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孢子、着生孢子的繁殖体的总称。例如各种霉菌的分生孢子梗、孢囊梗和高等菌类的子实体。
在包裹叶芽和花蕾的扁平叶片中,一般把比较大形的叶片称为苞叶,比较小形的叶片称为鳞片,两者的区别不一定明确。冬芽的外面明显地覆盖着几层鳞片,花芽外面也有覆盖着与叶芽不同特征的某种形态的苞叶。不论苞叶和鳞片,都是变态叶的一种,象山茶(Camellia japonica)、柿(Diospyros kaki)等的鳞片叶与普通叶相同,但如光叶榉(Zelkovaserrata)、钝齿水青冈(Fagus c ...
W.Hofmeister(1851)提出的说明茎叶关系的学说。认为茎上有原来的主轴,其周围为叶的基部所包围。该学说是关于茎和叶的二元说,与叶性学说(phytonic theory, phytonism)相对立。现在来看,可以说是重视小叶起源的学说。包围学说与茎周学说相似,但根本思想不同。 ...
线虫类一般一生进行4次脱皮,但寄生性的种类,自排出于外界的卵进行孵化(脱壳),脱皮1次或2次以后的幼虫体,并不离开因脱皮而捨弃的旧皮(蜕皮exuviae),把幼虫包在鞘里,这种幼虫称为包鞘幼虫。由于被包在双重的表皮层里,所以对外界条件的抵抗力极强。这时期的幼虫因取食于新寄主,开始新的感染,所以亦称为感染幼虫。 ...
系指包裹在生物体或其器官等的皮膜状构造。亦称鞘。在刺胞动物水螅体的表皮层是分泌于体表的坚实的膜状保护层。群体的水螅体除包裹螅茎、螅根外,而水螅虫类的有鞘类是进一步延长可将螅花包围而成为螅鞘,其包裹生殖体的则成为生殖鞘,但在无鞘类既没有螅鞘,也没有生殖鞘,另外珊瑚水螅根本无包皮,而钵螅体除群体的足盘附近以外,均无包皮。
在制作切片或超薄切片时,由于组织是柔软的,或局部的软硬不均,这样制作厚薄均匀的切片是困难的。所以有必要用一定物质浸透组织内部,整个组织一样硬化,以利于切成薄片,这种物质叫做包埋剂。一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切片,用石蜡、火棉胶、炭蜡、明胶等作包埋剂;电子显微镜则用环氧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异丁烯树脂及水溶性树脂。
断定近缘个体间带来适应度上相互作用的遗传性状,在自然选择中有利或不利的尺度而言。这是由W.D.Hamilton(1964)提出的概念。作为亲缘选择的关键概念,主要在社会生物学内使用。在世代不相重叠的生物群内,其同世代的近缘者(Y)在适应度上起加合(additive)作用的遗传性状为S1时,则对显示S1的个体(X)的包括适应度赋与下列定义:RX=α+(△α+γ△β) (1) 其中α为无相互作用 ...
在病毒感染寄主细胞时,对被感染细胞进行染色,可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区别的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结构体。这些结构体总称为包涵体。包涵体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在细胞内增殖的病毒颗粒(基础小体)及集落,例如腹股沟淋巴肉芽瘤病毒和天花病毒的包涵体。另一类是由于病毒感染后,在细胞产生的一种反应生成物,例如由狂犬病病毒而引起狗脑神经细胞中的包涵体(内格里小体)就属于这一种。包涵体有的在细胞质中(腹股沟淋巴肉芽瘤、天花 ...
在动物体表分泌的保护性构造中,和体表紧密相连的为壳(shell,如有壳阿米巴、有孔虫、软体动物);身体可以自由出入,而不把它舍掉的称作栖管(如多毛类、纽虫);与此相反,动物体和其分泌的构造物之间为明显空间的,则称作包巢。如植鞭类的枝滴虫属(Dinobryon)藏身于吊钟形的纤维性构造及胶鞘轮虫和圆簇轮虫等固着性轮虫的粘鞘管,都属于包巢。而锯缘溞属(Okiopleura dioica)等的蝌蚪形 ...
构成真菌子实体外壁的部分。在担子菌类,是指黑蛋巢菌属(Cyathus)、红蛋巢菌属(Nidula)子实体的碗状外壁;在粘菌类,则指各种形状的子实体的外壁。 ...
