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暗视野显微镜。超过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析像能力,能观察到0.2—0.004纳米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由于特别设计的遮光板,各种型号的聚光镜与数值孔径小的物镜或限制式物镜的配合,遮断了直接照明光,只观察到碰上微粒子后的反射光或衍射光。能看到生物的细微结构或胶体粒子的存在。另外还有在显微镜的光轴上直角地将微光束直接照射到实验材料上的方法。 ...
杂合子比纯合子的适应度高,称为超显性。即在有A与a两个等位基因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AA和aa的适应度都高。此外,超显性可能是杂种优势的一个原因,但杂种优势却不一定是超显性。 ...
催化超氧化物离子O2-的歧化反应2O2-+2H →O2+H2O2的酶。EC1.15.1.1。是金属酶,已知在金属酶中有真核生物细胞质的深绿色Cu-Zn酶(分子量约3万)、线粒体、细菌红紫色的Mn酶(分子量约4万或约8万)和大肠杆菌黄褐色的Fe酶(分子量约4万)。已经了解血液中的铜蛋白血铜蛋白辅基就是这样的一种酶。通常认为超氧化物是还原物质的自动氧化或放射线照射的氧分子所生成的,是一种极不稳定的 ...
抑制基因的一种,在代谢上能对无关的各种基因位点的突变产生影响。是D.C.Hawthorne与R.K.Mortimer(1963)在酵母菌中所发现的。认为它对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具有作用,无义突变体可分为赭石型(ochre mutanl)和琥珀型(amber mutanl)两群。酵母菌的超抑制基因,根据其作用对象的突变范围和程度,可分为10群,据说至少有20个超抑制基因 ...
根据动物地理学的观点所设立的动物群系列之一,位于种之上。在地理分布上不重合均作为种,把这个种在分化前可认为具有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分布区的一群种的综合,称为超种。确切地追溯种的进化的一群,在生物地理学上是可以见到的。其系列为种级(species group)→超种→种→亚种→地理变种的递降顺序。最后的地理变种无论在形态、生殖等其他方面都显示起源的纯一性,而且地区上也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划分的标准。 ...
广义说是指动物的休息场所,隐蔽的家园,防御的处所,产房和育儿室等。从大多数动物来看都是如此。狭义说,不仅是利用既存的场所,而且还可以采用某种手段筑成的东西(营巢)。鸟类一般在繁殖期常筑起精巧的巢,每逢产卵要筑新巢,繁殖终了后弃巢而去 但利用旧巢的也不少。也有的鸟如白鸻、燕鸥并不营巢,只是在地上或岩石坑凹处随便产卵。另外还有利用别种动物筑的巢作为自己的巢。哺乳类的猩猩、黑猩猩在树上筑起的休息场所 ...
蜜蜂的巢是用蜡板来造的,数张板状物从蜂箱上部垂到下面,其两面排列着整齐的六角形蜂房,称之为巢脾。蜂房有大小两种,小的是工蜂蜂房(workercell),占巢脾的大部分,大的是雄蜂房(drone cell)仅占其一部分。贮蜜蜂房位于巢脾的最上部,深度胜过其他蜂房。邻接的巢脾面距离很近,仅剩下蜜蜂可以来往的间隙。把巢脾镶嵌在容易操作的框上,称为巢框(comb frame)。 ...
1 为了帮助在树洞中营巢的鸟的繁殖,作为代替营巢场所而设置的箱子。可根据预定利用此箱的鸟的大小而调整出入口的大小、据说是按19世纪德国人冯贝尔拉普施(von Berlepsch)的创见而制造的。 2 收容蜂群之容器。有各种大小和形状。有在圆大中心凿孔,也有用木桶或箱等制成的。休伯(F.Huber 1789)首先设计了活动的多叶式巢箱,兰斯特罗特(L.Langstroth),1851曾设计了很 ...
高潮线和低潮线(严格来说是大潮最高高潮线和大潮最低低潮线)之间的海滨部分,称为潮间带(intertidal zone,tidal zollne),这里指的是以此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植物群落。潮间带群落的扩展是根据波浪条件而有着巨大的变化,并不与潮差作相同的对应变化。因此,作为海洋生态区分的潮间带(mediolittoral zone)范围,是根据植物群落本身的分布而定的。例如在岩石海岸,一般是指 ...
由潮间带群落的附近陆地发展起来的海洋生物群落。潮上带(supralittoral zone)为位于海洋生态区域的海滨区的最上部,平常只是波浪冲击的场所,故也称为浪溅带(splash zone),俗称潮间带上缘(supralittorial fringe),大致与此同义。由于本群落在岩石海岸者,有玉黍螺类,沙滨海岸者有沙蟹类,内湾河口泥沙带,则有变形蟹类等占优势,所以成为本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潮 ...
