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是人体并殖吸虫(Paragonimus)的重要虫种之一,是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肺吸虫病)为主的并殖吸虫。 形态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图14-13)体肥厚,背侧略隆起,腹面扁平。活体呈红褐色,并透明。固定标本呈椭圆形,体长7.5~12mm,宽4~6mm,厚3.5~5. ...
网络 第四节 肝片形吸虫 形态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是牛羊及其它哺乳动物胆道内的常见寄生虫,人体亦可感染。属片形科(Fasciolidae)的另一种大型吸虫。虫体大小为2~5cm×0.8~1.3cm,头锥明显,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较小,位于头锥基部,肠支呈树枝状。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 ...
网络 第三节 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是寄生人体小肠中的一种大型吸虫,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寄生虫之一。早在1600多年前我国东晋时就有记载。临床上确诊的第一个病例是在我国广州发现的(Kerr,1873)。 形态 成虫(图14-10)长椭圆形、肥厚,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背腹扁平,前窄后宽,长20~75mm,宽8~20mm,厚0.5~3mm, ...
网络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中华分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肝管内发现。曾于湖北江陵县先后在西汉古尸和战国楚墓古尸查见此种虫卵,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 形态 成虫(图1 ...
网络 第三篇 医学蠕虫 蠕虫(helminth)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藉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在动物分类学史上,蠕虫曾被认为是独立的,具有特殊性的一类动物。但在分类学研究不断发展之后,人们发现蠕虫,实际上与人体有关系的包括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 ...
网络 第十三章 纤毛虫 纤毛虫棣属纤毛门(Phylum 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所有阶段都有纤毛,而有些虫科在生活史的某阶段纤毛可缺如。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虫体也可依靠纤毛逆向摆动而改变运动方向,向后移动等。 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 ...
网络 第五节 其它孢子虫 一、肉孢子虫 肉孢子虫(Sarcocystis)所致肉孢子虫病为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对畜牧业造成一定危害,人体病例亦有发现。 形态与生活史 肉孢子虫虫种的鉴别与分类颇为混乱。一般认为寄生于人体小肠并以人为终宿主的肉孢子虫有二种,即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 Tael ...
网络 第四节 卡氏肺孢子虫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is carinii Delanoe et Delanoe,1912)简称肺孢子虫,广泛存在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肺组织内,可引起肺孢子虫性肺炎,或称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本虫为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机会致病寄生虫。 形态 本虫为真核单细胞生物,其分类 ...
网络 第三节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1907)广泛存在于动物中,亦为人体的重要寄生孢子虫,可引起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寄生于人体的种主要是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该虫是机会致病原虫,但也是一种重要的腹泻病原。本病在国外的研究报道日趋增多,国内近几年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
网络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 &Manceaux,1908)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命名为刚地弓形虫。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都能感染,引起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 ...
网络 第十二章 孢子虫 孢子虫隶属于顶复门(Phylum Apicomplex)的孢子纲(ClassSporozoa)。全为寄生性。细胞内寄生阶段一般无运动细胞器,如有伪足则是摄食作用。生殖方式包括无性和有性两类。无性生殖有裂体增殖(schizogony)产生裂殖子,以及孢子增殖(sporogony)产生具感染性的子孢子(sporozoite);有性 ...
网络 第五节 其它毛滴虫 一、人毛滴虫 人毛滴虫为寄生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结肠。生活史只有滋养体期,虫体呈梨形,大小为7.7×5.3µm,形如阴道毛滴虫,具前鞭毛3~5根,后鞭毛连接的波动膜较长,基染色杆的长度与虫体长度相同,后鞭后向后部游离,胞核单个,位于前端,核内散在的染色质粒,胞质内含有食物泡和细菌。(图11-7)。虫体以纵二分裂 ...
网络 第四节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Donne1837)是寄生在人体阴道及泌尿道的鞭毛虫,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较普遍。 形态 本虫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滋养体呈梨形或椭圆形,10~15µm宽,长可达30µm无色透明,有折光性,具4根 ...
网络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Stiles,1915)简称贾第虫。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giardiasis),为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 本虫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十多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 ...
网络 第二节 锥虫 锥虫是一种血鞭毛原虫(hemoflagellate protozoa),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以及人的血液或组织细胞内。寄生于人的锥虫依其感染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即通过唾液传播的涎源性锥虫与通过粪便传播的粪源性锥虫。 一、冈比亚锥虫与罗得西亚锥虫 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gambien ...
网络 第十一章 鞭毛虫 鞭毛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Phylum Sarcomastigophora)的动鞭纲(Class Zoomastigophorea),是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无色素体。种类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营寄生生活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消化道、泌尿道、血液及阴道毛滴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
网络 第三节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自生生活阿米巴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内,现已证明双鞭毛阿米巴科中的耐格里属(Naegleria Spp.)和棘阿米巴科中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spp.)的某些种可侵入人体致病。两者均可引起病程不一的阿米巴脑膜脑炎,迄今报道的病例虽不满200例,却遍及各大洲许多国家,我国也已发现2例,由于全球 ...
网络 第二节 其它消化道阿米巴 寄生人体消化道的阿米巴除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复合种群外均为腔道共栖原虫,有些仅偶然寄生人体,一般不侵入组织,但在重度感染或宿主防御功能减弱时亦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膜浅表炎症,或伴随细菌感染而引起腹泻或其它肠功能紊乱。对这些非致病或机会致病的肠道寄生原虫,必须与致病的溶组织内阿米巴鉴别,通常不需治疗,对药物敏感性也常有不同。动物 ...
网络 第十章 叶足虫 叶足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Phylum Sarcomastigophora)的叶足纲(Class Lobosea),以具有宽大叶状伪足的细胞运动器为基本特征。多数种的生活型含一个形态各异的泡状核,营无性繁殖,一般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生活史期,个别种缺包囊期。寄生人体的常见种类多为消化道腔道型原虫,计有3属7种(见表9-1),均归属于 ...
网络 第二篇 医学原虫 第九章 概论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分布在海洋、土壤、水体或腐败物内。约有近万种为寄生性原虫,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医学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40余种。其中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