以白喉病原菌为代表的一属细菌。为呈杓形的长杆菌,被划入放线菌目的一个科中。该属菌的特征是非运动性、多形变态性、不形成孢子以及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内有2—3个染色不规则的颗粒。该菌多属好氧性菌,寄生于动物。在添加K2Te2O5的培养基中,因还原作用而有黑色着色的特征。常寄生于粘膜,从健康体中也常被检出。通常该属菌都具有病原性,并产生毒素。 ...
亦称棒(状)眼。是黄色果蝇的代表性的显性突变,开始由布里德盖斯(C.B.Bridges,1936)进行了详细研究。在野生型,构成其复眼的单眼数雄为740±,雌为780±,棒雄90±,同型雌70±,异型雌360±。此棒基因(记号B)位于第一连锁群(X染色体) 57.0的位置上,呈X连锁遗传。经唾液腺染色体的细胞学观察,搞清了它是由数条横纹形成的染色体的小部分(棒区Bar region)的重复。棒 ...
亦称斧足类、无头类(Acephala)、缺头类(Lipocephala)、双壳类( Bivalvia)。属双壳贝类。系软体动物门之一纲,由原鳃类、真瓣鳃类和隔鳃类3个亚纲组成。体制左右对称,左右侧扁,2瓣外套膜几乎覆盖全身。分泌左右2片同形的贝壳。贝壳藉背端(壳顶)之铰合齿铰合,腹缘藉前后2条闭壳肌(肉柱)之收缩而闭合,藉位于背缘外面(或内面)之韧带的弹性和闭壳肌之松弛而开张。足前端尖,侧扁, ...
亦称瓣介幼虫,河蚌幼虫。系淡水产瓣鳃类的单齿蚌(Cristaria)的幼虫,在左右两瓣贝壳的末端(壳底部)具数个大小钩,藉此钩住淡水鱼的皮肤、鳍和鳃等,或侵入皮肤内形成被囊。变态完成后离开鱼体沉入水底。 ...
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伴性基因。在XY型的生物中,如果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相同部位上带有等位基因,其所决定的性状的遗传与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方式没有什么差异。此外果蝇的X染色体上存在断刚毛基因bb时,雄果蝇就不能表现出这种性状,这是由于在Y染色体上存在着能抑制bb基因表现的等位基因。这种情况称为不完全伴性遗传。然而一般称为伴性遗传的情况是指在Y染 ...
随意运动的时候,从上部中枢向下部运动中枢传送命令信号,同时也相伴地向感觉系统传送信号(伴随发送),认为这样可以由于运动结果产生的感觉信号而避免产生无用的反射。例如,在通过外力使眼运动,则感觉外界在运动,而通过自己的意志来运动眼球,则不见外界运动。认为这是由于伴随发送作用于视觉系统的结果。眼球麻痹的人想要运动,眼球则发现外界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被说明为由于伴随发送的结果。但关于伴随发送的生 ...
植物群落中存在度(presence)和优势度(dominance)大致相等的生长而特定群落间并无联系的确限度(fidelity)为二级的种类。但是伴生种在比较高层次的群落单位间也有成为特征种的。例如在日本,作为伴生种的山茶则在日本温带林的许多植物社会(association)中生长。而在其植物社会的群落属(alliance)中则成为一个特征种。 ...
对育幼、求偶、斗争或捕食等,具有同一目标的复数行为模式系统, J.von Uexküli称此为功能环(德文:Funktionskreis),但作为主体的动物,在各个功能环中,各以其特定的特征为标记与其他个体(客体)相结合。客体为同种其他个体(Co-nspecific,德文为Artgenosse)时,一如在鸟类所见到的典型,认为其主体每一功能环与同种其他个体具有不同的形式,多不能认为具有一个统一 ...
一般主要是指伴随功能的器官或组织,细胞起从属作用的细胞。(1)伴随筛管而产生的薄壁细胞。在筛管分子的母细胞进行纵裂后,其中一个形成筛管分子,而另一个就是薄壁细胞的伴胞。由于伴胞的横切面是扁平的,所以可与维管束内其他薄壁组织区别开来。伴胞具有丰富的原生质,通过许多原生质联络丝与筛管进行联系着。这只见于被子植物,有时在原生韧皮部内缺乏伴胞。伴胞功能虽不明确,但通常认为它具有与一般薄壁组织相同的作用 ...
子囊菌类的半子囊菌的子囊。在该子囊内形成的子囊孢子数目多而不定,这点与真子囊菌类产8个或4个子囊孢子的特征是有区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