在生物地理学上,生物分布圈跨二个以上地区的现象称为不连续分布。就陆生植物来说,虽然有的是由于生态条件在其发展中造成的(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沿岸的Euphorbia Polygonifolia是基于水边生长造成的),但大多数都是由于在形成分布圈后,为后来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变化所隔离造成的。这种情况常常造成特有的植物,导致生物种的不断进化。分布在北美东部和爱尔兰的Eriocaulon sept ...
产生不亲和性的基因.一般用S表示,复等位基因以S1,S2,…等表示.大体可分为二类:一是雌蕊的基因与花粉含有的基因相同时,便会阻抑花粉管的伸长,这是由花粉表现的性质(它取决于花粉的基因型、即配子体的基因型)所规定的,称为配子体反应(gametophytic reaction),可以山德氏烟草(Nicotiana sandre)为代表。这类反应中S基因间无显隐关系,通常是各以独立的性状表现其个体 ...
尽管花粉和胚囊具有完整的功能,但由于生理的原因却不能进行受精,这就是不亲和性.因此由于致死基因的作用以及染色体异常,畸形或退化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育则都不属于不亲和性的范畴.不亲和性有自交不亲和性和互交不亲和性(或杂交不亲和性)两种,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性状;授粉后花粉不发芽,花粉管不能伸入花柱,花粉管伸长的速度极低,花粉管形态异常或停止生长等等,以致不能受精。反复自花授粉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不 ...
与完全变态和无变态共为昆虫变态的一种形式。从幼时起,翅和外生殖器的原基巳经在外部显现,通过各次脱皮而逐步发展成成虫态.因不存在完全变态那样的特殊的蛹期。原始的昆虫(蜉蝣目、襀翅目、蜻蜒目、纺足目、直翅目、革翅目、蠊目、等翅目、缺翅目、啮虫目、虱目、食毛目、缨翅目、半翅目等)都属于这种变态,而这些昆虫总称为不全变态类(Hemimetabola).不全变态类幼期的翅、足、外生殖器等的原基都是以外部 ...
钵水母类,按水母→受精卵→浮浪幼虫→固着→螅状幼体(水螅型)→碟状幼体→水母的顺序进行世代交替,但漂浮远洋的游水母属没有固着水螅型世代,浮浪幼体直接变态成水母。这种发育形式称为不全性发生。 ...
韦尔沃恩(M.Verworn)、卢卡斯(K.Lucas)和石川日出鹤丸所倡导的衰减传导说认为,在神经的麻醉部位传导是衰减的,即传导在麻醉部位的中途停止下来。与此相反,加藤元一则认为,即使在麻醉部位,兴奋仅有一定的减弱,并不是衰减,而是可传导的,同时即使传导中断,而且也不是在麻醉部位的中途,而是在麻醉部位的开始,从而提出了与前者相对立的不衰减传导说。现在不衰减传导说已被采纳。 ...
指没有意志参与的,即不随意活动的肌肉。平滑肌和心肌都属于不随意肌。由于这些肌肉作用,使许多内脏器官具有自动性,并且都是在植物神经的支配下进行调节活动。例如,心脏靠这种自动性可连续不断地搏动,另一方面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不随意性的支配。如感情变化那种高级神经活动虽可影响植物神经中枢的紧张而使各器官的活动有所变化,但根据意志直接控制是不可能的.随意肌与动物性机能,特别是与行为的发达有关系,而不 ...
亦称缺陷型病毒(defective virus).是指那些缺乏自我增殖能力,但具有其他病毒性质的病毒颗粒。虽然还没有针对“不完全”这一字样所赋与时定义,但通常至少是指那些具有衣壳和被膜结构的颗粒。不完整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干涉性缺陷病毒(冯·马格纳斯颗粒)、缺少病毒核酸的颗粒、整合到寄主核酸内的质粒(伪质粒, pseudovirion)、增殖时必须依赖其他辅助性病毒(helper virus) ...
形成配子而并不伴随染色体数目的减半而言.在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已发现有许多例子。在不完全减数分裂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二倍体配子,通过单性生殖可以形成二倍体的营养体。 ...
细菌利用硫化物的化能营养型之一,主要是指只能利用具SH基的化合物的化能营养菌。这是相应于正常硫素营养(euthiotrophy),即利用硫酸根离子及其低价还原态化合物营养而言的。J.Vele-novsky(1933)将此术语应用于真菌,特别是应用于寄生性的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