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睾丸和卵巢的发生

佚名 生殖腺来自体腔上皮、下皮下方的间充质及原始生殖细胞三个不同的部分。1.未分化性腺的发生 人胚第5周时,左、右中肾嵴内侧的表面上皮下方间充质细胞增殖,形成一对纵行的生殖腺嵴(图23-2)。不久,生殖腺嵴的表面上皮向其下方的间充质生出许多不的细胞索,称初级性索(primary sex cord)。胚胎第4周时,位于卵黄囊后壁近尿囊处有许多源于内胚层的大圆形细胞,称原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

佚名 1.未分化期 人胚第6周时,男女两性胚胎都具有两套生殖管,即中肾管和中肾旁管(paramesonephric duct,又称Müller管)。中肾旁管由体腔上皮内陷卷褶而成,上段位于中肾管的外侧,两者相互平行;中段弯向内侧,越过中肾管的腹面,到达中肾管的内侧;下段的左、右中肾旁管在中线合并。中肾旁管上端呈漏斗形开口于腹腔,下端是盲端,突入尿生殖窦的背侧壁,在窦腔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外生殖器的发生

佚名 1.未分化期 人胚第9周前,外生殖器不能分辨性别。第5周 初,尿生殖膜的头侧形成一隆起,称生殖结节(genital tubercle)。尿生殖膜的两侧各有两条隆起,内侧的较小,为尿生殖褶(urogenital fold),外侧的较大,为阴唇阴囊隆起(labio-scrotal swelling)。尿生殖褶之间的册陷为尿道沟,沟底覆有尿生殖膜。第7周时,尿生殖膜破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殖系统的常见畸形

佚名 1.陷睾 睾丸未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等处 ,称隐睾(crytorchidism)(图23-15)。据统计,约有30%的早产儿及3%的新生儿睾丸未降入阴囊,其中大部分在一岁未可降入阴囊,仍有约1%为单侧或双侧隐睾。因腹腔温度高于阻囊,故隐睾会影响精子发生,双侧隐睾可造成不育。2.先天性腹股沟疝 先天性腹股沟疝(congenital inguinal he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佚名 心血管系统是胚胎发生中功能活动最早的系统,约在第3周末开始血液循环,使胚胎很早即能有效地获得养料和排除废物。心血管系统是由中胚层分化而来,首先形成的是原始心血管系统,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生长、合并、新生和萎缩等改建过程而完善。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受何因素控制,目前仍不很清楚,但与遗传和局部血流动力学如血流速度与方向及血流压力等有一定关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佚名 人胚胎第15~16天左右,在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首先出现许多血岛(blood island),它是间充质细胞密集而成的细胞团。血岛中央的游离细胞分化成为原始血细胞(primitive blood cell),即造血干细胞(图24-1)。内皮管不断向外出芽延伸,与相邻血岛形成的内皮管互相融合通连,逐渐形成一个丛状分布的内皮管网。与此同时,在体蒂和绒毛膜的中胚层内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脏的发生

佚名 心脏发生于生心区。生心区是指胚盘前缘脊索前板(口咽膜)前面的中胚层,此区前方的中胚层为原始横隔(图24-3)。图24-3 原始心脏的发生 相关新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佚名 除上述内分泌腺外,机体许多其他器官还存在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多种激素样物质在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Pearse(1966)根据这些内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和分泌胺(amine),而且细胞是通过摄取胺前体(氨基酸)经脱羧后产生胺的,故将这些细胞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管

佚名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单糖、甘油酯等。吸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些器官的管壁结构具有某些共同的分层规律,又各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佚名 消化管(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图12-1)。图12-1 消化管一般结构模式图(一)粘膜粘膜(tunica mucosa)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1.上皮 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异。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口腔

