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重组技术原理:基因敲除鼠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于DNA同源重组的原理发展起来的,Capecchi和Smithies在1987年根据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原理,首次实现了ES的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targeted integration),这一技术称为"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或"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利用这种E ...
一、常规基因敲除鼠(Conventional Knockout)常规基因敲除是通过基因打靶,把需要敲除的基因的几个重要的外显子或者功能区域用Neo Cassette 替换掉。这样的小鼠其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都不表达该基因产物。此类基因敲除鼠一般用于研究某个基因在对小鼠全身生理病理的影响,而且这个基因没有胚胎致死性。二、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Conditional Knockout)条件性基因敲除小 ...
网络 第八节 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累及神经系统者有两类。 一、代谢性脑病 本病是系统性疾病在脑的表现,由于血脑屏障发生障碍,脑组织受生化内环境的影响,发生代谢变化,导致脑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有:糖尿病、尿毒症、高血钙症及肝功能衰竭等。往往脑功能障碍显著,但病理形态变化不明显。提示本型脑病的性质主要是生化性障碍。例如: 肝 ...
网络 第七节 变性疾病 变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变特点在于选择性地累及某1~2个功能系统的神经细胞而引起受累部位特定的临床表现,如累及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痴呆;累及基底核椎体外运动神经系统则引起运动障碍,累及小脑可导致共济失调等。本组疾病的共同病理特点为受累部位神经元的萎缩、死亡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此外不同的疾病还可有 ...
网络 第六节 脱髓鞘疾病 原发性脱髓鞘(primary demyelination)是指髓鞘脱失但轴索相对完好而言,乃由于少突胶质细胞受损影响髓鞘形成,或由于免疫或毒性因素损害髓鞘所致。继发性脱髓鞘常继发于轴突变性(如Waller变性)。脱髓鞘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广泛原发性脱髓鞘为主的一组疾病,见表16-2。感染、缺氧和代谢障碍,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性代谢 ...
网络 第五节 肿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约2~5/10万,占肿瘤尸检率的13%,其中85%为颅内肿瘤,15%为椎管内肿瘤。 原发性颅内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多见,约占40%,其次为脑膜瘤(13%~19%),听神经瘤(神经鞘瘤)(8%~9%)。胶质瘤中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占50%~60%,良性星形胶质细胞瘤约占25%~30%。 ...
网络 第四节 创伤 颅脑损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是严重创伤的主要死因。颅脑损伤包括颅骨骨折,脑膜损伤和脑实质损伤。 一、脑膜损伤 脑膜损伤主要引起出血。 (一)硬脑膜外出血 硬脑膜外出血(epidural hemorrhage,EDH)此种出血以颞部较多见。创伤局部或颞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撕裂出血。血肿常引起颅骨与 ...
网络 第三节 缺氧与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均名列前茅。脑重量仅为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5%。加之脑组织不能储存能量,也不能进行糖的无氧酵解,因此其对氧和血供的要求特别高。缺血缺氧4分钟即可造成神经元的死亡。尽管机体存在一系列的代偿调节机制(如脑底动脉环的存在可使局部缺血区域得到一 ...
网络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病原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入侵中枢神经系统:①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栓子等。②局部扩散――颅骨开放性骨折、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等;③直接感染,创伤或医源性(腰椎穿刺等)感染;④经神经感染,某些病毒发狂犬病病毒可沿周围神经,单纯疱疹病 ...
网络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由于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学上的某些特殊性,故在病理方面具有和其它实质性器官(如肝、肾)不同的一些特殊规律:①病变定位和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密切,例如一侧大脑额叶前中央回病变可导致对侧肢体偏瘫;②相同的病变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综合征及后果,如额叶前皮质区(联络区)的小梗死灶可不产生任何症状,而如发生在延髓则可导致严重后果 ...
网络 第六节 APUD系统肿瘤 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系统是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列内分泌细胞,弥散在许多器官及内分泌腺体内,能够从细胞外摄取胺的前体,并通过细胞内氨基脱羧酶的作用,使胺前体形成相应的胺(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和多肽激素。现在又把这种细胞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di ...
网络 第五节 胰岛疾病 一、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和)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而引起的代谢障碍,为以持续的血糖升高和出现糖尿为主征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依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继发性糖尿病是由于炎症、肿瘤、手术等已知疾病造成胰岛广泛破坏, ...
网络 第四节 肾上腺疾病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在人类主要是皮质醇)、盐皮质激素及肾上腺雄激素。肾上腺皮持功能亢进(hyperadrenalism)根据何种激素分泌过多可分为不同的综合征,以下两种较多见。 (一)Cushing综合征 Cushing综合征时,糖皮质激素长期分泌过多,促进蛋白异化, ...
网络 第三节 甲状旁腺疾病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甲状旁腺增生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旁腺疾病时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素所致。临床表现为血钙增高及无机磷降低。血钙增高的机制是:①通过破骨细胞的作用引起骨组绢脱钙;②肾小管增加钙的吸收;③胃肠增 ...
网络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一、非毒性甲状腺肿 非毒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使TSH分泌增多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根据地理分布可分为地方性(endemic)和散发性(sporadic)两种。地方性甲状腺肿以远离海岸的内陆山区和半山区多见,人群中约有10%以上的人患有该病,其发病人数是 ...
网络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包括各内分泌腺体及弥散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APUD细胞)。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一方面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之间的调节机制所控制。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肽类激素,控制垂体许多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垂体的激素又控制着靶器官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反过来,靶器官所分泌的激素在血中的水平又对垂体及 ...
网络 第四节 阴茎癌 阴茎癌(carcinoma of penis)为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年龄为30岁。较阴茎乳头状瘤的患者大10岁,所以它在初期可能为乳头状瘤,经若干年后转移为鳞状细胞癌。患阴茎癌者绝大多数皆有包皮过长。 阴茎癌多发生于包皮内面、阴茎头和冠状沟等处。早期病变可呈湿疹样、小乳头状、确实的红斑或 ...
网络 第三节 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症(hyperplasia of prostate)又称前列腺肥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依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男性均有不同程度增生,但多数无症状。 病因 一般认为和体内雄激素及雌激素平衡失调有关。在正常情况下,雄激素主要促进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分泌,雌 ...
网络 第二节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多为恶性,其发生率约占所有男性癌瘤的2%。根据组织发生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起源于睾丸生殖细胞的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畸胎瘤、绒毛膜癌及内胚窦瘤等,较多见;另一类来自睾丸性索间质,包括睾丸间质细胞瘤和支持细胞瘤等,较少见。 一、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 ...
网络 第十四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 睾丸和附件炎症 一、肉芽肿性睾丸炎 肉芽肿性睾丸炎(granulomatous orchitis)比较少见,多发生于中年人。病因尚未阐明,患者常有睾丸损伤史,故可能为生殖细胞损伤后,产生或释放某种物质引起肉芽肿的形成,临床上可呈急性经过,睾丸呈明显的炎性肿痛,亦可进展缓慢,似睾丸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