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UDP葡糖醛酸。UDP葡萄糖的C6为专一性的脱氢酶氧化,最后由于形成羧基而进行生物合成。在肝中进行的酚或类固醇与葡糖醛酸的结合作用,是以这个核苷酸糖为底物的葡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进行的,成为一种解毒机制。还作为微生物或植物的含葡糖醛酸的糖苷或多糖、动物的粘多糖等的生物合成的前体。再者,在专一性的UDP葡糖醛酸脱羧酶(UDPglucuronate decarboxylase,EC 4.1.1.35 ...
又称S-S键。是2个SH基间被氧化而形成的-CH2—S—S—CH2形式的硫原子间的键。在生物化学的领域中,通常系指在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胱氨酸残基中的键。此键在蛋白质分子的立体结构形成上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为了确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首先必须将二硫键打开,使成为线状多肽链。为此,需要在2-巯-乙醇、二硫苏糖类、巯基乙酸等的硫化合物与尿素那样的变性剂同时存在下使之发生作用,使还原成SH基(为了防止再氧化 ...
具有代表性的合成植物生长激素(auxin),简称2,4-D。在普通的植物生长激素定量法中显示有高的活性,但在采用植物生长激素标准定量法的燕麦伸长试验中,其效颇低。用铬变酸(chromotropic acid)处理时呈紫色,可作比色定量。自齐默尔曼(P.W.Zimmermann,1942)等发现了2,4-D的作用以来,以此物质为中心的许多合成植物生长素应用于农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此物质被大规模地利用为 ...
表示植物体生存年限的术语。是一年生和多年生的对应词。是指从发芽、开花、结实到枯死,需要一年以上二年以内完成,但象小麦、油菜(Brassicacampestris)等作物,是在秋天发芽,越冬后在翌春开花结实直至枯死,此称为越年植物或越冬植物。实际上一般都不到一年,象这样的植物都称为二年生植物(biennial plant)。此外,这个区别不仅限于植物整体,对叶、茎、根、果实等也是适用的。
指成体构造只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个胚层构成的动物群。属于此类的仅腔肠动物(刺胞动物门和有栉动物门)。另外有的把栉水母的肌肉看成是一种中胚层性组织。在中生动物的轴细胞和体皮细胞,海绵动物的胃层细胞和皮层细胞因与发生学上的内胚层和外胚层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两者都不是二胚层动物。扁形动物以上所有的动物门都是三胚层动物。
在卟吩的吡咯核之一的3,4位置上结合二个氢原子,从而使碳原子间的一个双键变成单键。也称为二氢卟酚(chlorin)。是叶绿素a,b和血红素d等的骨架。 ...
利用NADPH还原二氢叶酸产生四氢叶酸的氧化还原酶。EC1.5.1.3.。存在于微生物和肝脏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曾有所细致的研究。分子量约为2万。似乎也有催化叶酸使之还原成二氢叶酸的作用,所以可将叶酸成为该酶辅酶的活性型的四氢叶酸。在核酸合成旺盛的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球中含量很多,而其抗癌药氨基蝶呤(4-氨基蝶酰基谷氨酸)等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因为在低浓度(10-8M)下可抑制此酶而抑制核酸的合成。 ...
林奈(C.von Linné)根据高等植物雌蕊和雄蕊的数目所建立的一种分类法。全部分为24个纲。英语sexual system,就是其分类法使用性器官为分类的标志。此分类常被称为人为分类,但在制定的当时是以雄蕊、雌蕊的数目的相似这一点,作为建立各群关系的自然分类。
CH3(CH2)22COOH。脂肪酸之一。是从山毛榉、栎树等的焦油(tar)、花生油中以甘油酯的形态获得的,在大部分天然脂肪中也少量(0.2—1%)存在。已知在神经组织中是作为神经鞘磷脂和角苷脂的一种组成成分。1948年费希尔(L.F.Fieser)等获得它的合成物。其异构体为巴西棕榈酸(Car-nauba酸)。 ...