佚名 (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口腔粘膜只有上皮和固有层,无粘膜肌。上皮为复层扁平,仅在硬腭部出现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突向上皮形成乳头,其内富有毛细血管,故新鲜粘膜呈红色。乳头及上皮内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固有层中尚有粘液性和浆液性的小唾液腺。固有层下连骨骼肌(于唇、颊等处)或骨(于硬腭)。(二)舌舌由表面的粘膜和深部的舌肌组成。舌肌由纵行、横行及垂直走行的骨骼肌纤维束交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佚名 咽分口咽、鼻咽和喉咽,其结构如下:1.粘膜 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口咽与喉咽表面覆以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鼻咽主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及粘液腺或混合腺,深部有一层弹性纤维。2.肌层 由内纵行与外斜或环行的骨骼肌组成,其间可有粘液腺。3.外膜 为富有血管及神经纤维的结缔组织(纤维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食管

佚名 食管腔面有纵形皱襞,食物通过时皱襞消失(图12-5)  图12-5 食管(横切)1.粘膜 表面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下端与胃贲门部的单层柱状上皮骤然相接。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并形成乳头突向上皮。在食管上端下端的固有层内可见粘液性的食管贲门腺,但也可缺如。粘膜肌层由纵行平滑肌束组成。2.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粘液性和混合性的食管腺,其导管穿过粘膜开口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佚名 食物入胃后,与胃液混合为食糜 。胃可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醇类。(一)粘膜胃收缩时腔面可见许多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几乎消失。粘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粘膜分成许多直径2~6mm的胃小区(gastric area)。粘膜表面还遍布约350万个不规则的小孔,称胃小凹(gastric pit)。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5条胃腺通连(图12-6)。图1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肠

佚名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各具某些结构特点。(一)粘膜小肠腔面的环行皱襞从距幽门约5cm处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极发达,向下逐渐减少和变矮,至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粘膜表面还有许多细小的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长0.5~1.5mm,形状不一,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发达(图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肠

佚名 大肠分为盲肠(附阑尾)、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食特残渣形成粪便。大肠粘膜不形成环行皱襞与绒毛,故表面平滑;但在结肠袋之间的横沟处,结肠壁内面有半月形皱襞。(一)盲肠与结肠1.粘膜 上皮是单层柱状,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后者数量明显多于小肠。固有层内有大量由上皮下陷而成的大肠腺(亦称肠隐窝),呈长单管状,除含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外,尚有少量未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佚名 消化管与机体外环境相通连,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抗原物质不可避免地随饮食进入。它们大多被胃酸和消化酶所破坏,其余或以原形排出体外,或受到消化管淋巴组织的免疫抵御。消化管淋巴组织又称肠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包括粘膜淋巴小结(尤以咽、回肠与阑尾处发达),固有层中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上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佚名 在胃、小肠与大肠的上皮与腺体中散在着种类繁多的内分泌细胞,其中尤以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上段为多。由于胃肠道粘膜的面积巨大,这些细胞的总量超过其它内分泌腺腺细胞的总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胃肠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们分泌的多种激素统称胃肠激素(gut hormone),一方面协调胃肠道自身的运动和分泌功能,也参与调节其它器官的活动。图12-23 小鼠肠腺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佚名 (一)血管供应胃肠的血管多走行于系膜内,动脉穿过肌层,在粘膜下层形成动脉丛。胃和大肠的粘膜下动脉丛发出许多小支进入固有层内,在腺体之间形成毛细血管网,后者汇集成粘膜下静脉丛。静脉伴同动脉穿过肌层离开管壁。小肠的粘膜下动脉丛发出两种分支,一种在肠腺间形成毛细血管网,另一种在绒毛内,紧贴上皮下方形成毛细血管网;两者均汇入粘膜下静脉丛(图12-25)。图12-25 消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腺

佚名 消化腺包括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消化腺(如口腔粘膜小唾液腺、胃腺、肠腺等)和构成器官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大消化腺是实质性器官,外包以结缔组织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腺分隔为若干叶和(或)小叶,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也随同进入腺内。腺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由腺细胞组成的腺泡以及腺的导管为实质;被膜和叶间与小叶间结缔组织为间质。大消化腺的分泌物经导管排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