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虾属(Exopalaemon)

  十足目真虾次目长臂虾科的1个较小的属。因甲壳薄而透明,微带蓝褐或红色点,死后体呈白色而得名。体长最大不超过50~60毫米。头胸甲有鳃甲刺、触角刺而无肝刺。额角发达,上下缘皆有锯齿,上缘基部形成鸡冠状隆起,末部尖细部分上缘无齿,但近末端处常有1或2附加小齿,下缘末半有小齿数个。腹部第2节侧甲复于第1、3节侧甲外面,第4~6节向后趋细而短小,尾节窄长,末端尖。第1触角3鞭(外鞭附有短小的副鞭)。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宝刀鱼(Chriocentrus dorab;wolf herring)

  鲱形目宝刀鱼科宝刀鱼属的1种。又名西刀。一般体长318~434毫米,最大体长达3.6米。体长刀形,侧扁,背缘近于平直。头短。吻中等大,每侧2个鼻孔。眼被脂膜覆盖。口向上,下颌突出斜向前上方;上颌中间及下颌有强大的犬牙,上颌两侧和腭骨有细密小牙。鳃盖膜彼此相通而不与鳃峡相连。体被小圆鳞,具纵列鳞221~250片。无侧线。背鳍条16;臀鳍条30~34;尾鳍深叉形。头、背黑绿色,头侧和体侧为银白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北京猿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

  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之一。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约40公里的周口店村(39°40′N;115°53′E)附近的龙骨山的北坡,在周口店化石地点的编号中,编为第一地点。  先后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有: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头盖骨残片8块、面骨6块、下颌骨16件、牙齿153颗(其中单个牙齿是58颗)、残破的大腿骨7段、胫骨1段、上臂骨3段、锁骨1段、腕骨1块。这些材料均属于40多个个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鹎科(Pycnonotidae;bulbuls)

  雀形目的1科。体长约200毫米;跗蹠短弱,大多被以靴状鳞;体羽柔长而疏松,颈项具纤羽如发。世界有15属125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非洲等热带地区。中国有4属20种。多数营群栖生活,活动于灌丛或树枝间。在灌丛枝间营巢。巢呈杯状,以细枝、苔藓、枯草茎根等构成。每窝产卵2~5枚。夏季育雏期间捕食大量昆虫。平时以种子、浆果等为食,兼吃昆虫。多数善鸣,可作笼鸟观赏。  中国常见的种类有:白头鹎,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spotbill duck)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1种。又名夏凫,谷鸭,火燎鸭,黄嘴尖鸭,败鸭,麻鸭。分布西至青海、四川、云南,南至广东、广西和台湾。主要在中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和华东地区终年留居,西藏南部为越冬地。  体重约1000克。雌雄羽色相差不大。嘴黑色,端部黄色;体羽大都棕褐色;白眉斑较明显;翼镜呈金属蓝绿色,并闪紫辉;颊、颏、喉和前颈为沾黄的白色。  3月中旬开始向北迁移。5~7月繁殖。巢常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宝贝科(Cypraeidae;cowries)

  中腹足目的1科。热带和亚热带生活的种类,完全海产。贝壳多为卵圆形,成体螺旋部小,通常被珐琅质埋没,整个贝壳为体螺层占有。贝壳表面光如瓷器,具各种不同的颜色、花纹或斑点,很美观。壳口窄,位于腹面近中部。两唇缘有长短不同的或带颜色的齿。无厣。栖息于潮间带至深海,但以浅海种类较多。活动时把头和足伸出壳外,以肥大的足在海底爬行。同时外套膜从壳口伸出,向背部展开,将贝壳完全包住。其上生长许多突起,并有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豹鲂科(Dactylopteridae;flying gurnards)

