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六、肢体的发生 (一)肢体发生过程 人胚第4周末,胚体左右外侧体壁上先后出现两对小隆起,即上肢芽与下肢芽(anterior and posterior limb bud),它们由深部增殖的中胚层组织和表面外胚层(图21-6)。肢芽逐渐增长变粗,先后出现近端和远端两个收缩环,将每一肢芽分为三段。上肢芽被分为臂、前臂和手,下肢芽被分为大 ...
网络 五、颈的形成 颈是由第2、3、4、6鳃弓与心上嵴发育而成。左、右第2鳃弓生长迅速它们向中线生长而愈合;向头端生长,将它下颌隆起之间的第1鳃沟演化的外耳推向侧上方;向尾侧延伸而越过第3、4、6鳃弓,覆盖在它们表面。心上嵴(epicardial ridge)是心隆起上缘的间充质增生而向胚体头端长出的嵴状隆起。当第2鳃弓与心上嵴愈合后,在它们与下方 ...
网络 四、牙的发生 牙的釉质来源于外胚层,其它部分成自中胚层。人胚第6周时,口凹边缘的外胚层组织增生,沿上、下颌形成“U”形的牙板(dental lamina)。牙板向深部中胚层内生长,在上、下颌内先后各形成10个圆形突起,称牙蕾(tooth bud)。牙蕾发育增大,底部内陷为帽状的造釉器(enamel organ),为乳牙的原基(图21-5) ...
网络 三、腭的发生与口腔、鼻腔的分隔 腭起源于正中腭突与外侧腭突两部分,从第5周开始发生,至第12周完成(图21-4)。 1.正中腭突左右内侧鼻隆起愈合后,向原始口腔内长出一个短小的突起,即为正中腭突(median palatine process)。它演化为腭前部的一小部分。 2.外侧腭突上颌隆起向原始口腔内长出的左右一对扁平 ...
网络 二、颜面的形成 第一鳃弓出现后,其腹侧部分迅速分叉方两支,分别称为上颌隆起(maxillary prominence)与下颌隆起(mandibular prominence)。左、右下颌隆起很快在胚腹侧中线愈合,将口咽膜与心隆起隔开。此时正面观察胚体部,其颜面是由额鼻隆起、左右上颌隆起、已愈合的左右下颌隆起及这5个隆起包围的一宽大凹陷��口凹 ...
网络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人胚第4周时,胚盘已向腹侧卷折成为柱状胚体。前神经孔逐渐闭合,神经管头端迅速膨大形成脑泡(脑的原基)。脑泡腹侧的间充质局部增生,使胚体部外观呈较大的圆形隆起,称额鼻隆起(frontonasal prominence)。同时,口咽膜尾侧的原始心脏发育长大并隆起,称心隆起(heart prominence)(图21- ...
网络 八、胚胎发育中的某些机理 从受精卵发育为一个新个体历经复杂的演变过程,包括细胞增殖、死亡、分化、识别、迁移和功能表达,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等。这些变化具严密规律,具有精细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来自同一受精卵的细胞,它们的基因结构是相同的,胚胎发育变化中,细胞基因的表达起决定作用,并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胚胎发育机理是现代发育生物学中重大的研究 ...
网络 七、双胎、多胎和联胎 (一)双胎 双胎(twins)又称孪生,双胎的发生率约占新生儿的1%。双胎有两种。 1.双卵孪生一次排出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后发育为双卵孪生(dizygotic twins),占双胎的大多数。它们有各自的胎膜与胎盘,性别相同或不同,相貌和生理特性的差异如同一般兄弟姐妹,仅是同龄而已。 2.单卵孪 ...
网络 六、胚胎各期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 临床常以月经龄推算胚胎龄,即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至胎儿娩出共约40周。胚胎学者则常用受精龄,即从受精之日为起点推算胚胎龄,受精一般发生在末次月经第一天之后的2周左右,故从受精到胎儿娩出约经38周。但由于妇女的月经周期常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故胚胎龄的推算难免有误差。 胚胎学研究工作者所获得的人 ...
