如豆纹动脉、皮质穿支则少有吻合支,一旦发生阻塞,则梗死的范围和血管供应区基本一致。  引起脑梗死的血管阻塞,可以是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出血

佚名   颅内出血包括硬脑膜外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详本章创伤节)和脑出血。后者可分成脑内出血、蛛网膜下出血和混合性出血。  (一)脑内出血  高血压病是脑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生机制详见高血压病。此外此类出血也可见于血液病、血管瘤破裂等。  大块型脑出血常急骤起病,患者突感剧烈头痛,随即频繁呕吐、意识模糊,进而昏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颅脑损伤

佚名   颅脑损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是严重创伤的主要死因。颅脑损伤包括颅骨骨折,脑膜损伤和脑实质损伤。  一、脑膜损伤  脑膜损伤主要引起出血。  (一)硬脑膜外出血  硬脑膜外出血(epidural hemorrhage,EDH)此种出血以颞部较多见。创伤局部或颞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撕裂出血。血肿常引起颅骨与局部硬脑膜分离,压迫局部脑组织,形成平整而边界不清的压迹。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神经系统肿瘤

佚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约2~5/10万,占肿瘤尸检率的13%,其中85%为颅内肿瘤,15%为椎管内肿瘤。  原发性颅内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多见,约占40%,其次为脑膜瘤(13%~19%),听神经瘤(神经鞘瘤)(8%~9%)。胶质瘤中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占50%~60%,良性星形胶质细胞瘤约占25%~30%。  儿童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甚高,仅次于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胶质瘤

佚名   胶质瘤(glioma)具有特异的不同于其它部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1)良恶性的相对性:无论高度分化或低度分化的胶质瘤均呈浸润性生长,更无包膜形成。生长迅速、间变程度高的肿瘤,与周围组织截然不同,故边界往往较清楚。  第三脑室分化良好的幼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由于位于手术禁区,无法进行切除。因此预后不佳。  (2)局部浸润: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主要累及血管周围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髓母细胞瘤

佚名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好发于儿童,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而占第2位,其发生率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5%,发病年龄75%为15岁以下,偶见于成人,男性较女性为多(2~3:1)。  本瘤来源于小脑蚓部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或小脑皮质的胚胎性外颗粒层细胞,故本瘤主要见于小脑,在儿童多发生于小脑蚓部,在成人则多见于小脑半球。  肉眼观,瘤组织呈鱼肉状,色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膜瘤

佚名   脑膜瘤(meningioma)可来源于脑膜的各组成成分如蛛网膜细胞,纤维母细胞或血管,其中多数来源于蛛网膜颗粒中的蛛网膜细胞。本瘤大多生长缓慢,良性类型可完全无症状,在70岁以上老人的尸检中,发现无症状的脑膜瘤不在少数,无症状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4%。脑膜瘤患者多为40~50岁中年人,女性较男性多。  肿瘤的好发部位与蛛网膜颗粒所在部位相同,常见于上矢状窦旁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神经鞘膜瘤

佚名   神经鞘膜肿瘤有神经鞘瘤(neurilemmoma)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两类。两者均为神经鞘细胞来源,但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有一定差别,故分别叙述。  1.神经鞘瘤神经鞘瘤可发生在周围神经、颅神经或交感神经。颅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5%~10%,发生于听神经,所以又称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因位于小脑脑桥角,故又称小脑脑桥角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交感神经肿瘤

佚名   神经元性肿瘤中最原始而低分化的恶性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高分化的良性肿瘤为节细胞神经瘤。这些肿瘤在中枢神经极为罕见,而较多发生在交感神经节与肾上腺髓质,详见肾上腺肿瘤。 相关新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

佚名   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性肿瘤可累及脑和脊髓,其中以脑的转移性肿瘤较多见。在临床脑肿瘤中估计约有20%为转移性,而在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中约有10%~15%有脑转移。  1.脑转移性肿瘤的来源 以支气管肺癌最常见,其中约40%发生脑转移,其次为乳腺癌约25%。其他肿瘤如胃癌、结肠癌、肾癌和黑色素瘤等均可发生脑转移,特别是黑色素瘤脑转移可达15%。  2.脑转移瘤的形成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