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突 触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传递登记处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中,最常见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树(axodendritic)、轴-棘(axospinous)、轴-体(axosomatic) ...
网络 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除上述内分泌腺外,机体许多其他器官还存在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多种激素样物质在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Pearse(1966)根据这些内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和分泌胺(amine),而且细胞是通过摄取胺前体(氨基酸)经脱羧后产生胺的,故将这些细胞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amine precurso ...
网络 五、松果体 松果体又称脑上腺,呈扁圆锥形,以细柄连于第三脑室顶。松果体表面包以软膜,软膜结缔组织伴随血管伸入腺实质,将实质分为许多小叶,小叶内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等组成。 松果体细胞(pinealocyte)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类似,在HE染色片中,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胞质少,弱嗜碱性。在银染色切片中,可 ...
网络 四、垂体 垂体位于蝶鞍垂体窝内,体积约0.5cm×1cm×1cm,重约0.5g.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份组成,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膜。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的外胚层上皮,神经垂体由间脑底部的神经外胚层向腹侧突出的神经垂体芽发育而成。神经垂体分为神经部和漏斗两部分,漏斗与下丘脑相连。腺垂体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及结节部三部分。远侧部最大,中间部位于远 ...
网络 三、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的上方,右侧肾上腺呈扁平三角形,左侧呈半月形。成人的每侧肾上腺重4~5g。肾上腺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膜,少量结缔组织伴随血管和神经伸入腺实质内。肾上腺实质由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两部分构成,两者在发生、结构和功能上均不相同,皮质来自中胚层,髓质来自外胚层。 (一)皮质 皮质约占肾上腺体积的80%~90 ...
网络 二、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一般有上下两对,位于甲状腺左右叶的背面。成人甲状旁腺呈棕黄色的扁椭圆形,总重约120mg。腺表面包有薄层结组织被膜腺细胞排列成索团状,其间富含有孔毛细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还可见散在脂肪细胞,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腺细胞有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两种(图11-3)。 图11-3 甲状旁腺 (一)主细胞 ...
网络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少 ...
网络 五、皮肤的再生 皮肤受损伤后,其再生过程和修复时间,因受损的面积和深度而有很大的差别。小而浅的损伤,由于表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数天就能愈合,也不形成瘢痕。较大而深的损伤,其再生过程则较长。创伤后首先是凝血和止血,并出现炎症反应,众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局部,清除细菌。随后出现许多巨噬细胞,清除损坏的组织,并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 ...
网络 四、皮肤的附属器 (一)毛 除手掌和足�等部位外,人体大产分皮肤都长有毛(hair)。毛的粗细和长短不一。头发、胡须和腋毛等较粗较长,并富有黑色素;其余部位的毛细软而短,含色素少。兽类皮肤有极多的毛,对保持体温和防御机械性损害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毛已相当退化,已无上述的作用,但毛囊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敏锐地感受触觉等刺激。 ...
网络 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解剖学中所称的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图10-1),一般不认为它是皮肤的组成部分,皮下组织将皮肤与深部的组织连接一起,并使皮肤有一定的可动性。皮下组织的厚度因个体、年龄、性别和部位而有较大的差别。腹部皮下组织中脂肪组织丰富,厚可达3cm以上。眼睑、阴茎和阴囊等部位皮下组织最薄,不含 ...
网络 二、真皮 真皮(dermis)位于表皮下面,由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牢固相连。真皮深部与皮下组织接连,但两者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图10-1,10-4)。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等,一般厚约1~2mm。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两层。 1.乳头层 乳头层(papillary layer)为紧邻表皮的薄层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细密,含 ...
网络 第十章 皮肤 皮肤(skin)的面积为1.2-2m2约占体重的8%,是个面积广大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相连(图10-1)。皮肤内有毛、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它们是由表皮衍生的皮肤附属器。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对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体侵入,并能防止体内组织液丢失。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 ...
网络 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当异物或细菌侵入机体,体内各处的吞噬细胞(phagocyte)可吞噬清除异物,这是机体最原始的一种防御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Aschoff(1924)将这些吞噬细胞(除粒细胞外)和血液内的单核细胞以及骨髓和淋巴器官内的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归纳为一个系统,称为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 ...
网络 三、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构成的器官,依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①中枢淋巴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包括胸腺和骨髓,它们是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场所。淋巴干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内分裂分化,成为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中枢淋巴器官发生较早,出生前已发育完善,能连续不断地向周围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输送处女型淋 ...
网络 二、淋巴组织 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组织称为淋巴组织( lymphopid tissue),一般将淋巴组织分为两种: 1.弥散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一些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图9-5)。淋巴细胞无明显的境界,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网络 第九章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其它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组成;广义上也包括血液中其它白细胞及结缔组织中的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淋巴细胞经血液和淋巴周游全身 ...
网络 七、淋巴管系统 人体除中枢神经系统、软骨、骨髓、胸腺和牙等处没有淋巴管分布,其余的组织和器官大多有淋巴管。 1.毛细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lymphatic capillary)以盲端起始于组织内,互相吻合成网,然后汇入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是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薄,仅由内皮和极薄的结缔组织构成,无周细胞。电镜下,毛细淋巴管内皮 ...
网络 六、心脏 心脏的壁很厚,主要由心肌构成。由于心脏的规律收缩,血液在血管中环流不息,合身体各部分和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一)心脏的结构 心脏壁也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1.心内膜 心内膜(endocardium)表面是内皮,与血管的内皮相连。内皮下为内皮下层,其中除结缔组织外,也 ...
网络 五、微循环的血管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人体各部和器官中微循环血管的组成各有特点,但一般都由下述几部分组成(图8-12)。 1.微动脉 由于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微动脉起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作用。 2.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 ...
网络 四、静脉 静脉由小至大逐级汇合,管径渐增粗,管壁也渐增厚。中静脉及小静脉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静脉的数量比动脉多,管径较粗,管腔较大,故容血量较大。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而柔软,弹性也小,故切片标本中的静脉管壁常呈塌陷状,管腔变扁或呈不规则形。 静脉也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但静脉管壁结构的变异比动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