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佚名   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生成后肝管流出,经胆总管而至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入胆囊而存贮于胆囊,当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胆汁和胰液、肠液一起,对小肠内的食糜进行化学性消化。图6-20 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实线代表水样分泌 虚线代表酶的分泌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成年人每日分泌胆汁约800―1000ml 胆汁的生成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高蛋白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肠液的分泌

佚名   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十二指肠和肠腺。十二指肠又称勃氏腺(Brunner’s gland),分布在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中,分泌碱性液体,内含粘蛋白,因而粘稠度很高。这种分泌物的主要机能是保持十二指肠的上皮,不被胃酸侵蚀。肠腺又称李氏腺(Lieberkühn crypt),分布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内,其分泌液构成了小肠液的主要部分。  (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肠的运动

佚名   小肠的运动功能是靠肠壁的两层平滑肌完成的。肠壁的外层是纵行肌,内层是环行肌。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小肠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  1.紧张性收缩 小肠平滑肌紧张性是其它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腔易于扩张,肠内容物的混合和转运减慢;相反,当小肠紧张性升高时,食糜在小肠内的混合和运转过程就加快。  2.分节运动 这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肠内消化

佚名   人类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水分,大肠还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贮存所。  一、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液是由在肠粘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的。大肠的分泌富含粘液和硕酸氢盐,其pH为8.3-8.4。大肠液中可能含有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便它们对物质的分解作用不大。大肠液的主要作用在于其中的粘液蛋白,它能保护扬粘膜和润滑粪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吸收

佚名   消化管内的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消化过程是吸收的重要前提。由于吸收为多细胞机体提供了营养,因而具有很大的生理意义。  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有吸收速度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各部分消化管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和停留的时间。在口腔和食管内,食物实际上是不被吸收的。在胃内,食物的吸收也很少,胃可吸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佚名   在小肠中被吸收的物质不仅是由口腔摄入的物质,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入消化管内的水分、无机盐和某些有机成分,大部分将在小肠中被重吸收。例如,人每日分泌入消化管内的各种消化液总量可达6-7L之多,每日还从口腔摄入1L多的水分,而每日由粪便中丢失的水分只有150ml左右。因此,重吸收回体内的液体量每日可过8L。这样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被重吸收,势必严重影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和吸收 参考资料

佚名   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王志均.梅懋华,朱文玉.胃肠激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梅懋华主编,消化道生理学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4.周吕主编.胃肠生理学: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5.Johnson LR.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4th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能量代谢

佚名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简称代谢。  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经消化转变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入血。在细胞中,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构筑机体的组成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同时经过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为代谢产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物质代谢过程中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佚名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减少。这是所有形式的能量(动能、热能、电能入化学能)互相转化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这一规律,即在整个能量转化过程中,机体所利用的蕴藏于食物中的化学能与最终转化成的热能和所作的外功,按能量来折算是完全相等的。因此,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食物,或者测定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佚名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环境温度等。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量显著增加,因为肌肉活动需要补给能量,而能量则来自大量营养物质的氧化,导致机体耗氧量的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右达安静时的10-20倍。肌肉活动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础代谢

佚名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测定基础代谢率,要在清晨末进餐以前(即食后12-14h)进行。前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体温

佚名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  人体的外周组织即表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称为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表层温度不稳定,各部位之间的差异也不大。在环境温度为23℃时,人体表层最外层的皮肤温,如足皮肤温为27℃,手皮肤温为30℃。躯干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体热平衡

佚名   如第一节所述,机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其中50%以上以热能的形式用于维持体温,其余不足50%的化学能则载荷于ATP,经过能量转化与利用,最终也变成热能,并与维持体温的热量一起,由循环血液传导到机体表层并散发于体外。因此,机体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调控下,使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处于平衡,即体热平衡,维持正常的体温。如果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就会升高;散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体温调节

佚名   恒温动物包括人,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例如,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增中产热和减少散热;在炎热环境下,机体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复杂的调节过程,涉及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觉器,通过有关传导通路把温度信息传达到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流量、竖毛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能量代谢和体温 参考资料

佚名   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Patton HDFuchs AEHille BScher RSTextbook of Physiology 21th edWB Saunders COPhiladelphia1989  3.Ganong WF.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13th edL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的生成和排出

佚名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①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③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本章主要阐述肾的尿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以及输尿管和膀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肾的功能解剖

佚名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侧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部分(图8-1)。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其峡谷端分别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图8-2)。肾小球的包囊称为肾小囊。它有两层上皮细胞,内层(脏层)紧贴在毛细血管壁上,外层(壁层)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肾血液循环的特征

佚名   肾的血液供应很丰富。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钟有1200ml血液流过两侧肾,相当于心输出量的1/5-1/4左右。其中约94%的血液分布在肾皮质层,5%-6%分布在外髓,其余不到1%供应内髓,通常所说的肾备注量主要指肾皮质血流量。  肾血流量的调节包括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表现为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佚名   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中的超滤液。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佚名   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在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可以保持稳定。但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以致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因而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果出现少尿(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以致无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