  鲉形目的1科,有4属6种,通称豹鲂。体长约300~450毫米。体延长,粗壮,略平扁,向后渐尖细。头大,方形,全被骨板。眼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凹。口小,下颌较短。上下颌具颗粒状牙,犁骨和腭骨无牙。鳃孔小,垂直;鳃粑短小,假鳃发达。前鳃盖骨具长棘。鳞片中央有1纵嵴,尾基具2~3强嵴。第1和第2背鳍间有一个不活动鳍棘,第一背鳍前方有1~2游离鳍棘。臀鳍短于第二背鳍;胸鳍长大,分两部,前部鳍条较短,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豹(Panthera pardus;leopard)

  食肉目猫科豹属的1种,又名金钱豹。厂布于亚洲和非洲各地,在中国几乎各省都有分布。世界有20多亚种,中国有3亚种:华南豹(P.pardus fusea)、华北豹(P.p.fontanieri)和东北豹(P.p.orientalis)。体形似虎,但比虎小,体长1~1.5米,体重约50千克,最重可达100千克;尾长近1米;全身橙黄或黄色,其上布满黑点和黑色斑纹。雌雄毛色一致。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斑鸠属(Streptopelia;doves)

   鸽形目鸠鸽科的1属,体中型,体长270~350毫米;两翅无金属羽色,第2和第3枚飞羽最长;脚短而强壮,跗蹠较中趾为长。本属约15种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中国有5种,几乎遍及各省区。  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斑鳐(Raja kenojei;flat back)

  鳐形目鳐科鳐属的1种。吻中长,尖突。尾细长,比头和躯干稍短,侧褶发达。吻长比眼径大3~3.5倍,眼间隔与眼径约相等。喷水孔紧位于眼后,前部伸达眼的后半部下方。口前吻长比口宽大1.6~2倍。有鳃孔5个,狭小,距离和大小约相等。前鼻瓣宽大,伸达下颌外侧;后鼻瓣前部作半环形突出于外侧,形成1入水孔。口中大,横平。牙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在雄体细尖,在雌体平扁。眶上和头后具结刺。胸鳍前延,伸达吻侧中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spot-billedpelican)

  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1种。又名淘河,塘鹅。大型游禽。嘴下有喉囊;趾具全蹼;体长约500毫米,翅长700毫米;全身几乎纯白;肩羽、翅上的大覆羽、背羽和尾上覆羽的羽轴均黑色;初级飞羽黑色,羽基白色;次级飞羽的外翈前半部褐色,内翈白色。幼鸟头、颈白色,各羽基部褐色,上体余部淡褐色,下体白色。成群栖息于大湖和河流中。常在海滩上捕食鱼类和贝类,先把捕到的食物储存于嘴下的喉囊中,然后徐徐吞下。游泳时双翅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northern white-rumped swift)

  雨燕目雨燕科雨燕属的1种,因腰白得名。又名白尾根麻燕,大白腰野燕。分布广,见于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及大洋洲界。中国有两个亚种:一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繁殖,另一在华中、华南一带繁殖,秋天南迁至东南亚,马来群岛以至澳大利亚越冬。  体形似楼燕。上体大都黑褐色,自头至背各羽微缘以淡色;翼缘各羽亦有白色边缘;颏、喉等均白色,多少具有褐色羽干纹;下体余部暗褐,并具白色羽缘。习性亦与楼燕相似。大多集飞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Sclater’smonal pheasant)

  鸡形目雉科虹雉属的1种。又名施拉特氏凤头雉。分布自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起向东至云南西部。有2个亚种,都是中国特有的。  体形较家鸡大,与黄腹角雉相似。体长约600毫米,翅长约300毫米。雄鸟:头顶和头侧均金属蓝绿色,冠羽短,向前卷曲如线状;后颈和颈侧红铜色发亮;背羽前蓝后绿,肩紫绿,均如金属闪闪发光,很象虹彩,虹雉即由此得名。下背至尾上覆羽几纯白色;尾羽主要鲜栗色,而有宽阔的白端。下体纯黑。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斑蛾科(Zygaenidae;leaf skeletonizer moths)

