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静脉 cardinal vein 脊椎动物的静脉中的主干。分为前主静脉(ant-erior cardinal vein)和后主静脉(posterior ca-rdinal vein)。有时也将前者称颈静脉,只将后者称主静脉。在鱼类,前主静脉为一对颈静脉,而在高等脊椎动物的前主静脉,分别形成一对内颈静脉(vena jugularis interna)和外颈静脉(vena ju-gularis ex ...
主根 main root 指由胚根生长发育而形成的根。在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发育显著,因此,根系是以主根为中心的及由其单轴分枝的侧根所组成,但是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在萌发后即停止生长,为上方生成的不定根所代替。一般当主根受到切断和病害时,侧根的发育则被促进,显有相互作用. ...
主辐面 Principal radius 亦称主辐或正辐。具辐射对称构造的生物,通过主轴和辐轴将身体分成基本相等之两部分的平面。例如水母(栉水母除外),通过口的4角在口的中央正交的2个平面即是。棘皮动物,如海胆,有5个主辐面,步带与其相当。 ...
蠋型幼虫 eruciform larva 昆虫的幼虫中,体粗足短,所谓蠋虫类型的幼虫。据贝尔莱赛的学说多数属于多足型幼虫,但在寡足型幼虫(毛翅目及鞘翅目的一部分)中也有这种类型的。 ...
烛类 Pauropoda 亦称少足类。系节肢动物大颚亚门之一纲。为体长数毫米的微小的白色小动物,喜生活于枯叶或石头下面等阴暗潮湿地方。几丁质的外骨骼中不含钙,体软。身体由小形的头、11节躯干和尾节组成,附肢10对,位于躯干部的第1—10节上(第一对已成痕迹)。触角前端成3根鞭状毛,极为特殊。口器由大颚和1对小颚组成,无颚足,小颚的构造类似倍足类的唇。 ...
逐步突变 stepwise mutation 为细菌对青霉素、金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等药物的抗性现象。例如为获得对高浓度青霉素具有抗性的变异菌株,就必须将细菌从低浓度的青霉素培养基开始培养,分段地转移植到高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与抗高浓度链霉素的一次变异适相对应。M.Demeree在解释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时指出,带有同样能力的基因是很多的,因为它们依次发生变异,所以就发生了逐步突变的现象。最 ...
竹桃霉素 oleandomycin 放线菌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产生的抗菌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LD50为500毫克/公斤。与细菌的核蛋白体结合以阻止肽链的延长。 ...
猪霍乱病霉 hog cholera virus 指猪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病原病毒。为To-ga病毒科Pesti病毒属的病毒。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曾有人认为猪霍乱是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菌引起的疾病,但根据De Schweinitz及Dorset等(1903)的研究,证明猪霍乱菌是继发性感染菌。猪霍乱病毒的病毒粒子大小约为40毫微米,认为是RNA病毒。受感染的猪的血液及各种脏器中均含有极多的病毒,通过 ...
蛛形纲 Arachnoidea,Arachnida 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的一个纲,由广腹类(蝎目、蟹虫目、盲蛛目、蜱螨目等4个目)和柄腹类(脚须目、拟蝎目、灸虫目、无鞭目、蜘蛛目、节腹目、避日目等7个目)的2个亚纲和化石类的2个亚纲组成。身体分为头胸部(前体部)和腹部(后体部),但在蜱螨目则由上述的两部分合为一体。外骨骼完全是几丁质的。头胸部的附肢没有触角,有螯肢、脚须及4对步足,合计为6对。腹部1 ...
珠心胚形成 nucellular embryony 为广义的单性生殖的一种,指来自珠心或珠被的细胞进入胚囊液泡中形成不定芽胚的现象。见于温州密桔(Citrus nshiu)、枳(Poncirus trifolia-ta)、蔷薇(Rosa spp.)、山柳菊(Hieracium umbell-otum)等被子植物。与此现象相同,产生无配子生殖和狭义的单性生殖的情况也很多,在一胚珠内可形成多胚(多胚形 ...
珠孔 micropyle 为种子植物胚珠顶端的小孔。胚珠发生初期,从珠心基部发生的珠被,包裹珠心向顶端发育除顶端残留有小孔外,珠心全被包裹,此小孔即为珠孔,成为珠心与外界的联系的通道,一般在受精时是花粉管至胚囊的通道。珠孔由内外二层珠被形成,但有内珠被或外珠被任何一层发育不良的情况,藜目和蓝雪目仅有内珠被,鼠李科和大戟科仅有外珠被,前者称为内珠孔(endostome),后者称为外珠孔(exosto ...