网络 五、胎膜和胎盘 胎膜和胎盘是对胚胎起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等作用的附属结构,有的还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与子宫蜕膜一并排出,总称衣胞。 (一)胎膜 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原囊和脐带(图20-12)。 图20-12 胎膜与胚胎 1.绒毛膜 ...
网络 四、胚体形成的胚层分化 从第4周初至第8周末的发育过程,胚胎不仅初具人形,而且胚盘的三胚层分化发育,建成各器官系统的雏形;胎膜和胎盘也于此时期发育形成。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对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某些有害因素(病毒、药物等)易通过母体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发生某些严重的先天性畸形。 (一)胚体形 随着胚层的分化,扁平形胚盘逐渐变 ...
网络 三、植入和胚层形成 此阶段的主要变化是: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获得进一步发育的适宜环境和充足的营养供应;内细胞群分化为由内、中、外三个胚层构成的胚盘,它是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原基;胎膜与胎盘也渐形成和发育。 (一)植入 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implantation),又称着床(imbed)。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天 ...
网络 二、卵裂和胚泡形成 受精卵由输卵管向子宫运行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此过程称卵裂(cleavage)。卵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blastomere)。随着卵裂球数目的增加,细胞逐渐变小,到第3天时形成一个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称桑椹胚(morula)(图20-3,20-4)。 桑椹胚的细胞继续分裂,细胞间逐渐出现小的腔隙它们 ...
网络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人体胚胎学总论或称人体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至第八周末的发育时期,即胚前期和胚期。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变化甚大,并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体胚胎学总论的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和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和胚层形成,胚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胎膜和胎盘。本章还简述各期胚胎的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多胎和联胎,以及胚胎发育的某些机理。 ...
网络 三、胚胎学发展简史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最早对胚胎发育进行过观察,他推测人胚胎来源于月经血与精液的混合,并对鸡胚的发育做过一些较为正确的描述。1651年,英国学者哈维(W.Harvey 1578~1658)发表《论动物的生殖》,记述了多种鸟类与哺乳动物胚胎的生长发育,提出“一切生命皆来自卵”的假设。 ...
网络 二、胚胎学的意义 胚胎学作为研究人和动物个体发生的科学,对于以科学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生命的发生与演变,以及个体与环境的联系,具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医学科学中,人体胚胎学与细胞学、组织学、遗传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联系密切。为妇产科学、男性学、生殖工程学、儿科学、矫形外科学、肿瘤科学等临床学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是计划生育与优生学 ...
网络 第二篇 胚胎学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一、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形成、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性畸形等。人体胚胎学(human embryology)则是研究人胚胎的发育过程。机体出生后,许多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还远未发育完善,还要历 ...
网络 二、耳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传导声波,内耳感受位觉和听觉。 (一)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耳廓由弹性软骨和薄层皮肤组成。外耳道的外侧段为软骨部,内侧段为骨部,表面覆以薄层皮肤,软骨部的皮肤内有大汗腺,称耵聍腺(ceruminous gland),腺体的分泌物称耵聍。皮下组织很少,深部与软骨和 ...
网络 第十八章 眼和耳 一、眼 眼是视觉器官,由接受光刺激的眼球及起辅助作用的眼睑、眼外肌和泪器等附器官组成。眼球近似圆球体,其外壳称眼球壁,从外至内可分为三层:①.纤维膜主要为致密结缔组织;②血管膜,为含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③视网膜,为神经组织,是脑的外延部分。从眼球前部至后部、纤维膜分为角膜与巩膜、血管膜分为虹膜基质、睫状体 ...
网络 五、乳腺 乳腺于青春期开始发育,其结构随年龄和生理状况的变化而异。妊娠期和授乳期的乳腺分泌乳汁,称活动期乳腺。无分泌功能的乳腺,称静止期乳腺。 (一)乳腺的一般结构 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5个叶,每个叶又分为若干小叶,每个小叶是一个复管泡状腺。腺泡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在上皮细胞和基膜间有肌上皮细胞。导管包括小叶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