  鳞翅目蛾亚目的1科。白昼活动,飞翔力弱,翅脉序完全,有M主干的蛾类。本科昆虫通称斑蛾;中国已知140种以上。颜色常鲜艳夺目,成虫白天飞翔在花丛间。口器发达,喙及下唇须伸出,下颚须萎缩,触角简单,丝状或棍棒状,雄蛾多为栉齿状;后翅亚前缘脉(Sc)及胫脉(R)中室前缘中部连接,后翅有肘脉(Cu);翅多数有金属光泽,少数暗淡,身体狭长,有些种在后翅上具有燕尾形突出,形如蝴蝶。幼虫身体上有毛疣,为害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silver pheasant)

  鸡形目雉科鹇属的1种。又名银雉,越禽,白雉。是亚热带的鸟类,分布于东南亚。中国见于长江以南地区,仅有1个亚种,产于长江以北的四川峨眉山。  白鹇雌雄异色。雄鸟体长约1100毫米。头上的长冠和下体全部纯辉蓝黑色;上体和两翅均白色,满布以“V”字形黑纹;尾长,中央尾羽几纯白色,大多数亚种的外侧尾羽亦白,染以黑纹。头的裸出部分和脚为赤红色;嘴浅绿色;眼棕褐色。雌鸟上体以及翅、尾等概橄榄棕色;下体灰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蚁(white ant)

  有翅亚纲的1目。中小型的社会性昆虫。腹部柔软,触角念珠状,翅膜质狭长,两对翅相似,尾须一对。通称白蚁或螱。在昆虫中,它们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进化系统上与暃蠊近缘。生活习性与蚂蚁相似,属于社会性昆虫。白蚁与蚂蚁虽一般同称为蚁。但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根据化石判断,白蚁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虫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二叠纪。白蚁的形态特征与蚂蚁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头蝰(Azemiops feae)

  蛇目蝰科白头蝰亚科唯一的1种。世界罕见。最早发现于缅甸克钦山。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陕西有分布。管牙类毒蛇,一般长500毫米左右,最长达770毫米。躯干圆柱形,头部白色有浅褐色斑纹,躯尾背面紫蓝色,有硃红色横斑10~15 3~4个,左右两侧的横斑数相等或略有出入,成对横斑交错排列或在背中线上相遇联合成横跨背面的完整横纹。头背具9枚大鳞;眶前鳞3(2),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螯虾(crayfish,crawfish)

  十足目螯虾次目中淡水种类的通称。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  腹肢较细小,双枝型,不具内附肢。雄性第1和第2对腹肢变形为交接器,各种构造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尼参属(Bohadschia)

  海参纲海参科的1属,通称白尼参,俗名白瓜参,白乳参。体大而肥,长可达30~50厘米。体壁厚而柔软。口小且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周围有5组呈放射状排列的小疣。管足小,遍布全体,排列多无规则。没有发达的疣足或肉刺。居维氏器很发达,受到刺激很易排出。背面皮肤内的骨片主要为繁简不同的花纹样体;腹面为卵形颗粒体和花纹样体。体色一般浅,常带白色,背面常有不同的褐色花纹。全世界有10种左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鮟鱇目(Lophiiformes;anglerfishes)

  硬骨鱼纲的1目,包括3亚目16科约64属265种。因胸鳍形成假臂,在旧的分类系统中被称为柄鳍类。第一背鳍棘游离呈引诱食饵之钓具。体平扁或侧扁,粗短或延长。头大,平扁或侧扁。眼中大或较小,位于头的背面或头侧。口宽大或小,通常上位。上颌由前颌骨组成,常可伸缩;下颌一般突出。假鳃有或无。鳃盖骨细小。体无鳞,皮肤裸露或具硬棘,或被细小棘刺。背鳍由鳍棘部和鳍条部组成,鳍棘部常具1~3独立鳍棘,位于头的背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