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杆菌科 硝化杆菌科(Nitrobacteriaceae) 细菌的1科。根据《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8版),本科包括一切能以氧化氨或亚硝酸为能源,并能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的自养细菌。菌体杆形、椭圆形、圆形、螺旋形或叶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亚端生鞭毛,周毛或无鞭毛。本科的典型属是硝酸杆菌属。 本科按能源底物的专性区别为两个群:①硝化细菌群:氧化亚硝酸为硝酸取得能源,包 ...
小进化 小进化(microevolution) 生物群体的遗传组成部分或全部的不可逆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evolu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evolvers”表示展开或把一个卷紧的卷松开的意思。 进化思想的发展 古代的进化思想 关于万物互相转化和演变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中国《易经》中的“阴阳”、“八卦”说,把自然界还原为天、地、雷 ...
消化道激素 消化道激素(digestive tract hormones) 又称胃肠激素。胃肠道粘膜的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系列肽类激素,主管消化道运动、消化液分泌,以及胃肠粘膜的更新和滋养等生理活动。 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弥散分布于整个胃肠道粘膜,且与非内分泌细胞混杂在一起。分泌出的多肽激素有的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而引起生理反应,调节消化器官活动、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吸收过程, ...
消化球菌科 消化球菌科(Peptococcaceae) 细菌的1科。本科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的球状细菌。细胞直径0.5~2.5微米。细胞排列有单个的、成对的、链状的、4个细胞在同一平面上排列成正方形的(四联球菌状)、8个细胞堆成正立方形的(八叠球菌状)、以及形成不规则堆团的。细胞无鞭毛和内生芽孢、不运动;有时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不明显;化能有机营养,营养需求复杂,可发酵氨基酸或 ...
鸮形目 鸮形目(Strigiformes;owls) 鸟纲的1目。为夜行猛禽。嘴坚,成曲钩状。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5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4趾能向后反转。爪大而锐。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但形甚小。雌鸟较雄鸟大,脸呈盘状,眼形大,两眼均向前,羽毛柔软夜间活动,飞时无声,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 ...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19世纪以前,人们把硝酸盐看作是化学作用的产物,即空气中的氧和氨经土壤催化形成。1862年L.巴斯德首先指出硝酸盐的形成可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1877年,德国化学家T.施勒辛和A.明茨用消毒土壤的办法,证实了氨被氧化为硝酸的确是生物学过程。1891年,C.H.维诺格拉茨基用无机盐培养基成功地获得了硝化 ...
肖叶甲科 肖叶甲科(Eumolpidae) 鞘翅目多食亚目叶甲总科的1科。体色多鲜艳、光滑;下口式,前唇基不明显,鞘翅具折缘,跗节假4节型的甲虫。世界已知近9 000余种,广布于世界。中国记载 600多种。 本科有很多种类是林木和果树的害虫,也有少数种类为害茶、油茶、甘蔗、甘薯、玉米、高梁等。本科包括5个亚科:肖叶甲亚科、锯角叶甲亚科。隐头叶甲亚科。瘤叶甲亚科和隐肢叶甲亚科,各亚科的生活习性 ...
肖蛸 肖蛸(Tetragnatha) 中国古书中作“蟏蛸”,又称“喜蛛”、“蟏子”或“喜母”。广义指蜘蛛目肖蛸科,狭义指肖蛸属。全世界约 100余种,寒、温、热带均有,在中国广泛分布。体多细长,尤其是腹部,多呈长圆筒形(见图);步足也细长,多刺。8眼排成两列。螯肢长,前、后齿堤各有一行发达的齿。步足腿节上有1列听毛。除银鳞蛛外,一般无外雌器。结水平或垂直的圆网,生活在水田或苇塘的 ...
肖藜泉蝇 肖藜泉蝇(Pegomyio canicularia) 花蝇科花蝇亚科昆虫的一种。分布于中国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欧洲、北美也有分布。成虫体长4.5~6.0毫米。雄性两眼分离,间额棕黄到棕红,最狭处宽约与前单眼相等,雌性额宽为一眼宽的左右,间额大部红棕色,整个头部几乎全为棕黄色,粉被淡黄或黄白色。触角1、2节黄色,第3节黑色,芒近乎裸。下颚须黄色,端部黑褐色。胸部超 ...
象甲科 象甲科(Curculionidae;weevils) 鞘翅目象甲总科的1科。头延伸成喙状,触角膝状,末端棒状,跗节假4节型的甲虫。通称象甲。是动物界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已记载6万种以上,分布遍及全球。中国象甲种类丰富,据赵养昌等(1980)估计可能达1万种,记录的已超过1000种。 小型至大型种类。体长2~70毫米(不算喙长);喙显著,由额向前延伸而成;触角膝状,末端 ...