珠心 nucellus 种子植物胚珠中央的薄壁组织。在心皮上作为胚珠原基最先出现的突起是珠心的原组织,不久从突起的外侧基部产生珠心。然而,由于珠被生长较珠心为快,所以珠被把珠心包裹。在充分发育的珠心组织的珠孔侧分化有孢原细胞。产生孢原细胞的位置通常是在珠心表皮下的细胞层,如果属于珠心表皮原进行平周分裂的种类,则是由表皮数层内的细胞所形成。珠心特别发达,通过珠孔成为喙状的种类有杨柳科、大戟科、蓼科和 ...
珠蛋白基因 globin gene 血红蛋白含2个α和2个β链,分别由α链珠蛋白基因和β链珠蛋白基因的信息而形成。哺乳动物的α链基因和β链基因在结构上相似,都是由2个内含子而分为3个外显子部分。α链基因和β链基因的内含子1的长度约为120个碱基对,而对内含子2,β链很长(例如人的α链基因之一的α2,内含子2含140个碱基对,而β链基因含849个碱基对)。珠蛋白基因在哺乳类是数次重复的结构,形成一种 ...
珠蛋白 globin 指与色素血红素等结合所构成血红蛋白类的蛋白质。在哺乳动物中以血红蛋白的形态在无脊椎动物中以无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形态存在,此外尚有以脊椎血绿蛋白的形态存在的。将血红蛋白水溶液在低温和稀盐酸存在的条件下,用丙酮-乙醚处理,然后进行中和即可得到珠蛋白。它是典型的球蛋白之一,在中性溶液中,如果与血红素混合,可再生成血红蛋白。它和血红素结合的基因之一是组氨酸的咪唑基,推测该基因对血红蛋 ...
染色体的两臂在基因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面为对称的相同的染色体。有的具有一个着丝粒,有的具有两个着丝粒。在减数分裂中会发生两臂间的联会,为此,由于形成交叉而使形态发生变化,所以无论是一个着丝粒的或两个着丝粒的等臂染色体都是不稳定的。在体细胞分裂中,具有一个着丝粒的,多数是稳定的,而具有两个着丝粒的则是不稳定的。一般认为,具一个着丝粒的等臂染色体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首先由于着丝粒的错误分裂使着丝粒 ...
珠柄 funicle 指胚珠连接于心皮的柄。珠柄发育成熟时称为种柄。 ...
珠被 integument 为构成胚珠的一种组织,比心皮上发生的珠心原组织晚,它发生于其外侧基部。珠被在胚珠发育时将珠心从基部进行被覆,最后几乎将珠心全部包裹。未包入的仅存部分称为珠孔。珠被有一层的(多数合瓣花类)和二层的(多数离瓣花类、单子叶植物)。二层的又区分为内珠被和外珠被。胚珠发育成种子时,珠被成为种皮,保护胚和胚乳。此时,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 ...
指两端被固定而几乎不再缩短的肌肉受刺激时的张力发生过程。与等张收缩相对应。将肌肉的一端不是象通常那样联结在可动杠杆上,而是固定于适当强度的弹簧上,再通过安装的杠杆将弹簧的形变放大,描记在肌肉运动记录器的圆筒上,便可得到肌肉张力曲线,即等长收缩机械记录图。虽有用光学杠杆代替普通描记杠杆的方法,但最近所采用的是专门的张力换能器,以电子学方法记录张力的变化。根据希尔(A.V.Hill)的二要素模型, ...
蛋白质这种两性电解质,其正负电荷随溶媒的pH而变化。在一定的pH条件下,其正、负电荷数相等时,整体便失去了所有电荷,而电泳移动度等于0,这时的pH称为等电点,在试验上一般是利用这一方法来求出等电点。蛋白质的溶解度多数在等电点时最小,有时也利用这点来分离提纯蛋白质(等电沉淀)。还有粘度、渗透压在等电点时都是最小,而发泡等性质则最强。蛋白质的等电点以5—7左右者居多,但由于蛋白质的种类不同,等电点 ...
指在pH梯度存在下所进行的一种电泳。为了形成稳定的pH梯度通常所使用的两性电解质载体(ca-rrer ampholyte),为分子量1000以下的多氨基多羧酸(有时也用磺酸基和磷酸基代替羧基)的混合物,仅含有等电点稍有差异的多数成分。对不含盐的两性电解质载体水溶液加上电场时,则酸性成分向阳极、碱性成分向阴极移动,随之各呈等电状态,在两电极间按等电点的顺序排列,形成一定的pH梯度。将蛋白质加到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