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棒技术是指训练动物在一个转筒上行走,它普遍应用于实验室老鼠运动神经状态的测试。实验主要根据转筒速度记录动物在转筒上停留的持续时间。视频中我们报告了如何给定老鼠任务,从而获得丰富的步行运动定性方面的信息。
本意见所称善待实验动物,是指在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动物免遭不必要的伤害、饥渴、不适、惊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证动物能够实现自然行为,受到良好的管理与照料,为其提供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保证健康的食物、饮水,避免或减轻疼痛和痛苦等。
利用一些体外实验可分析拟交感药的作用部位,其中最敏感的实验之一是大白鼠胃底条,此外有兔头肌、离体兔耳、豚鼠气管链、豚鼠回肠和鸡盲肠等制备。可用已知的α或β-受体兴奋剂作为标准,观察它们与α或β-受体阻断药的相互作用,而确定其作用部位。
当实验进行中因麻醉过量、大失血、过强的创伤、窒息等各种原因,而使动物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不到。呼吸极慢而夫规则甚至呼吸停止、角膜反射消失等临床死亡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急救。急救的方法可根据动物情况而定。
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繁殖交配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特定场所和外在条件,称为实验动物的环境。可将其分为外部环境(Outside Environment)和内部环境(Inside Environment)。
火鸡又名七面鸟,是体格最大的家禽之一。因生长快,肉质好,胆固醇低,倍受西方国家人们的有睐。我国于80年代初引进火鸡,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试点推广,随着养禽业的蓬勃发展,火鸡养殖现已发展到20多个省、市,养殖业的成功与发展,取决于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完善的防病体系,而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是建立防病体系的依据,为此,对火鸡6种常见传染病及防治作加行浅析:1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新城疫 ...
近年来,由于养禽数量的增多,饲养密度的加大,生产者对饲养管理、疾病的防制措施缺乏足够的重视,重治轻防,滥用药等,因而各种常见疾病呈现增多的趋势,并常引发一些大的疫病流行,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生产者的防制技术势在必行。 下面就疾病防制有关知识,从场址的设计与选择到重大疫情的扑杀等各各环节做一一介绍。 一、场址的设计与选择 养鸡厂址应设有育舍室、成鸡舍、饲料间、隔离室、解剖室等,布局合 ...
一)、细菌性疾病 主要细菌性疾病概述 由于鸭子的生理特性和鸡不同因此鸭子对一些常见疾病有抵抗力,对于一些细菌性疾病处理原则基本和鸡的相同。因此可以参考禽病的有关原则进行,限于篇幅在此不做过多叙述,仅将常见的一些疾病做一综述。 1、传染性浆膜炎 又称鸭疫里氏杆菌或里默氏杆菌病。主要危害八周龄以下的小鸭,其主要特征是引起鸭的心包炎、肝周炎、以及纤维素性腹膜炎。发病和死亡率均很高,为危害养鸭业主要的传染 ...
家兔腹泻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常见于仔幼兔。在规模化养殖场中,仔幼兔的腹泻性传染病,已成为仔幼兔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一、兔细菌性腹泻 1.大肠杆菌病 该病是由一定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家兔急性或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25~70日龄的幼兔,病兔以拉稀或便秘为主,有的呈水样腹泻,粪便中常有胶胨样黏液。当饲养管理不当或天气剧变时,兔体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数量会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发病 ...
兔瘟: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呈爆发流行。病程短,药物治疗一般无多大效果,预防办法是定期用疫苗预防注射。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常见的、危害很大的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气候多变的春、秋两季多发。预防办法是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消毒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注射,治疗用抗生素或口服磺胺药。 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引起,主要症状是拉稀或便秘,粪中常有胶冻粘液,有的呈现水样腹泻。预防办 ...
狂犬病概述:狂犬病俗称疯狗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犬、猫和其他动物及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发病犬、猫表现狂燥不安、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麻痹而亡。 一、流行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RNA型。病畜及带毒的野生动物是本病的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唾液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0-15天,以及临床症状消失后6-7天,唾液中均含有病毒。主要通过咬伤的伤口发生感染。现 ...
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兽共患性烈性传染病。在野外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实验动物来讲,主要感染大鼠。受感染的大鼠可向外界排毒,污染环境,从而危及动物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健康。 临床症状:大鼠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也不发生死亡。但多数动物可发生病毒血症,终生排毒。 病理变化:大鼠无可见的病理改变。人工感染乳小鼠和地鼠,可见广泛性充 ...
常见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常见寄生虫病实验动物细菌性传染病病原: 1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是一级动物必须排除的病原菌. 2动物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是二三级动物要求排除的病原菌. 主要病原菌 (一)志贺菌属(Shigella) (二)沙门菌属(Salmonella) (三)波氏杆菌属(Bordetella) (四)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 (五)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
新建或改建的实验动物设施竣工启用前,须向所属的实验动物管理部门申请进行环境设施的检测,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实验动物设施是连续运行的,各种环境因素一直处在变动之中,也需要经常性的监测和维护。对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条件,国家有标准化的规定,检测项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梯度压差、空气洁净度、空气落菌数、氨浓度、噪声、照度和换气量等。 环境检测的项目 空气洁净度的指标包括有:空气落菌数,是检测空 ...
兔舍建筑的目的 理想的兔舍,是搞好家兔生产的重要基础条件。兔舍建筑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家兔的健康、生产力的发挥和养兔者劳动效率的高低。兔舍建筑是养兔生产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因而对兔舍建筑的目的必须非常明确。 兔舍建筑的目的,一是从家兔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满足家兔的环境要求,以保证家兔健康地生长和繁殖,有效地提高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有利于饲养人员日常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方面的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 ...
一、目的: 严格控制动物实验环境不受病源微生物的危害;保护动物的福利; 维持屏障环境的生物洁净度;确保动物生产与实验环境的一致性。 二、依据: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1988),《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925-2001)。 三、屏障环境的消毒: (一)启用前的消毒: 1、清洁屏障环境,检查设施、设备状况。开启空调通风系统自 ...
因实验或诊断目的而使用动物的实验人员要有道德上的职责,尽量照顾好动物,应尽量避免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或伤害。同时必须为动物提供舒适、卫生的笼具和足量、卫生的食物、饮水。实验结束时,必须以仁慈方式处死动物。 由于安全保障方面的原因,动物室应是一个独立分开的部分。如果它与实验室毗连,则设计上应当同实验室的公共部分分开,并便于清除污染与杀灭虫害。 和实验室一样,动物设施主要根据所研究微生物的危险度评 ...
按照“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国家标准(1994)规定,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为四等,控制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开放系统、亚屏障系统、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 开放系统 通常为单走廊专用房舍,采用自然通风或设有排风装置,有防虫、防鼠设施,要求笼具和垫料消毒、使用无污染的饲料,人员进出有一定的防疫措施。这类设施仅适用于普通级动物。该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区域:前区,包括检疫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
BSL-1生物安全实验室 根据国家标准GB19485-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 1)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2)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持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