象类(化石) 象类(化石)〔elephants(fossil)〕 现在世界上仍然生存的长鼻目哺乳动物只有两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但长鼻目化石却分布广泛、类型众多,从晚始新世(距今4200万年前)到更新世,它的足迹遍及除澳大利亚和南极以外的全部大陆,已发现的化石超过400种。 根据化石记录,最早的、明显具有长鼻类特点的哺乳动物是发现于非洲北部的莫湖兽(Moeritherium) ...
象龟 象龟(Testudo elephantopus) 龟鳖目陆龟科的1种。又称山龟。分布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岛屿。头大,颈长。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9片,前后缘略呈锯齿状,微向上翘起;颈盾1片;臀盾单片,较大。四肢粗壮,柱状。背甲、四肢和头尾均青黑色,每片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规则黑斑,皮肤松皱。背甲长可达1.5米,最重达375千克,是陆生鱼类中最大的1种。常栖息于 ...
向性 向性(tropism) 在单向的环境刺激下,静止型生物(植物、真菌及水螅型腔肠动物等)的定向运动反应。例如,一般植物根部向地心方向生长(正向地性)而茎部则背地心方向生长(负向地性)。与动物的趋性不同,这里不存在生物整体的位移,而只是生物体(如植株)部分变形。有的学者视向性为静止型生物的行为表现,但它与一般动物行为大不相同。植物向性主要是生长运动,即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加,或每个细胞 ...
橡胶树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大戟科的1种。也称巴西橡胶树、三叶橡胶。常绿乔木;茎皮部富含胶乳。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顶端通常具3腺体,小叶椭圆形至倒卵形,革质,无毛,侧脉和网脉明显,春季开绿色小花,单性,雌雄同株。由多个聚伞花序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每聚伞花序的中央花为雌花,其余为雄花。蒴果大,球形,成熟时分裂成3果瓣;种子大(见图)。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 ...
向日葵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菊科向日葵属的1种。原产北美,1716年后欧洲栽培作油料作物。中国栽培向日葵已有近400年的历史。高大、粗壮的一年生草本,叶大型,互生,卵形或卵圆形,头状花序极大,花盘直径10~30厘米,单生茎端,下垂,边花为舌状花,黄色,无性,不结实,中央盘花两性、管状,棕色或紫色,结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果皮坚硬。食用或油用向日葵即一般 ...
箱鲀亚目 箱鲀亚目(Ostracioidei; boxfishes) 鲀形目的1亚目,有1或2科13属约30种,通称箱鲀。体粗短,被六角形或多角形的骨板,形成具3~6棱的体甲,仅尾部可活动,有尾柄。吻稍突出。口小,端位,前颌骨与上颌骨愈合,不能伸缩,上下颌每侧各约有5个楔状牙齿,不愈合成板状。鳃孔小,侧位。背鳍1个,无鳍棘;臀鳍与背鳍相似;腹鳍消失;尾鳍圆形或截形。无侧线。无气囊。脊 ...
香鱼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sweet-fish) 鲑形目香鱼科香鱼属的唯一种,因肉香味美而得名。又名年鱼、记月鱼、海胎鱼、秋生子。 体形细长,侧扁。头小,吻钝尖,吻端向下弯成钩状。口大。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隆起。下颌前端左右各有1突起,突起之间呈凹形,口闭合时,吻钩恰置于二突起之间的凹陷处。上下颌有宽扁的细齿,前上颌骨及舌上均有齿。口底在舌的前 ...
香蒲科 香蒲科(Typhaceae) 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的1科,多年生沼生草本,有伸长的根状茎,上部出水。叶直立,长线形,常基出,花单性,成狭长的肉穗花序,雄花集生上方,雌花集生下方,花被成刚毛,雄毛有2~5雄蕊,花丝分离或结合,雌花具1雌蕊,子房由1心皮所成,1室,有1下垂胚珠。果实为小坚果,被丝状毛或鳞片,以利散布。种子有粉状胚乳。染色体基数x=15。仅香蒲属1属约15种,分布于温带 ...
香附子 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莎草科莎草属的1种(见图)。广布于全世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秦岭山脉以南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省南部亦有。 本种为多年生草本;纺锤形块茎连接于细长的根状茎上。杆直,散生,有三锐棱。叶基生,短于杆,基部的鞘棕色,常裂成纤维状。苞片2~3,叶状,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有3~6个开展的辐射枝,长可达10厘米,每个伞形 ...
相思鸟属 相思鸟属(Leiothrix;leiothrixes) 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的1属。体小,体长105~180毫米;嘴形粗健,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鼻孔裸露。两性大体相似。为典型的东洋界种类,从印度向东直至越南、印度尼西亚均有分布。中国分布秦岭以南。性活泼,羽色华丽,鸣声婉转动听,为珍贵的笼养鸟。杂食性,除吃瓢虫、象甲等昆虫外,还吃种子、果实等。 本属共有银耳相思鸟和红嘴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