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循环的血管

佚名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人体各部和器官中微循环血管的组成各有特点,但一般都由下述几部分组成(图8-12)。1.微动脉 由于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微动脉起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作用。2.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 微动脉的分支称毛细血管前微动脉(precapillary 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脏

佚名 心脏的壁很厚,主要由心肌构成。由于心脏的规律收缩,血液在血管中环流不息,合身体各部分和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相关新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脏的结构

佚名 心脏壁也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1.心内膜 心内膜(endocardium)表面是内皮,与血管的内皮相连。内皮下为内皮下层,其中除结缔组织外,也含有少许平滑肌。皮下层与心肌膜之间是心内膜下层(subendocardial layer),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血管和神经。心室的心内膜下层还有心脏传导系的分支(图8-13)。2.心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脏的传导系统

佚名 心脏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发生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律收缩。这个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位于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图8-16)。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由结缔组织把它们和心肌膜隔开。级成这个系统的心肌纤维聚集成结和束,受交感、副交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淋巴管系统

佚名 人体除中枢神经系统、软骨、骨髓、胸腺和牙等处没有淋巴管分布,其余的组织和器官大多有淋巴管。1.毛细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lymphatic capillary)以盲端起始于组织内,互相吻合成网,然后汇入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是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薄,仅由内皮和极薄的结缔组织构成,无周细胞。电镜下,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有较间隙,无基膜,故通透性大,大分子物质易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与免疫

佚名 (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种类繁多、分工极细、并有不同分化阶段和功能表现的一个细胞群体。各种淋巴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如效应性淋巴细胞仅1周左右,而记忆性淋巴细胞可长达数年,甚至终身。各种淋巴细胞的形态相似,不易区分,只有用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才能予以鉴别。1.淋巴细胞的主要类群 依据表面标志、形态结构和功能表现的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三类。(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淋巴组织

佚名 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组织称为淋巴组织( lymphopid tissue),一般将淋巴组织分为两种:1.弥散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一些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图9-5)。淋巴细胞无明显的境界,含有T细胞和B细胞,还常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它是淋巴细胞从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淋巴器官

佚名 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构成的器官,依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①中枢淋巴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包括胸腺和骨髓,它们是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场所。淋巴干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内分裂分化,成为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中枢淋巴器官发生较早,出生前已发育完善,能连续不断地向周围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输送处女型淋巴细胞。中枢淋巴器官不受抗原刺激的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骨髓

佚名 红骨髓是造血器官,又是哺乳动物和人培育B细胞的中枢淋巴器官。骨髓的髓细胞中约有10%属于淋巴细胞系,主要为B细胞系的细胞,细胞散在分布,不形成B细胞岛。淋巴干细胞在骨髓的微环境中先形成大的前B细胞(pre-B cell),约经过4~8次分裂成为中等大小的前B细胞,胞质内已开始合成膜抗体分子。细胞再继续分裂变小,成为幼B细胞(immature B cell),细胞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淋巴结

佚名 淋巴结是哺乳类特有的淋巴器官。人体的淋巴结共约450个,呈豆形,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常成群分布于肺门、腹股沟及腋下等处,是滤过淋巴和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1.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afferent lymphatic vessel)穿过被膜通入被膜下淋巴窦。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小梁(trabecula)。淋巴结的一侧凹陷称为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佚名 脾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血液循环的通路上,有滤过血液和对侵入血内的抗原起免疫应答等功能。1.脾的结构 脾内也含有大量淋巴组织,但其淋巴组织的分布规律与淋巴结不同。脾无皮质髓质之分,而分为白髓、边缘区和红髓三部分;脾内无淋巴窦,但有大量的血窦(图9-18)  图9-18 脾(1)被膜与小梁:脾的被膜较厚,表面覆有间皮,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脾内形成许多分支的小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扁桃体

佚名 扁桃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此处的粘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是经常接触抗原引起局部免疫应答的部位。1.腭扁桃体 呈卵圆形,粘膜一侧表面覆有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入形成10~30个分支的的隐窝(crypt)。隐窝周围的固有层内有大量弥散淋巴组织及淋巴小结(图9-23)。隐窝深部的复层扁平上皮内含有许多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郎格汉斯细胞,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佚名 当异物或细菌侵入机体,体内各处的吞噬细胞(phagocyte)可吞噬清除异物,这是机体最原始的一种防御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Aschoff(1924)将这些吞噬细胞(除粒细胞外)和血液内的单核细胞以及骨髓和淋巴器官内的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归纳为一个系统,称为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并认为这些细胞的起源、形态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皮肤

佚名 皮肤(skin)的面积为1.2-2m2约占体重的8%,是个面积广大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相连(图10-1)。皮肤内有毛、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它们是由表皮衍生的皮肤附属器。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对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体侵入,并能防止体内组织液丢失。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多种刺激。此外,皮肤对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表皮

佚名 表皮(epidermis)是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等,一般厚0.07~0.12mm,手掌和足�最厚,约0.8~1.5mm。表皮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角蛋白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占表皮细胞的绝大多数,它们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细胞角化并脱落;另一类细胞为非角蛋白形成细胞,数量少,分散存在于角蛋白形成细胞之间,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真皮

佚名 真皮(dermis)位于表皮下面,由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牢固相连。真皮深部与皮下组织接连,但两者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图10-1,10-4)。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等,一般厚约1~2mm。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两层。图10-1 手掌皮肤(低倍)1.乳头层 乳头层(papillary layer)为紧邻表皮的薄层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细密,含细胞较多。此层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皮下组织

佚名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解剖学中所称的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图10-1),一般不认为它是皮肤的组成部分,皮下组织将皮肤与深部的组织连接一起,并使皮肤有一定的可动性。皮下组织的厚度因个体、年龄、性别和部位而有较大的差别。腹部皮下组织中脂肪组织丰富,厚可达3cm以上。眼睑、阴茎和阴囊等部位皮下组织最薄,不含脂肪组织。分布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佚名 除手掌和足�等部位外,人体大产分皮肤都长有毛(hair)。毛的粗细和长短不一。头发、胡须和腋毛等较粗较长,并富有黑色素;其余部位的毛细软而短,含色素少。兽类皮肤有极多的毛,对保持体温和防御机械性损害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毛已相当退化,已无上述的作用,但毛囊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敏锐地感受触觉等刺激。1.毛的结构 伸在皮肤外面的毛称毛干(hair shaft),长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皮脂腺

佚名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大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与一个共同的短导管构成(图10-9,10-10)。导管为复层扁平上皮,大多开口于毛囊上段,也有些直接开口在皮肤表面。腺泡周边是一层较小的幼稚细胞,有丰富的细胞器,并有活跃的分裂能力,生成新的腺细胞。新生的腺细胞渐变大,并向腺泡中心移动,胞质中形成越来越多的小脂滴(图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外泌汗腺

佚名 外泌汗腺(eccrine sweat gland)又名局泌汗腺,即通常所称的汗腺。它们遍布于全身的皮肤中,但不同部位皮肤内的汗腺数目有明显差别。汗腺是单曲管状腺,分泌部为较粗的管,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中,盘曲成团,管腔小。导管较细而直,开口于皮肤表面(图10-1,10-9)。分泌部由单层锥体形细胞组成,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胞质着色较浅(图10-12)。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