可将二肽水解成二个氨基酸的酶。在不同的生物中具有其不同的特异性。现在知道有对应于甘氨酰-甘氨酸、甘氨酰-L-亮氨酸、X-L组氨酸、L-半胱氨酰-甘氨酸、L-脯氨酰-X(脯酰肽酶)、X-L-脯氨酸(脯氨肽酶)(X=氨基酸残基)等的二肽酶。
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在一种单糖的还原基团和另一种糖的醇羟基相结合的情况下,显示出与单糖的共同化学性质,诸如还原于Fehling溶液、变旋光化、脎形成等(如麦芽糖、乳糖),通过还原基结合的单糖则无这种性质(如蔗糖、海藻糖)。天然存在的游离态和具有机能的糖类以哺乳类的乳糖、细菌和昆虫血液等的海藻糖、植物的蔗糖为代表。这些是作为各种生物体的能量来源,或者作为生物体组成的物质原料,承担着所必需的 ...
某过程发生的概率为p,不发生的概率为q,p q=1时,N次独立试验中此过程r次发生的概率如下式: p+q=1,r=0、1、2、…N,因(p+q)N展开的一般项与上式一致,故命名为二项分布。此分布的平均为Np,分散为Npq。动物的生死、雌雄的出现、某生物在某地区是否存在以及反应有无等二者必居其一的事物出现的概率,符合此分布。当p=1/2(=q)时,为左右对称的,一般为非对称的 ...
脱偶联剂的代表例之一。据F.A.Lipmann一派阐明(1948—1950),它的作用是使氧化和磷酸化脱偶联。一旦以10-4M浓度给予线粒体,就会发生脱偶联作用,氧吸收增大,P∶O比下降,如果进一步给予高浓度,也会妨碍氧的吸收。以具有强的亲电子基团(NO2-)为特征,在为卤素置换的苯酚中,则有这种更强效的物质。 ...
同一种生物(有时是同一个个体)内出现二种相异性状的现象。下面列举二形性的各种情况:(1)构成群体的动物中,群体内有相异的二形现象。如原生动物团藻虫(Volvox)中的营养个员和生殖个员;腔肠动物珊瑚虫类中的普通个员和管状个员等。这种群体称为二形性群体;(2)雌雄形态明显不同的现象,即性的二形现象。如植物中雌花和雄花的花型不同;(3)虽然是同性的,但存在着与机能不同相关联的形态差异,如蜜蜂的工蜂和母 ...
3,5-二溴酪氨酸。是从珊瑚的一种(Primonaiepadifera)的骨骼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在海绵中也存在。而在普通的蛋白质中并不存在,与酪氨酸不同,并不显示米伦(Millon’s)反应和重氮(diazo)反应。
不利用光能或无机物的氧化能而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主要的例子有渥德-瓦克曼反应。现已证实不论是自养还是异养的生物,就生物的所有主要群体来说,具有代表性的种,都进行二氧化碳的暗固定,作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体而生成二羧酸。与暗固定有关的二氧化碳固定酶,因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代表者有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酶等。
也称二氧化碳同化、碳素同化。即指生物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有机物质而言。根据机制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自养生物进行的光合成、细菌型的光合成和化学合成,以及在异养生物或自养生物所进行的二氧化碳暗固定。光合成与细菌型光合成同化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取自光能,这一点二者是共同的,但不同之处是前者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化学合成是指用无机物的氧化能来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另外,在有些异养细菌或动物的组织中,由于二氧化 ...
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群体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子,所以需要特别供给二氧化碳,此称为二氧化碳施肥。 ...
二氧化碳培养箱 CO2-incubator是输送添加二氧化碳的空气的组织培养用的培养箱。因为培养液是用缓冲力很强的CO2-NaHCO3缓冲体系,所以如果不用带有胶塞的培养瓶那样的封闭系统,则pH将上升而不利于培养。而在作纯系分离时利用开放式的培养皿较为方便,所以在1955年T.T.Puck发明了一种输送含有一定量CO2的空气、能调节pH的二氧化碳的培养箱。最近又有改良的型号,可以测定出箱内气相的C ...
二氧化碳因子 CO2-factor,carbon-dioxidefactor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一般对光合作用最适的CO2浓度,比大气中保持的0.03%要高,0.01%以下CO2,往往不能为光合作用所利用而残存在大气中。大气中的CO2浓度因光合作用而降低,另一方面生物的呼吸,尤其是微生物的土壤呼吸,以及由于碳化合物的燃烧等,使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加,通过海洋的调节作用,CO2浓度大体上保持在 ...