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附表10 正交拉丁方表 3×3 4×4 Ⅰ Ⅱ Ⅰ Ⅱ Ⅲ 123 123 1234 1234 1234 231 312 2143 3412 4321 312 ...
网络 附表 8(1)F值表(方差分析用) P=0.05 r2 r1(较大均方的自由度) r2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1 161 ...
网络 附表7 F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 P=0.05 (双侧) r� r�(较大均方的自由度) n2� 2 3 4 5 6 7 8 9 10 12 15 20 30 60 00 1 79 ...
网络 附表6 W检验界值表 n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α=10.0% 0.787 0.792 0.806 0.826 0.838 0.851 0.859 0.869 ...
网络 附表5 W检验ain系数表 i n 2 3 4 5 6 7 8 9 10 1 0.7071 0.7071 0.6872 0.6646 0.6431 0.6233 0.6052 0.5888 ...
网络 附表4 百分比的95%与99%可信区间 观察数f 95%可信区间 99%可信区间 样本大小,n 样本大小,n 10 15 20 30 10 15 20 30 0 0 31 0 22 ...
佚名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 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生物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着变异。所谓变异(个体差异),系指相同条件下同类个体之间某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系偶然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例如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的健康人,他们的身长、体重、血压、 ...
佚名 前面已提及,医学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如作水质检验时从井水或河水中采的水样,临床化验中从病人身上采的血液或其它活体组织标本,是样本;而整个一口井或一条河的某一段所有的水,某病人全身所有的血液或某个组织器官,则是总体。这类总体是具体存在的,但另有些总体却是假想的,只是理论上存在的一个范围。例如试验某一治疗流感新药的疗效 ...
佚名 概率又称机率,是用以描述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现象:①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肯定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如在适当温度湿度下经一定时间孵化,正常受精鸡蛋必然会孵出小鸡来,而石头是不可能孵出小鸡来的。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虽然形式相反,但两者在发生某种结果与否都是确定的,故统称确定性现象。 ...
佚名 简单地说,随机变量是指随机事件的数量表现。例如一批注入某种毒物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死亡的只数;某地若干名男性健康成人中,每人血红蛋白量的测定值;等等。另有一些现象并不直接表现为数量,例如人口的男女性别、试验结果的阳性或阴性等,但我们可以规定男性为1,女性为0,则非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数量来表示。这些例子中所提到的量,尽管它们的具体内容是各式各样的,但从数学观点来看 ...
佚名 误差是指实际观察值与客观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障碍、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这类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弱,但不能靠概率统计办法来消除或减弱。 (二) ...
佚名 亦称显著性检验,其基本原理是先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抽样研究的统计推理,对此假设应该被拒绝还是接受作出推断。 生物现象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以致抽样误差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不能仅凭个别样本的值来下结论。当遇到两个或几个样本均数(或率)、样本均数(率)与已知总体均数(率)有大有小时,应当考虑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两个或几个样本均数(或 ...
佚名 医学统计资料按其性质一般分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两类。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应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如临床某些检验结果用阳性或阴性反应表示,对一批某病患者检验完毕后,清点呈阳性或阴性反应的各有若干例。又如要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先按A、B、AB、O四型分组,再清点各血型组人数 ...
佚名 统计表与统计图是整理、表达和分析数字资料的重要工具。运用统计表可避免冗长的方案叙述。能把有关的数字列在一起,既便于计算比较,又易于发现错误和遗漏。绘制统计图可使数字资料形象化、通俗易懂,并能把资料的变化趋势和各种现象间的关系明确地表示再现,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晰的印象。统计图只能表示概数,要想了解准确的数字,仍需看统计表。 ...
佚名 统计表可从广义或狭义上看。广义的统计表包括调查表、登记表、过渡表及表达最后结果的统计表在内。狭义的统计表是指表达统计结果的统计表。下面简述狭义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 一、统计表的构成 从统计表的外形看,可分为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等;从表的内容上看,又可分为主辞和宾辞两部分。统计表中被说明的事物称为表的主辞,用来说明主辞的统计指标称为表的宾辞,统计表的基本格 ...
佚名 统计表的资料用几何图形或图案等形式表示即成为统计图。 一、统计图的种类与构造 统计图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条图、圆图、百分条图、线图(包括半对数线图)、直方图和统计地图等。 统计图由以下各部份构成: (一)标题 每个图都应有标题。标题要简明确切,通常包括内容、时间和地点。其位置在图域之外,一般放在图域的下面。 (二)图域 图域的长宽之比一般 7:5为 ...
佚名 1.统计图有哪几部分构成?制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统计图有哪几部分构成?绘制统计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如何根据资料的性质来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 4.根据制表规则,修改以下的统计表。 (1)某中医研究院对77例治疗有效的慢性气管炎患者,停药两周后作了随访,结果如下表。试修改些表。疗效分类(随访前)临床基本控制显效好转例 数203621停药两周后疗 ...
佚名 调查或实验搜集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汇总之后得到的小计或总计数值称为绝对数(即总量指标)。如发病人次数、医院收容人数、治愈人数等。总量指标反映一定条件下某种事物的规模或水平是计划或总结工作的依据同时又是计算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基础但是绝对数往往不便于比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计算相对数与平均数。 ...
佚名 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千分比或万分比等表示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 计算相对数的意义是把基数化做相等便于相互比较。如:每千人中的发病数每百名某病患者的死亡人数等。 例如:某时期内甲部队患感冒者17人乙部队10人我们不能因为17人多于10人而得出甲部队感冒发病率高的结论如果甲部队有534人乙部队为313人那么甲乙部队感冒率分别为 ...
佚名 (一)强度相对数(率)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度(即频繁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数=某现象的发生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100�(或1000‰)(3.1) 例如:某部队某年发生菌痢136人次该部队同年平均人数为14080人。求该部队的痢疾发病率。 痢疾发病率=136/1408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